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农村,土地以及农作物的种植一直是人们谋生的方式之一。然而,像我这位朋友这样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的人,却经常在秋收时面临着被人抢收的困境。今年,他在农村承包了100亩的地,并投资了10万元用于种植玉米。本以为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但谁知道收割季来临之际,他却被村里的一些老人动作迅速的抢收了26亩的玉米。苦果自然不可避免地降临在他的头上,他这一季亏损了超过6万元。在农村,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许多种植者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抢收事件。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朋友无奈地表示,这些玉米就像是没有命一样,根本不值钱。他还提到了邻村发生的一起悲剧。一个人在捡玉米的过程中被收割机车主碰到死,导致收割机车主不得不支付20万元的赔偿。这样的悲剧本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村人们这样的行为呢?
抢收与理由在这个问题上,一些网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土地本身就是大家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承包地是不应该存在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去争夺收割的机会,这样才是对的。他们说,舍小家为大家,大家共同抢收,这样的做法才是合理的。
然而,对于这种观点,我持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承包土地是经过了正规程序的,有权的人同意将土地出租给他人,他们为此支付了一定的租金。这就是一种合法的行为,并不违法。其次,抢收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侵犯,除了损害了承包者的权益,还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这种抢收行为并不合理,也不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
为什么要抢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抢收行为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部分农村老年人存在着对土地的情感依赖。他们经历了从自给自足到生产商品的农业转变,对土地的感情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心中。而如今看到别人因为土地转让而赚钱,他们心生怨气,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忘,抢收便成为了他们寻求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其次,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给农村带来了更快更高效的生产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劳动的价值,使得劳动者赚钱的机会变少。面对这个问题,农村老人不再愿意种植庄稼,更愿意将土地出租,享受一份稳定的租金收入。然而,当庄稼成熟时,他们又发现有人抢收并赚了钱,于是便忍不住去抢夺。
再次,农村社会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观望”心态。许多人宁愿看着别人种地亏损,也不愿意自己去尝试,他们希望通过抢收别人的成果来实现自身利益,这种心态的存在使得抢收现象层出不穷。
应对抢收的办法面对这种抢收现象,承包者们应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加强农村法律意识的普及。许多农村居民并没有很好地了解到承包地的合法性,他们抢收的动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所致。通过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素养,可以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其次,建立土地承包合同和完善相关制度。合同可以规范种植者和土地主之间的权益关系,保证双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种植者提供更多的保障。
再次,加强农村公共安全的建设。农村地区的公共安全建设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农忙时节。加强农村公共安全建设,保障农村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可以有效地减少抢收行为的发生。
总结抢占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是不被道德和法律所容许的。农村的土地流转是一个经过合法程序的过程,承包者应该享有自己劳动的成果。抢收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们的权益,还给整个农村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抢收的行为,加强对土地流转、承包等制度的认知和教育,以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稳定的农村经济环境。只有这样,农村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享受到一份稳定而公正的收入。
有承包合同吗?都签字了吗
被自愿
土地流转就是一个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