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国与国之间,永远是利益至上,为了利益,不仅对手之间会上演激烈冲突,就连传统的盟友都有可能反目成仇、拔刀相向。
这不,正当美英法德等国为了推动所谓的“重返亚太”战略而不断拉拢之际,“翻脸时刻”突然来了——关键时刻,美国开始向印度出招了。
19日,美联社报道称,美国司法部正式对一名叫维卡什·亚达夫的印度政府官员提起诉讼,罪名是亚达夫涉嫌在去年指使杀手对美国锡克教人士潘农实施暗杀未遂。据悉,去年11月,美国警方破获了一起针对潘农的暗杀事件,随后就“印度政府可能参与其中”而向印度发出指控,并对一名印度政府官员发出指控,而此人就是亚达夫。
不过,当时美国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明确点出亚达夫的名字,似乎是为了顾及美国与印度的关系。
此外,对于美国方面关于“印度官员参与潘农遇刺事件”的指控,印度政府一开始予以否认,但今年3月,印度政府突然承认,一名印度特工参与了暗杀潘农事件,但事发时,此人已不再为印度情报部门工作,印度政府事先对他的暗杀计划并不知情,而此人就是亚达夫。
很显然,印度虽然承认了参与暗杀潘农一事,但又间接否认了,因为印度政府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亚达夫头上。
需要注意的是,按美方的说法,亚达夫是整个潘农遇刺事件的“幕后主使”,而其雇佣的杀手,是一名叫古普塔的52岁印度籍男子,此人目前已经被捕,并被关押在美国,于去年11月底被美司法部起诉。
更要注意,虽然亚达夫已经被美国政府起诉,但目前仍处于“在逃状态”,并且印度政府也在追捕此人,但目前并没有进展。
不过,《华盛顿邮报》18日报道称,多名美国官员披露,几个月前,印度就逮捕了亚达夫,但对他的指控与潘农遇刺事件无关,最终被无罪释放。
而美方披露,亚达夫曾在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服役,去年事发时,是负责“安全管理”和“情报”的高级外勤官员。
由此可见,亚达夫此前“身居高位”,而潘农遇刺事件发生后,印度政府似乎存在“偏袒亚达夫”的情况。
但如今,随着美国正式提起诉讼,并明确点名亚达夫、提及其身份,无疑是在进一步向印度政府施压。
目前,莫迪政府尚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此外,就在几天前,加拿大与印度爆发了激烈的外交冲突,双方互相驱逐外交官,而“导火索”就是——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尼贾尔在去年6月被枪杀,加拿大政府指控“印度政府策划并参与了此事”,要求印度方面配合调查,但遭到印度拒绝、态度强硬。
去年10月,印加两国便因为尼贾尔遇刺一事爆发过一轮激烈外交冲突,如今时隔一年多,又一次上演“驱逐外交官戏码”,显然不是巧合。
尤其是,印加此轮外交冲突爆发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先后发声力挺加拿大,要求印度配合调查,显然是在联手针对印度。如今,美国又突然起诉印度官员,似乎有进一步“算计”印度的用意。
对此,怎么看?且谈3点粗浅看法吧。
1,这回事情闹大了!印度或遭西方多国“围攻”。
事实上,印加两国时隔一年多时间再次爆发外交冲突,本就是“很可疑”的情况,如果加拿大真想解决此事,显然早就可以出手应对了,但偏偏在一年多之后,事情几乎快要过去之际“翻旧账”,这明显不是出于调查角度,而更像是“为了施压印度而施压”。
再加上,印加外交冲突爆发后,美英等国统一口径、迅速发声,显然也有“提前计划”的意味。
别忘了,这次发声的美加澳新四国与加拿大一样,都属于所谓的“五眼联盟”。
因此,这次对印度出手的虽说是美国和加拿大,但印度实际面对的,是五眼联盟。并且,从美加两国的架势来看,印度要想全身而退,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面对美国、加拿大的相继施压,莫迪的回应是一致的,即:保持失声、沉默以对。
一方面,在潘农遇刺事件中,印度已经承认是“印度特工所为”了,这已经给该事件定调了,莫迪政府几乎没有辩解的余地。并且,潘农的遇刺事件未遂,这也就意味着事态影响不会那么严峻,莫迪选择“冷处理”也有一定道理。
但另一方面,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尼贾尔被枪杀,情况显然更加严峻,在没有切实证据的情况下,印度方面除了否认指控之外,同样不会轻易做出回应。
并且,尼贾尔遇刺事件持续一年多了,如果加拿大真有证据,估计不会把事情拖这么长。因此,莫迪对加拿大施压一事保持沉默,显然有与加方“打心理战”的意味。
3,美西方先后向印度施压,显然不是没原因的,最直观的解释就是——印度做了令美英等国倍感不满的举动。
例如,印度不顾西方警告,执意购买俄石油、武器,与俄开展合作与贸易往来;又例如,印度对西方所谓的“重返亚太”战略持反对意见,开始脱离西方指控,促使美英等国趁机“敲打”印度等等。
至于究竟是哪一种可能,以及印度接下来会如何应对此轮危机,一切还是静观后续吧。
美国人还是发现了,印度人完全是🐖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