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三国的最强武将是吕布,最强阵容是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与马超等人。但在正史中,这些都没有具体记载,而曹魏的“五子良将”却是真实存在的。如《三国志》中曾说到“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在演义中,曹操对张辽,张郃,于禁,乐进,徐晃等人称赞不已!
而作为足之一的东吴,能征惯战的将军却大多名不经传。除了“四大英将”外,“十二虎臣”的战力也是乏善可陈。不过既然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也必定有柱国之才!
如果在东吴评比“五子良将”,谁会入选呢?(由于是属下将才,所以主公不在其列,要不然孙坚,孙策这样的世间悍将足以胜任!)
其一,甘宁
甘宁,字兴霸。原来是海贼出身,爱好交游行侠仗义。早年放荡不羁,但有一天突然醒悟,开始攻读书籍诸子百家。甘宁是个很要强的人才,在黄祖帐下时,虽然屡立战功,但得不到重用。所以一怒之下,投奔了东吴。后为孙权进言,进取黄祖,吞并荆州,再入主成都的建议。而这与鲁肃的“榻中对”不谋而合。甘宁帮助孙权擒获黄祖,又随大都督周瑜在乌林击败曹操。在南郡之战中,又曾献计先取夷陵,在曹仁率大军围攻夷陵时,众人都很惧怕,只有甘宁谈笑自若。
在鲁肃为都督时,甘宁还曾在益阳,抗拒关羽,用五千人吓得关羽三万人不敢渡河。在合肥会战时,甘宁一马当先,亲自爬上城墙俘获朱光。在濡须口之战时,甘宁“百骑劫曹营”大展东吴威风。曹操也因锐气丧尽,不能速胜孙权而退军。
在演义中,孙权都称赞甘宁“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其二,徐盛
徐盛,字文向。在孙权继位后,徐盛曾被任命为柴桑县县长。黄祖的儿子黄射率军数千人来攻打柴桑,当时徐盛手下只有不足二百人。但徐盛能临危不乱,率领将士杀伤黄射一千多人,大败荆州军。自此,黄射再也不敢来侵犯柴桑。
徐盛的成名之战是在夷陵之战后,魏帝曹丕亲率大军攻打江东时,徐盛献计沿江建造假城楼,江中停放战船,大壮东吴声势。等到曹丕来到后,见东吴如此强盛,绵延数百里,惊叹不已。所以自知难以取胜,便撤军了。
徐盛武艺也很不错,在濡须之战时,东吴遇上大风,船只都被吹到了曹军,东吴将领都很害怕,只有徐盛一人率军上阵杀敌,临危不乱。可以说徐盛的功劳,不下宛城之战时,于禁败张绣,堪称将才。
其三,丁奉
丁奉是“江东十二虎臣”中年级最小的一位,同时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位。丁奉早期就曾跟随潘璋,甘宁等人作战,常常勇冠全军。在东吴中后期,丁奉更是取得东兴大捷,亲率三千东吴水军,上岸击溃了魏军先锋部队,使曹魏的南征大军无功而返。
公元257年,孙休登基,但是权臣孙綝做乱,丁奉又与张布等人杀了孙氏叛逆,稳定了朝局。可以说丁奉是个文武双全的大将,作战勇猛,击溃敌国,又可以设计除奸,而且从孙权到孙皓,丁奉算是江东活得最久的名将。
其四,黄盖
黄盖字公覆,是跟随孙坚起兵的三世老臣。在孙坚,孙策死后,随周瑜,张昭等人一起辅助孙权。黄盖最出名的一战,就是赤壁之战献火攻之计。诈降曹操,并以火攻大破曹操之军。可以说,如果没有黄盖与周瑜的高超演技,赤壁之战东吴难以取胜。
黄盖在赤壁之战后,还多次平叛,安定东吴。少数名族的蛮夷都很佩服黄盖,所以在黄盖去世的时候,无不怀念。
其五,朱桓
朱桓是东吴的年轻将领,虽然不是“十二虎臣”之一,但其威名不在众人之下。朱桓早期曾多次在丹阳,鄱阳讨伐杀贼。所到之处,都被平定。公元222年,魏国曹仁进军濡须,由于敌军势大,朱桓分析局势,稳定军心。不但亲自斩杀了魏国先锋常雕,生擒王双,还烧毁了曹营,使曹仁与曹泰父子大败而回。
公元228年,鄱阳太守周鲂献计,诱使曹休进军皖城。朱桓为陆逊副将,朱桓献计堵截曹休退路,然后趁机进取中原。但陆逊最后没有采纳。就好比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样,陆逊作战风格与诸葛亮相似,不求大功,只求不败。这样朱桓的才能就没有完全展现。
但朱桓能多次击败曹军,保卫东吴安危,临危不乱,也是名将风范了。
综上,甘宁,黄盖,徐盛,丁奉,朱桓等人都曾为东吴立下大功,而且都是文武双全,勇冠三军的名将。而周泰,太史慈,凌统等人缺少谋略,就不在其列了。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
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当这五个一起指挥的时候,三国谁能干他们
陆抗[得瑟][得瑟][得瑟]没有我 东吴得早亡多少年
凌统缺少谋略?
太史慈:咦?
东吴有不少将才,潘璋,吕岱,韩当,蒋钦,周泰,朱然,朱治
,程普,甘宁,黄盖,韩当
贺齐
凌统呢
周瑜受伤之后推荐凌统暂代都督之职
太史慈
阿会喃:咦?
丁奉换成太史慈比较好,其他四人不管在赤壁的时候地位如何,至少都参加了,丁奉赤壁时还是个孺子,说白了就不是一代人。
应该要有程普,而且排第一
程普,太史慈,甘宁,徐盛,朱桓
全综不配有提名吗
太史慈,甘宁,韩当,周泰,蒋钦,替补凌统
大史慈:[吐舌头咯][吐舌头咯]
这阵容容易被打出翔来[吃瓜]
黄盖、程普、韩当、祖茂必然占四个指标,剩下一个看谁来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