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个春日傍晚,李肇星驱车穿过城市的喧嚣,驶向一个宁静的居民区。他的心情既是期待也是复杂的。
十年前,他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外交官,曾在外交部新闻司里迅速崭露头角,而他的职业生涯,多亏了一个人的悉心指导——钱其琛,前国务院副总理,一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老外交家。
自从钱其琛退休后,李肇星就没有再见过他。今天,他接到消息说老领导健康状态良好,便决定趁周末去探望。这次见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李肇星的外交部生涯初体验1977年,李肇星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默默无闻的生活,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他被调派到了外交部新闻司,担任科员。
在当时的中国,外交部是国家的重要机构之一,能在这样的部门工作对于李肇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跳板。
那年的春季,北京的晨风还带着些许寒意。李肇星穿着一件整洁的深色西装,提前半个小时到达了外交部的大楼。
大楼的外观庄严肃穆,高大的门框上镶嵌着国徽,两旁的国旗随风轻轻飘扬。李肇星站在大楼前,仰望着这座象征国家权威和外交尊严的建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庄重感。
他穿过宽敞的前厅,按照之前接到的指示,来到了新闻司的办公区。一进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和满墙的文件柜,显示出这里浓厚的工作氛围。
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各种标记点昭示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网。
李肇星被带到了小组长的办公室。小组长是一位中年男性,穿着笔挺的西装,神情严肃而专注。
他简短地向李肇星介绍了新闻司的基本情况和部门的主要职责,然后提议带他去见新闻司的领导。
他们穿过忙碌的走廊,到达司长的办公室。办公室门前,两位秘书正在交谈文件的处理事宜。
小组长敲了敲门,一个深沉的声音应许他们进入。门打开的那一刻,李肇星看到了坐在宽大办公桌后的司长——钱其琛。
初识“老钱”当李肇星跟随小组长进入司长办公室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正式而紧张的氛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钱其琛司长。
办公室宽敞而明亮,装饰简洁而高雅,一面大书架占据了整面墙壁,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和文件。
司长的桌子上整齐地排列着文件堆和几本厚重的文件夹,表明了这里决策层的繁忙与重要性。
李肇星步入办公室时,钱其琛正在翻阅一份看似紧急的文件。小组长向钱其琛报告了他们的到来,钱其琛随即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望向门口。
他的面容庄重,目光锐利,显得非常专注和严肃。李肇星在此刻,按照他之前准备的礼节,直立着身体,尽量表现出尊敬和正式,便直截了当地说道:“钱司长好!”
他的声音在办公室中回荡,这种过于正式的称呼在这个通常较为轻松的新闻司环境中显得有些突兀。
办公室中的几位在场工作人员听到这样刻板的称呼后,不由得露出了微笑,有的甚至轻轻地笑了出来。空气中的紧张感因这突如其来的笑声而稍稍缓解了一些。
钱其琛听到这种称呼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朝李肇星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坐下。
李肇星有些迷惑,不太明白自己的哪一句话引发了别人的笑声。他尴尬地微笑着,尝试参与这不经意的欢乐氛围,但内心仍感到些许不安。
随后,当会议结束,他们一同走出办公室时,小组长在走廊里轻声向李肇星解释了笑声的缘由。
他说,在新闻司,大家都习惯了以更加亲近和非正式的方式称呼钱其琛为“老钱”,这不仅是对他人格的一种友好表达,也是新闻司文化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消除官僚间可能存在的隔阂,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更加和谐。
听到这番解释,李肇星顿时释然。他了解到,虽然外交部门在对外时必须保持一定的正式和严肃,但在内部,亲切和轻松的交流方式更有利于增进同事间的理解和支持。
从那天起,他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交流方式,不再那么死板和正式,而是尝试融入到新闻司这个大家庭的文化中去。
日后在新闻司的工作中,李肇星逐渐习惯了与同事们的亲切交流,并且“老钱”的称呼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的日常用语之中。
文化的融合与适应在外交部新闻司的每一天,李肇星都感受到了与他以前学术环境中截然不同的工作节奏和文化。
新闻司的工作不仅要求高效,还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国际局势,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他必须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信息,准确无误地编撰和发布新闻稿件,同时还要确保所有的信息发布都符合国家的外交政策。
在这种高压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新闻司内部却保持着一种异常开放和亲切的氛围。
同事们之间不仅在工作中相互支持,日常交流中也非常轻松,常常使用昵称或简称来称呼对方。
这种看似不正式的交流方式,实际上帮助了李肇星快速融入团队,也使他能够更自然地与同事们沟通。
他的日常工作中包括参与编写国际新闻摘要,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消息。这些任务让他逐渐熟悉了外交语言的精准与谨慎,也学会了如何在紧张的工作中保持冷静。
此外,李肇星还需要参加定期的策略会议,讨论如何处理外交新闻发布,这些会议上的讨论往往深入且具有前瞻性,要求他必须对国际形势有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肇星在新闻司的表现逐渐得到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他在处理一些敏感的外交新闻时展现出的专业能力特别受到赞赏。
例如,在一个涉及多国的复杂外交事件中,李肇星负责撰写新闻稿件,他准确地把握了信息的发布角度,既维护了国家的形象,也保持了信息的客观公正,这在同事中赢得了好评。
在新闻司工作的这段时间,李肇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职业技能,更加理解了中国外交的深层次含义。
他学会了在官方语言和公共交流中如何巧妙地平衡言辞,这对他未来的外交生涯是极为宝贵的经验。
此外,通过与各种背景的同事合作,他对中国的外交策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能体会到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国家责任。
钱其琛的幽默时刻2003年3月份,经历了漫长而光荣的职业生涯,75岁的钱其琛结束了他的“超期服役”,功成身退。
作为国务院前副总理,钱其琛在中国的外交及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退休生活,相较于工作时的严肃与紧张,显得更加悠闲和充满幽默。
春天的一天,李肇星决定拜访这位敬重的前上司。北京的春风带来了温暖的气息和细微的花香,李肇星沿着熟悉的街道驱车前往钱其琛的住所。到达后,他按下了门铃,不久钱其琛亲自来开门。
李肇星步入门槛,第一眼便看到了钱其琛那熟悉而尊敬的面容,尽管岁月已在其面颊上刻下了痕迹,头发也已花白,但那股从容不迫的气质依旧不减当年。
李肇星由衷地感到欣喜,习惯性地用过去在工作时常用的尊称打招呼:“钱副总理好!”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庄重和深深的敬意。
对于这样的正式称呼,钱其琛却是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回应,他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笑着说道:“小李呀!我们这才几个月没见面,你的中文水平怎么就下降了?四个字,你就讲错了三个!”
这句话不仅打破了初见的正式氛围,更带来了一种亲切和幽默。这种突如其来的幽默使得原本略显紧张的李肇星瞬间放松,他被这意外的玩笑逗乐了,脸上的表情从一开始的正经转为了哑然失笑。
李肇星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忽然意识到这是钱其琛在用他的方式表达对这种过于正式称呼的婉拒,同时也是在拉近两人的关系。
他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回应道:“老钱!”这两个字说出口,不仅是对称呼的调整,更是他对这位老领导深厚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
随着氛围的缓和,两人一起步入客厅。钱其琛指了指客厅的沙发,示意李肇星坐下,自己也随之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客厅里摆设简洁,每一件家具都显得精致而有品味。墙壁上挂着中国书法作品,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书籍,从政治、历史到文学作品应有尽有,显示出钱其琛广泛的阅读兴趣。
坐定后,两人的谈话逐渐深入,从简单的寒暄转向了更具体的话题,如国内外的政治形势、近期的国际发展等。
李肇星向钱其琛介绍了最新的外交部动态和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与挑战。钱其琛则分享了他退休后的一些见解和对现状的看法,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对外交事务持续的关注。
参考资料
新华网《揭秘: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外交部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