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说“我好怕”,也许是在向你求助,家长千万别不在意

陪宝宝写日记 2024-02-15 11:14:05

5岁的豆豆,最近晚上一直不肯睡觉,他总说床底下有怪兽,会半夜爬出来将他叼走。

刚开始,豆豆妈以为这是孩子为不想睡觉找的理由,就训斥他早点睡觉,可这并没有让豆豆变得听话,反而开始大哭起来。

这让豆豆妈变得更加烦躁,二话不说,直接关了灯威胁豆豆,如果再不睡觉,就把床底下的怪兽抓出来陪他睡。

这下,孩子吓得彻底不敢说话了,可眼泪还在不停地往外流,豆豆妈有些心软,但也只是给孩子掖了一下被子,安慰了几句,然后关上灯回了自己的房间。

因为不放心,第2天很早,豆豆妈就去看了孩子,结果却发现,孩子整个缩在被子里面,身体蜷缩成一团,脸上都是未干的泪痕。

这让豆豆妈觉得特别内疚,也很困惑:明明床底下没有怪兽啊,为什么孩子会害怕呢?是故意扯的理由?还是真的害怕?

孩子总说“我好怕”,也许是在向你求助,家长千万别不在意。

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有害怕的东西,有些恐惧甚至会持续到成年以后,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找的借口。

父母要想帮助孩子科学地面对恐惧,首先就应该知道孩子每个阶段都害怕什么,这些恐惧的来源是哪里?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不同阶段的孩子,恐惧的事物也不一样。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想象力也带来不断地滋生,其中对恐怖事物的想象力也会变强,所以每个阶段孩子的恐惧都是不同的。

1、幼儿时期。

从孩子出生到学步期,他对外界的声音和气味都非常的敏感,这时,外界的一些大的动静和味道的变化,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

比如他会害怕黑暗,打雷闪电,稍微响动大一点的声音,动物,不熟悉的人等等。而其中最让他们害怕的就是,和家人分离,也就是我们说得分离焦虑。

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上小学之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对幼儿来讲,从母体出生到上小学之前,围绕的都是他熟悉的家人,尤其是父母,这些都让他感到安全,也异常地依赖。

再加上心智还没开始发育,无法使用自身的能力来进行情感的调节,他们的世界里面都是围绕着家人来转。

当周围的人或事物在外观,气味及感觉上出现差异时,孩子就会开始感到焦虑,惶恐不安,内心的害怕,恐惧也就慢慢产生了。

一旦当他重新回到家人身边,熟悉的感觉再一次回归时,孩子的安全感大大增加,内心也会感到相当的满足。

2、稍长大一点的时期。

当孩子慢慢长大后,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和欲望,除了害怕离开父母之外,他们开始害怕环境的变化以及情绪上的不适应。

五岁左右的孩子可能会害怕环境的变化,自己不会的技能等没遇到过的事物。

他们可能会害怕下水游泳,害怕认识新朋友,更害怕在人多的场合当众上台演讲,受伤,被别人嘲笑,被拒绝等等。

这些都是孩子心理成长的特征,他开始在意外界的眼光,不再只关注内心,这也是他开始融入社会走入人群的一个开始。

这个年龄是孩子的心理成长的第一阶段,自尊心开始出现并增长,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害怕犯错,被忽视。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注意言辞,殊不知,四五岁的孩子其实就已经相当敏感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个阶年龄阶段的孩童,都会害怕和家人分开,害怕新环境,害怕新的尝试,也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对于孩子的恐惧,家长该如何科学应对呢?

帮助孩子对付恐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一味否认或嘲笑孩子的恐惧,只会让他们感到脆弱且无助。

1、尊重、保持心态平和。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恐惧时,家长千万不要下意识地进行否定,觉得孩子在扯理由或推脱之辞。

更不要无情地嘲笑,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特别受伤,觉得不被理解,更加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作为家长,试着尊重孩子的表达,并从内心深处认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不要大惊小怪,先在心里做好准备,保持冷静。

只有做到尊重孩子,才是科学解决问题的基础。

2、提前了解孩子每个阶段不同的恐惧内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为家长,只有提前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他的恐惧和心态的变化,才能清晰地区分,哪些是孩子故意找的借口,哪些是本能为之。

这样才能帮助家长做出科学的判断。

3、沟通,支持和鼓励。

面对孩子的恐惧,家长在调整好心情后,一定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通过支持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去应对恐惧,而不是选择逃避。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

“我知道这个新环境你不熟,有很多你不认识的孩子,有些害怕是非常正常的,你应该是不知道该跟谁一起玩吧。”

4、接受“慢”的现实。

有时,一味地安慰和鼓励并没法立刻终止孩子的恐惧,有些家长就会变得很烦躁,事态也就慢慢地走向恶化。

这时,请家长接受“慢”的现实。

孩子的恐惧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次的鼓励就能解决的,他一定是经过多次,缓慢的介入才能发生质的变化。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慢慢地锻炼自己,克服恐惧的能力。

这时家长可以这么说,

“我感觉你好像不太喜欢打篮球,要不这样吧,我们先休息一会儿,什么时候你想玩的时候我们再来。”

5、必要的话,及时接受心理治疗。

如果孩子的恐惧已经超过了自身可以承受的阶段,更是家长的鼓励所无法自愈的,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切不可盲目自大,或担心心理治疗对孩子的名声不太好,而下意识地抗拒,要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适量的恐惧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好事。

他会知道何为害怕,做事情也会有尺度,但如果恐惧太过,会让孩子终日处于害怕之中,惶恐不安,安全感缺失,不敢去尝试任何事情,慢慢地就会变得胆小怯懦,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作为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孩子,对孩子出现的恐惧进行科学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构建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直面内心的恐惧,大步向前。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2

陪宝宝写日记

简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多平台育儿原创,专注育儿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