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实行百日维新,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导火索是什么?

历史总探长 2022-10-04 13:19:38

1898年,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新派力量的支持下,开始进行变法。

此时,距离尚不到半年的时间。

这里要说一下关于光绪皇帝登位的故事。

1874年,同治皇帝病逝,慈禧为把持朝政,提出了垂帘听政,并且指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儿子载湉,过继给咸丰帝,登基为帝,是为光绪皇帝。

那一天,光绪年仅4岁。

如此年纪,自然不可能统御朝纲,朝廷大权完全落入两宫太后慈安、慈禧手中,后慈禧又扳倒慈安,自己独揽朝政大权。

一直到1898年慈禧还政于光绪皇帝,慈禧把握朝堂已经有整整24年时间。

这里想必大家也会明白,作为一个4岁登基的帝王,如此漫长的时间,光绪皇帝从不曾染指朝纲,或者说根本没有机会去染指朝纲,如何彻底推行变法,又如何从慈禧太后手中真正的拿到权力?

说白了,他就是慈禧手中的傀儡皇帝。

可即便如此,刚刚拿到权力的光绪皇帝仍旧在新派力量的支持下,冒冒失失的开展变法。

变法导火索

光绪皇帝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导火索,其实就是夺权一事。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变法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支持下,正式开始。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

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

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此次变法,涉及教育、军事、社会、政治领域多方面的改革,但刚刚上台不久的光绪皇帝更根基并不牢固,强力推行的各领域变法,在变法之初就受到了诸多阻碍。

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改革,直接激怒了慈禧太后。

第一:精减行政机构。从朝廷到地方全部精简。

第二:建立新的中枢。任用杨锐、刘光第、谭嗣同等新派力量,主导朝廷变革。

也就是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想要以建立新型中枢体制的方式,渐渐削弱慈禧太后对于朝堂政局的影响。这就直接激怒了慈禧太后,以及慈禧太后背后的那些守旧派大臣。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光绪皇帝根本没有什么根基,除了新派力量支持他,朝廷力量仍旧掌握在慈禧手中。康有为、梁启超推行的过于激进的变法,让慈禧太后动了杀心。

到了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秘密召见统帅新建陆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升任他为侍郎候补,想要收买袁世凯掌握的北洋新军力量。

9月17日,光绪帝又一次召见了袁世凯。并且在事后秘密让谭嗣第二天在法华寺会见袁世凯,告诉他慈禧联同荣禄,想要废除光绪皇帝,再度执掌朝政。

光绪皇帝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住的颐和园。

那一刻,袁世凯也很纠结。

此时的光绪皇帝刚刚上台,如果这件事成功了,他就是定国功臣,以后前途无量。但他也想到了慈禧太后在朝堂的根基,如果失败,自己不仅功名皆失,脑袋也会搬家。

9月19日。权衡利弊后的袁世凯选择告密,直接出卖了光绪皇帝。当天傍晚,慈禧太后就选择离开了颐和园避难,防止出现意外事件,而这一切,光绪皇帝和康有为、梁启超以及戊戌六君子都被蒙在鼓里,袁世凯泄密的一切事情,他们尚不知情。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

百日维新宣告结束。

其实,从光绪皇帝变法到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故事线。那就是慈禧太后身后站了太多的既得利益者。

几乎毫无朝堂根基的光绪皇帝,天真以为自己依靠新派力量就能够荡平慈禧太后的势力。

光绪皇帝的改革,不仅要重新划分权力蛋糕,还要直接从以慈禧为代表的朝廷中枢中夺权,彻底统御朝纲,这在当时的背景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触其逆鳞,必有反噬。

少年康熙帝曾也有夺权斗争,但是她的太后有孝庄太后为代表的几乎所有朝堂大臣的支持,即便是把握朝纲的鳌拜,仍旧轻松被少年康熙皇帝打落下马。

所以,我们得到的教训时,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一定要准备好,尤其是生死大事,一定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真正懂得权衡利弊的重要性。

光绪皇帝对于政治的敏锐度以及可控力,几乎为零。单纯的凭借一腔热血就想搞改革,注定会是一场失败的冒险。

2 阅读:845
评论列表
  • 2022-10-10 23:20

    晚清唯一的希望“戊戌变法”。慈禧最大的功劳就是阻止了变法,要不然“辛亥革命”真就难说了,戊戌六君子可不是夸夸其谈之辈,关键是这些人的学生后代一个比一个猛。

    用户10xxx81 回复:
    先行者,大多是理论鼓吹家,写写文章还行,做实事还不如师爷[汗]
  • 2022-10-05 18:13

    围园杀后!

  • 2022-11-16 15:32

    啥都别说了,这个我支持慈禧。光绪的性格很像汪精卫。

  • 2022-11-14 15:12

    不切实际。清中央与地方都已经脱节了,就算慈禧同意改革,政令也不会畅通的,更何况一上来就要砸别人的锅,失败是必然。

历史总探长

简介:胸无点墨,不如看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