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教你用ABC理论打开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式

陪宝宝写日记 2024-05-31 10:47:51

教育孩子时,很多家长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特别容易对孩子发脾气。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导致双方都陷入压力和痛苦中,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借鉴心理学家埃利斯的经典理论——“情绪ABC理论”,来从根本上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和冲动,还家庭一个和谐的氛围。

A就是诱发性的事件,B是对这件事的看法,C就是由这件事产生的结果。一般人的通常想法是,是A导致了C,但其实真正导致C的是B。举个例子,A: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B1:我孩子很笨,他考不好是预料之中的。C1:我对孩子很失望,他以后考不好我也不会感觉到奇怪。B2:这次考试不好没关系,我们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所在,下次努力就好。C2:虽然这次考试不好,我相信孩子下次一定可以考好,我对他充满信心。

对比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件事情A在不同看法B下会有不同的结果C。根据“ABC理论”,当我们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想一想:

是不是我们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B出现了问题才导致我们想要发脾气?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是不是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看法B,那么我们的情绪和行为C也会随之改变,我们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稳定和健康的家庭氛围;

同时,随着观念的改变,我们的认知会升级,人生视野也会变得开阔。这是一场家长与孩子的双人修行。

那么,如何具体实践“ABC理论”来一步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控制自己的脾气呢?

允许孩子“平凡”

“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不是说孩子没有能力或没有价值,而是指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挫折、失败和困难,他们可能会因此犯错、撒谎、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这些经历是他们成长的必经阶段和重要部分,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家长们需要允许孩子“平凡”,接受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允许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节奏。

当孩子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家长们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而不是给予更多的打压和责骂,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勇敢和坚韧。

做孩子的“战友”

作为家长,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而特殊的。

我们不仅是他们的父母,更是他们的导师、支持者和朋友。然而,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更应该成为孩子的“战友”。做孩子的“战友”意味着我们与孩子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成长路上的挑战和困难。这需要我们与孩子建立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关系,成为他们可以依赖和倾诉的对象。

例如,当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时,我们可以成为他们的后盾和支持者。当孩子在学校遭遇失败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知道一次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并继续前进;我们可以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予他们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甚至设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我女儿有一次英语考砸了,我俩便一起开始了“100天单词打卡”,最后两个人都收获了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打篮球等。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他们的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摄影等;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社会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等,让孩子了解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小事都可以拉近我们与孩子的距离,让彼此更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建立更亲密的“战友”关系。

让自己“成熟”一点

成熟的标志不是会说大道理,而是开始去理解身边的人和事,去体谅周遭的不得已,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需要让自己“成熟”一点。这意味着家长们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面对孩子犯错时要保持理智,控制好自己对孩子发脾气的冲动,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首先,让自己“成熟”一点需要家长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理解孩子需求和感受的关键。

家长们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和发展。

例如,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挫折时,家长们可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没有自信吗?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吗?”家长们应当给予孩子安慰和支持,而不是责备或批评。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并制定改进计划,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家长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当孩子与家长沟通时,家长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打断或批评孩子的想法;当孩子与家长意见不一致时,家长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比如我的孩子喜欢画画,但我更希望孩子学习钢琴,这时我选择与孩子交流,理解孩子对画画的热爱和兴趣,而不是强迫孩子学钢琴,孩子也因此感受到了我的关心和支持,从那之后她做决定时更愿意来跟我交流而非别人。

另外,孩子们都需要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让孩子自主决定一些事情,如穿衣、饮食等,这样能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增进亲子关系。

最后,家长们要与孩子一样,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我们可以参加家长学校、阅读教育书籍、与同行交流经验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例如,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参加家长讲座或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他们。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家庭更美满,让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更和谐,让你身处的环境变得更美好,那么,先审视自己,然后做出改变。

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如何,也反映了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深度。下次面对事件A,想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先冷静10秒钟,想一想ABC理论,思考一下我们的看法B是否合理,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C。

毕竟,家庭教育其实首先是自我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0

陪宝宝写日记

简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多平台育儿原创,专注育儿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