三星堆及甲骨文解谜!前,要对得起5000年祖宗!后,要对得起子孙

闲云谈历史 2024-03-26 00:21:11

——在平台发表文章将暂告一段落,将用很大精力配合世界权威出版社翻译笔者最近出版的《策划学(第七版)》

导读目录

一、对于笔者解谜三星堆及甲骨文,历史自有公论

二、笔者坚信以前解读甲骨文的方法存在很大错误

三、三星堆及先秦考古确实存在大量问题

一、对于笔者解谜三星堆及甲骨文,历史自有公论

今年3月下旬,因为笔者从事甘蔗酿酒偶然从行业发现了三星堆的相关性,出于好奇从而深入研究下去,顺着此思路发现了很多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一些东西。已经在公众平台发表了系列文章,当然这些观点还需要去严谨的、权威的学术期刊发表经同行评审的论文。

笔者最近也看到了一些年长的权威对此方面发表了看法,拜读后对老教授对甲骨文的见解以及知识分子的胸怀,深感钦佩!另外对老前辈对我们年轻学者们的隐晦的教诲、善意指点也欣然接受。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点,很多都是建立在前辈、前人的基础上的传承,但学术也要讲实破,就有可能否定前辈、前人的观点,或者在某种构架上另起炉灶,比如从欧氏平面几何后来横向发展出了有很大区别的罗氏几何,纵向就有解析、立体、黎曼几何,这种时候就可能发生一些碰撞甚至剧烈!爱因斯坦的物理理论与牛顿的经典理论自然有很大不同。

没有推陈?哪有创新?传统的固守,新生的冲破,老一辈的胸怀,新生代的精神,应该在学界彰显!而不是互为贬责。

现在,世界也是开放的,特别是学术界早形成与世界交流,能够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也非只有国内,即使某些观点在国内因循守旧受到了阻力,但也可去世界学术期刊发表。

所以最终一切要用论文展现。

三星堆及甲骨文涉及的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问题,所以研究此领域,前,要对得起5000年的祖宗!后,要对得起生生不息的子孙后代!

笔者在平台发表此方面的文章将暂告一段落,将用很大精力配合世界权威出版社翻译《策划学(第七版)》,笔者的《策划学(第七版)》中文版6月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由于此方面理论在世界范围都属于开拓性研究已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第六版由世界权威出版社Cengage Learning翻译作为全球教材后,本书将被再次翻译作为全球教材,此后相当多的精力将与译者、编辑共同做好翻译和出版工作。

对三星堆及甲骨文笔者也将撰写论文到世界权威期刊发表。

二、笔者坚信以前解读甲骨文的方法存在很大错误

1. 以前解读甲骨文基本采取的这种方法:文献加推测,根本无基础理论支撑

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一百多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发现甲骨文也才100多年历史,对它们的解读本身也是新事物,所以在认识方式方法上也一直在探索中, 此前比较有突出贡献的有:罗振玉、董作宾、王国维、郭沫若等四位,当然也还有作出了不小贡献的比如笔者就读的四川大学就有几位先贤,《甲骨文字典》就是出自我校徐中舒教授整理。

以前解读甲骨文基本采取的方法:(1)零碎的文献;(2)主观推测;(3)用后来的汉字一一对应每一个甲骨文。

正如郭沫若所言“假如我没有译读这本书,我一定没有本领把殷墟卜辞和殷、周青铜器整理得出一个头绪来,因而我的古代社会研究也会成为沙上楼台的。”(《美术考古一世纪》序)

郭沫若对甲骨文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按字体风格将甲骨卜辞分为不同的王世。还从青铜器的形制、纹饰等方面出发, 提出了“标准器断代法”,实际上是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在建立了甲骨文、殷周青铜器研究的新体系,从而使青铜器的研究已不再属于旧式的金石学范畴了。

2.笔者深入研究后发现了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图画。容易理解,但不容易书写,所以影响传播。夏朝以前基本是此类;

第二阶段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这种形式的字具有图画和文字共同的特点。为了传递方便,对图画用线条的形式进行简化,然而已经基本无法表达图画中的立体、透视,但它们表达的却依然如图画一样是简单或复杂的场景、发生的事件,并不是第三阶段高度简化、抽象的线条文字。这种文字特点经历了夏创造这种文字形式,到秦统一中国后对文字进行统一、简化和规范。

第三阶段是简单的线条文字。特点是:单一的文字符号,书写简洁、简单、易于传播,但表意比复杂的图案要狭窄。

很多第二阶段的文字都不能看作是一个第三阶段的单一文字,它应该是一种简单的“图案”,它表达的还是非常复杂的图画的意思,只是把这种图画用线条简化出来而已,表示的却还是一种场景、事件。若要用后来的线条符号文字表示,需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才能对应这个简化的图案。

对于绝大多数甲骨文都属于夏至秦之间第二阶段的文字,所以并不能用今天属于第三阶段的文字形式去强行一一对应某个字,因为它们本身表达的意思却依然如图画性质:是简单或复杂的场景、发生的事件。

3.为何以前解读甲骨文的方法是错误的100多年还能够进行下去?

笔者前面分析了过去解读甲骨文的方法根本是错误的,但为何100多年还能够进行下去呢?并且能解读一些历史特别是商周历史,主要原因:

第一,有一些可参考的准确或零星文献如《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等 ;

第二,这些解读很多可能是错误的;

第三,另外在学术研究中还存在一种自圆其说的理论。在前面建立一种或假设一种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后面的理论继续建立,但要与前面的相吻合,这种理论就能自圆其说。只有到一定时候,才能发现其中的谬误,然后才去发现最初的源头是错误的。

在自然科学中经常出现此现象,如最初一篇论文建立在很多虚假实验数据上,但后面很多论文却以此为依据,等到后来发现后,就会撤掉很多相关论文,那么以此建立的理论自然垮掉。

有前辈权威告诫提出:甲骨文研究的要遵循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扎实中有所突破,如果从以上角度,这种看法并不成立。

笔者的方法与以前的相比:更科学和符合文字发展的过程、规律,并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和框架;而后者却无,更多是靠古代只言片语或依靠经典文献加上推测,基本是主观性。

4.再具体指出一些甲骨文的错误解读

甲骨文(先秦文字)中还有一些起关键作用的、方向性的特别重要的字,必须正确解读,不然可能影响与之有关的整遍的内容出现方向性错误。

笔者在“遗憾!难堪?夏朝的证据如此充分,华夏子孙却长期无能解读!”分析了两个极其关键的甲骨文“凶”、“贞”。这两个字以前的解读很多都是错误的。

笔者再来分析“贞”,此字极其关键。下图是甲骨文字表对应的几个贞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它的本义:“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但此说一直未受到易家认可。殷墟甲骨文出土后,一些人就遵从许慎了之意,但却犯了一个关键性错误:“贞”的甲骨文究竟是怎样的并没有搞清楚?而就是以上4个甲骨文字形其实就存在很多区别,并不是每一个都与“占卜”有关,而且表达的意义差别极大。

所以以前解读殷墟中的甲骨文把以上字形一律视作“占卜”的“贞”,认为是专为商王而占卜,自然导致这种解读出现很大的错误,结果一些有关夏的记录根本没有得到正确解读,导致我们无法知道作为华夏起源的“夏”的文献。

以下两片重要甲骨文,出现了多次与“贞”有关的字形,无论位置或内容如果作为“占卜”之意,是极难解释清楚整片甲骨文。

 上图的这片甲骨文同样如此,若要对此字解读为“卜卦”,无论从所处的位置或意思,怎么都难以与“卜卦”扯上关系。

甲骨文本来属于第二阶段的文字形式,不能用第三阶段的单个文字去强加对应为“贞”,这个甲骨文字形相当多的地方它表示的是“无盖的立体形状”,诸如农业中经常用到的“打窝”、“开沟成行”,还有坟墓的“坑”。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之所以出现频率非常高,因为在农业耕种中很多与此有关,而甲骨文很多是记录的与农业种植有关,那种时期农业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极易理解为何古代要把这些作为记录的重点内容。

5.为何笔者有把握认为先前的甲骨文字解读方法都是错误的!整个甲骨文字表都需要重新解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甲骨文中有几个看似简单的字符但特别关键,以前解读就基本是错的。

甲骨文中有几个简单的字符,与当今字符或文字表意也相差很远,绝非卜卦的“卦象符”。

以上几片甲骨文中有“一”、“二”、“三”、“∧”“X”等简单字符,并且在很多甲骨文中出现,以前错误解读为这就是占卦的“卦象符”,或者根本就没有给予解释。如果要解读甲骨文,就必须对这些字符给予正确的解读才行,因为它们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甲骨文(严格地说应该是先秦文字)中除了以上几个简单的字符外还有“∨”、“<”、“>”,尤其“Y”(近似)这个字符,必须理解到它们的意思,而绝非是甲骨文表中所对应的单个的汉字。

这些符号与当今同样的符号或文字表达的意思相差很远,当时表达的意思和用途都有它最初的来源(另见有关论文),这些简单的符号表达的意思也体现了古人相当高的智慧。

整个甲骨文字表都需要重新解读。

先前解读甲骨文时,人们竟然没有认识到第二阶段的文字特点!把甲骨文强行用单个的汉字去一一对应并列出甲骨文字表。

怎么能强行用后来表意较为狭窄的第三阶段的线条文字,去一一对应这种处于图和文字之间还是图案的第二阶段形式的甲骨文?

整个甲骨文字表都犯了这种致命的方向性错误。

自然造成对大量刻在骨头上的甲骨文还包括很多竹简、玉刻、石刻、青铜器上的文字牵强附会、错误解读,还有大量文献根本无法解读。这其中包括记录了很多夏的重要文献,所以导致长期竟然无法找到夏存在的证据!

正确的做法不是强行对应单一的字,而是要用几个字或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描述出它本身表达的意思,并指出可能或能够与当今的哪个汉字对应。只有这样才能破解更多的甲骨文表达的意思,从而理解到这些珍贵文献记录的内容。

6.如果得不到国内学术界重视,笔者正在与我国台湾及国外寻求合作

大陆收藏了甲骨文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国外还收藏了26700多片,所以应该联合台湾省及世界各地的学者共同来重新纠正这一重大工作。

如果各种原因无法引起国内学术界重视,笔者正在与我国台湾及国外寻求合作,因为甲骨文是近5000前的史料,而研究这些史料不仅对我国有价值,其实对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价值,所以也会引起国外学术界的兴趣和重视。

三、三星堆及先秦考古确实存在大量问题

笔者在研究三星堆时,发现玉璋上面的图案如此清晰地表达了此次挖掘的8个坑究竟是何用?祭祀的哪些人?还有那个外表包了金纸的钓鱼杆表达的意思如此清楚。青铜高立人、青铜圆尊上如此完整明白的图案等等,几十年了竟很少人去思考,关注这些图案表达的意思!

还有很多遗址都出土过大量先秦文物玉璋、玉琮 、尖底瓶等等,很少有人从当时的生活背景、风俗习惯去调查、深究,只是拼命去进行主观推测和查找零星的文献。而这些东西就是在我国上世纪50年代前当时家家户户都相关。

当无法深入解释时,只从表面、不求甚解、笼统作为祭祀物来搪塞,没有认真去研究每件文物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问题出在哪里?主要是闭门造车,只知道依靠文献,主观推测而不去置入古代的现实生活场景,与那个时代与生活紧密有关的内容,以及了解一些真实的风俗习惯!导致在先秦考古方面出现了很多错误。

任何祭祀物与某种祭祀行为或动作都不是无缘无故,或凭空想象,都与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社会要求紧密相连。

只有我们置于当时的生活场景去理解三星堆每件文物,才能对他们当时表达的用意豁然开朗。

笔者多次说过对三星堆每件文物的意图都能给予让人信服的解释。三星堆出土了众多面具,很多人不理解这些面具表达的真正含义,考古学界也一直无法从专业解读,以为是古人祭祀时戴在面部的,所以文艺表演时都喜欢仿制三星堆的面具模型戴在头上,这基本是错误理解!殊不知有些面具戴到脸上表演可能闹出笑话,更有甚至者可能是亵渎三星堆人的本意!

作者简介:吴粲(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世界范围策划学(策划经济学)奠基人,主要代表作《策划学(第七版)》。世界范围从自然科学角度对时间理论的深入研究者。某大学(文章仅代表自己观点与学校无关,故隐去)策划经济学与战略博弈研究中心教授。广安满屋飘香的酒业法人。

再次严正声明:转载引用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追责。

0 阅读:0

闲云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