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这个大舞台上,曹雪芹虽对赵嬷嬷着墨不多,却让她担当起“穿针引线”的情节重任。她挑起了一个话题,然后把凤姐、贾琏、贾蔷、贾蓉几个人紧密地“缝合”在一起,她的存在为人物的关系、动机、心态提供了一个具体生动的“背景”。
而贾蔷的出现,更将“赵妪讨情”推向深化。与贾蔷等人的“贪污”相比,赵嬷嬷的“求职”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这样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地“捞油水”,使我们看到了这个大家族败落的根由。
赵嬷嬷和贾蔷虽然都不是《红楼梦》这座大舞台上最优秀的舞者,但是透过他们的表演,读者却看到贾府内、外腐败的一角。
《红楼梦》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和曹雪芹的叙事艺术不无关系。曹雪芹通过他漫谈式的讲故事技巧,把一个家族的兴衰娓娓道来,更把一个社会的盛衰兴亡徐徐诉说。
正是因为作者表面的不动声色,才给读者留下了填补情感空白的机会。读者主动和作品对话,和人物沟通,才能获得共鸣,才能因这“味外之旨”而兴叹不已,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赵妪讨情”与“蓉蔷求职”恰恰是体现曹雪芹漫谈技巧的一段情节,表面看来是你一言、我一语式的闲聊,却把全文的主旨不动声色地表露出来。谁能想到,点题的恰恰是这些小人物、小角色?
如同赵嬷嬷所说:“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一个在贾府名不见经传的奶妈,却把问题看得这样透彻,闲谈中透露出的是非足以使人感到震撼。
《红楼梦》人物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曹雪芹不仅通过林黛玉、贾宝玉等主要人物的经历、情感变化等来点名主旨,而且他也不忽视次要人物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他十分重视次要人物在事件中引出话题、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等作用。这样设计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更丰满,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
曹雪芹真可谓是讲故事的高手,他高超的讲故事技巧不仅能让故事本身变得完整、有趣,更能让读者又惊又喜:惊的是作者的不露痕迹,使读者仿佛进入“无我之境”。
作者把自己隐藏起来,让人物成为鲜活的个体,替自己说话,让读者感觉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喜的是,作者的不露痕迹恰恰给读者留下了“期待视野”。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平经历、情感体验和阅读经验,从作品中获得不同的审美心理,最终达到文学接受中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余味”等情感体验。
余味无穷、意犹未尽,这就是读者阅读《红楼梦》的真实感受,就连“赵妪讨情”与“蓉蔷求职”这样的小细节也在一拉一唱中尽显人物形象的脾气秉性、爱好特征!小人物尚且拥有大智慧,那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自然是精明强干到了极点。
就像王熙凤嘴上说自己“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但实际上她的真实表现却与她这一段话十分不一致。其实,作者就是“反其意而用之”,越是心口不一,越凸显了人物的精明。
综上所述,在“赵妪讨情”与“蓉蔷求职”这一段情节中,从“主子”到仆人,从叔婶到侄子,没有一个不是口是心非、虚伪诡诈的,这就足以说明富丽堂皇的贾府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染缸。
而这个污浊的府邸,不过是那个肮脏腐败的封建社会的一角。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了无数个类似于贾府这样的“蚁穴”,那么封建大厦的轰然倒塌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白某观文史
万恶淫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