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骂许知远了?

雁卿之 2024-10-06 19:49:40

2021年2月的时候,《吐槽大会第五季》的收视率一个劲儿地往下降。为了把收视率拉回来,节目想出了个很特别的办法,就请了一位特别有争议的嘉宾。

他是个开书店还亏本了的老板,在网上被好多人嘲笑,像个“反叛者”似的。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人物访谈节目《十三邀》的制片人。

他头发长长的,老是爱趿拉着拖鞋,光看外表的话,一点攻击性都没有,甚至还让人感觉有点邋遢油腻。

可他才一露面,一张嘴就给职业脱口秀演员来了一顿“降维打击”,差点把这款网红综艺的场子给“砸了”。

他就是许知远,这个中年男子啊,外形慢慢变得跟高晓松越来越像了。

不过熟悉他的人都清楚,这可不是许知远头一回干这种事儿了。毫不夸张地讲,许知远差不多和大半个中国的网民“杠”了大半辈子。

那他是仗着自己有才就傲气凌人呢,是叛逆惯了呢,还是为了利益故意博眼球呢?他的脱口秀,为啥能一边被好多人抨击,一边又被好多人捧上天呢?

今儿个,咱们就来唠唠许知远的事儿。

许知远是江苏人。

1976年,他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的六塘村出生。他爸爸是一名光荣的铁道兵,妈妈是全职太太。

他小时候过得不怎么太平。1983年的时候,咱们国家决定裁军百万,铁道兵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使命,那自然就成了裁军的首要对象。许知远呢,就是在这一年,跟着父亲离开家乡,到北京去了。

许父虽然脱下了军装,可心里那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点没放下。为了祖国,他愿意当一块砖,国家让他去哪儿,他就去哪儿。

就因为这个,许知远在之后的六年当中,一共换了五所小学。

都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到许知远这儿,特别守纪律、讲秩序的许父,反倒成了他最好的“反面教材”。

他可不想跟父亲似的,一辈子都规规矩矩的。

从这一刻起,叛逆的种子就深埋在心中了,这也为许知远充满争议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1995年的时候,许知远19岁。高考放榜的前一天夜里,他睡不着觉了。

他为啥失眠呢?这就得从那两个男人说起了。

那就是朱自清的徒孙孔庆东,还有以反传统、反权威的激烈态度在台湾文坛崭露头角的大作家李敖。

都知道,咱们国家的首都有两所世界顶尖大学,北大和清华。但是,这两所大学最被人经常说起的,可不是特别高的教学质量和全球知名的声望。

那是个啥呀?

那肯定是这两所学校的学生了,都一百来年了,还天天“暗自较劲儿”呢。他们老是想尽办法要把对方给比下去,就想证明自己才是帝都第一。

朱自清的学生是王瑶,王瑶的学生是钱理群,钱理群的学生是孔庆东,他当然是个十足的“北吹”。

在孔庆东看来,他自己还有他老师、师祖的母校北大啊,那北大的空气都比清华的甜,月亮也比清华的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清华厉害!

清华炸了就炸了呗,可北大要是炸了,人类历史都得往后退50年呢!

许知远是孔庆东的学生,他自然而然就对北大特别向往,他甚至还对自己这么说。

这一辈子要是考不上北大,那就等于白活一场啊!

那李敖呢?李敖特别有反叛意识,他可是许知远的精神偶像。许知远16岁第一次读到李敖写的《十三年和十三月》起,就一直对这位远在宝岛的大作家念念不忘。

可他寻思着,人家为啥要见他呀?

就这样,许知远想离理想和偶像更近一点,就把考上北大当作自己前半生最重要的事。

许知远原本估分比北大分数线低几分,不过最后有惊无险,正好踩着分数线被北大微电子专业录取了。

他梦想成真了,高兴得不得了,激动得难以抑制,骑着自行车把北大逛了个遍!

可许知远在这个时候还不晓得,人这一辈子啊,往往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1996年,许知远才上了两学期课,突然就觉得这大学实在念不下去了!

在他的记忆里,只要一到北大,就好像跨越了近百年的时光,回到了热血沸腾的五四时期,和许多充满激情、怀揣梦想、很有深度的先辈们隔空交流。

可现在呢?微电子专业到处都是商业味儿,许知远满腔热血,在这个专业里简直要窒息了。

他不再专注自己的专业了,老是跑去听文科的课。他心情很郁闷,直到他高中的老师孔庆东回北大深造,这心情才好一些。

在孔庆东那小屋里,许知远结识了好多厉害的人。这新世界的大门呀,一旦打开,就收不住了。

许知远寻思着,天天在学校里瞎混,真没什么意思,得出去瞅瞅才行。于是呢,在1999年的时候,许知远留起了长发,交了一份休学一年的申请,之后就去了桂林。

年轻的灵魂或许总是迷茫的吧。

许知远在桂林逛了一圈后就回到校园,整天无所事事的。这回他更加无聊了,无聊到每天都睡到自然醒,然后去看女生洗澡!

许知远实在是无聊得不行了,最后就办了本校园杂志,叫《微光》。从这个杂志名就能看出来,他心里一直有着很明确的目标和渴望,只是暂时没找着往前走的道儿罢了。

可惜的是,这个杂志才办了没几期,就出了两件大事,这两件事让许知远受到很大的打击。

1999年末的一天,学校书记把许知远叫去谈话,命令他马上停掉批评校园越来越世俗化的《微光》杂志。

就在这一年,许知远看到香港中文大学办的杂志时,一下子就惊住了!

人家那才是真正的杂志呢,排版和印刷都特别成熟!

相比之下,自己办的那算个啥呀?许知远一下子就沮丧起来了,他发觉,中国大学整体的学生生活水平是多么低啊!

许知远当然就开始渴望变革了,他盼着有东西、有人能把那些“睡着的”年轻人叫醒。

要是没有呢?要是没有的话,他就自己干!

2000年,许知远大学毕业,开始涉足新闻、互联网和记者相关的工作。他给不少报刊写文章,自己也写书。

2001年的时候,他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叫《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得说一下,这本书都畅销了快20年了。

2002年的时候,许知远第一次出国,踏上了一段能让他回味一辈子的思维碰撞之旅。

他在美国采访了多达15位经济领域的顶尖大咖呢,像94岁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呀,还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都是他的采访对象。

和这种时代先锋、行业大佬聊天,许知远收获特别大。不过呢,他也犯了一个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会犯的毛病,那就是自负。

通俗来讲,许知远就是“飘了,傲了,狂得不得了,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了,看谁都觉得别人不行!”

2003年的时候,许知远在经济观察报报社工作呢。报社开年会时,社长叫他上台给优秀员工颁奖。

结果许知远可真行,他一上台,就直接冲着社长指责道:

我不接受这个奖。你这个奖啊,纯粹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矛盾才颁发的,根本不是谁有能力谁得。照这样搞下去,报社迟早得关门!

他把这句话一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只留下台上不知所措的社长,还有一群完全愣住的员工。

后来,许知远的父亲知道了自己儿子干的那些“混账事”,忍不住打电话把他教训了一顿:

“你别太张狂了!”

可这时候许知远哪能听得进去呀?

好像多数人都这样,小时候把父母的话当成圣旨,等长到一定岁数,父母的话就跟废纸似的了。

但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许知远很快就因为过度自负吃到苦头了。

2005年的时候,许知远开了一家书店叫“单向空间”,这书店就卖他自己爱看的书。

他就幻想着啊,以后自己能过上那种理想的生活。

结果呢,有好有坏。

喜人的是,确实有不少和他志趣相投的年轻人来到了这家书店,可烦心事也跟着来了。

2006年前后,许知远这儿有噱头、有话题,热度也挺高,好几家资本都来找他谈合作,可把他给烦得够呛。

2007年到2008年之后,许知远直接就离开北京,在全国到处游历去了。大概在国内转了一圈后,又觉着没啥意思。

2009年到2012年的时候,许知远又出国了,开始了一场叫做“逃离浮躁”的国外旅行。就在这个期间呢,他因为太过自负而带来的那些“坏结果”,也静悄悄地来了。

2010年的时候,韩寒被选进了《时代周刊》的年度百人榜。可特别滑稽的是,许知远却上了热搜。

这是咋回事儿呢?

许知远心里不服气,就连夜写了一篇文章叫《庸众的胜利》。在这篇文章里,他一个劲儿地批判韩寒的文章简单又直白,还说喜欢韩寒文章的人也是简单又直白,真是可怜可悲可叹啊!

他这么一通操作,把韩寒的粉丝全都给得罪了。

他老是一副故作深沉的样子,好多网友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在大多数人看来,“深沉”就约等于“装”,而且许知远长得也不让人喜欢,这样一来,许知远差不多被全网攻击了。

但在这个时候,许知远没太当回事儿,不管谁骂他,他就回骂过去。

他嘴里喊着“逃离浮躁”,但实际情况呢?他好像始终都在“浮躁的中心”。这种又想当好人又想立牌坊的做法,或许就是当年他被很多人嘲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在那个时候,他肯定不觉得自己有错,只是淡淡地感叹了三句话。

再不然,等他真觉着自己有错的那一天,他可能就不叫“许知远”了。

2013年的时候,许知远参加了一个综艺,这个综艺叫《我的父亲母亲》。

不过呢,这期节目的视频,没一会儿就被屏蔽了。

为啥呢?在2014年那期《新周书房》里,可能我们能看出点门道来。

许知远可真是什么都敢说啊。

在这个世界上,好像只要是他脑子里没有的词,那就没有他不敢说出口的话。

但人总是会成长的呀,许知远的契机很快就到了。

那就是2015年的《十三邀》啊。

2015年,许知远有两个朋友,一个叫张帆,一个叫于威。这俩人突然有了个想法,想要做一档采访节目。他们仨凑一块儿,热热闹闹地列出了13个人的名单。

这13个人来自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简单来讲就是“十三不靠”,节目《十三邀》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这一次,许知远心里头破天荒有点犯嘀咕,他没底儿自己当主持人能不能干得好。他那俩朋友张帆和于威却一个劲儿地给他吃定心丸:怕啥呀,顶多上去挨顿骂呗!

那结果是啥呢?结果就是许知远真的被骂了。

大家可能不信,好多人靠骂别人、吐槽别人走红,许知远呢,就是被广大网友骂火的!

在《十三邀第二季》的时候,他采访了马东,结果被马东的粉丝狠狠批了一通。

他去采访李诞的时候,李诞直接怼他说“活得沉重”,网友也跟着瞎起哄,说“人间不值得”。

大家为啥都这么针对他呢?难道就因为他爱装深沉,太傲气了吗?

真不是呢。

只能怪他啊,在《十三邀第一季》采访俞飞鸿女神的时候,视频被人专门挑出有争议的地方,掐头去尾就传到网上去了。

他刚开始做主持的时候没多少经验嘛,那期《十三邀》真就像“人间炼狱”似的,整个就是大型尬聊现场,全国观众看完都能靠用脚指头在地上抠出一套房来。

许知远本身就有点文人才子的那种傲气,再被有心人这么一操作,你想啊,他的风评还能好得起来吗?

他风评是不咋地,可他有才华也是事实。《十三邀》从2015年开始,一路被人非议、谩骂,居然一直出到了2020年,有整整五季呢。

在好多综艺当中,能有这个成绩真的很长寿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知远慢慢成长,这一点大家都能明显看出来。他还是以前那个有个性的人,不过没以前那么尖锐了,心里也不再只充满着“愤怒”,不再只是抱怨这个时代的不公平了。

毫无疑问,这一回他又出名了。

2021年2月,许知远到《吐槽大会第五季》的现场去了,这个节目本来都快不行了,他一来就带来了好多生机。

这个不再“愤怒”的反抗者,靠着自己扎实的文化功底,让所有人都知道了,啥才是真正的“吐槽”。

他先是把李诞给吐槽了一番,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然后,张大大和金星也没能逃过。

他吐槽起来可有意思了,从亚里士多德说到鲁迅,又从川端康成谈到《雪国》。

许知远言辞辛辣,思维广泛,这让无数网友惊叹不已,于是忍不住给他极高的评价。

许知远的性格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和肯定,他就算不表现得太明显,起码也得好好高兴一下。

但这一回,他特别的“镇定”,就只是“事了拂衣去”。

他到底是真的想明白了呢,还是已经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了,这我们可不知道。不过说不定就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了2012年的台北。

2012年,许知远挺幸运的,在台北见到了自己粉了二十年的精神偶像李敖。

许知远迎来了一次跨越二十年的聚首,可到最后,他就只剩下无尽的尴尬了。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李敖不再是从前的李敖了,许知远也不是以前的那个许知远了。他们的人生以前没什么交集,现在也压根儿没有共同话题可聊。

那天,两个人一块儿吃了个冰淇淋,然后就匆匆分开了。看着李敖离开的背影,许知远老是感觉,自己心里好像缺了点啥。

那感觉就好比,我们二十岁的时候,能买得起十二岁时特别想要的玩具了。可我们早就永远失去了十二岁时的那种心情。

人这一辈子啊,最重要的事儿可能就是学着跟自己和解了。

李诞以前说许知远没活明白,不过现在呢,许知远可能是真的“悟了”。

他依旧犀利,不过不再那么刺人了。他开始懂得理解和包容,与此同时,也没有丢掉自己的批判态度和犀利风格。只是,他好多话都只对“懂的人”说了。

也许,从某个方面来讲:

这世上的所有人啊,都像“许知远”一样,说不定咱们自己呢,也和“许知远”没什么两样。

灵魂要是互相碰撞,合得来呢,就像金风玉露一相逢那样美好;合不来的话,就像落花流水,随它去好了。

光阴过得飞快,人这一辈子也就短短几十年。要活出自己的样子,活出那种不管遇到什么都很潇洒的劲儿,这样才不算白在这繁华的世界走一遭。

-1 阅读:64

雁卿之

简介:雁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