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之所以出名,诸葛亮有部分功劳,他经常自比管仲、乐毅。
在《史记》列传中,乐毅是独自列传。
而同期(战国)名将无一例外全部是双人合传,如孙子吴起列传,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另一名将李牧直接就没有个人传记。
这样看,乐毅更牛?
乐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富有远见的纵横家。
乐毅一生的经历主要是在燕国。也可以说他凭一人之力将燕国从二流的国家提升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引发“沙丘之乱“,赵武灭王被活活饿死。
为躲避内乱,乐毅到了魏国。可能乐毅觉得魏国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借出使燕国的机会投奔正求贤若渴的燕昭王。
我们来看看乐毅在燕国时主要做了什么事:
一,变法强国强军乐毅被燕昭王拜为亚卿,参与国家重要决策,开始主导燕国变法。
乐毅主持变法,通过制定律法整肃官场、选贤任能等措施,增强了燕国的国力,为燕国在纷乱的战国时期生存下来奠定了基础。
乐毅变法主要包含以下四项:
1.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与考核;
2."察能而授官",根据才能功劳来授予官爵,打破了以前依据血缘关系用人传统;
3."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遵循法令,安抚庶孽,教化百姓徒隶;
4.训练军队,着重战法和纪律训练,加强燕军的军纪、提高其战斗力;乐毅以辽东胡人为主组建了辽东坚兵,成为当时名闻天下强军之一。
辽东坚兵
经过28年的改革燕国变得富足,军队变得强大。
二,游说其它强国伐齐因为齐国曾灭亡过燕国,所以燕王极度想报仇。在燕国变强后,燕王就与乐毅商议进攻齐国。
乐毅对燕昭王说:“齐国毕竟曾是霸主国,至今国力还是很强盛,且地广人多,我们独力攻打不易。大王一定要讨伐,应联合赵、楚、魏三国。”
他游说其它五大强国,除了想捡现成便宜的楚国外,成功地联合了楚国、魏国,赵国、秦国,五国共同伐齐。
这展现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智慧。
三,作为统帅率军攻齐公元前284年燕王拜乐毅为上将军,举全国之兵攻齐,赵王也以相国印授乐毅。燕军与三晋之军、秦军合兵一处。
乐毅统率燕、秦、魏、韩、赵五国联军伐齐。
齐王集中国内全部人马抵御联军。双方在济水西岸大战,齐军大败。
其它四国对于灭齐不感兴趣,各自退兵。乐毅独自率燕军攻入齐国内。
齐国大乱,齐王逃出齐国到了卫国。
乐毅率军进入齐都临淄,将齐国建国近800年积存的宝物和祭祀重器一搜而空,并运回燕国。
燕昭王亲自到济水犒劳将士慰部军队,并大行奖赏;乐毅被封为昌国君。
乐毅继续留在齐国五年,率兵攻占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燕昭王都将它们收归燕国,改设为郡县。
只剩下莒邑、即墨这两个城池没被攻克。这两个城池是齐国的大城,号称齐五都之中的二都。
到这个时候,攻下此二城只是时间问题。
恰此时燕昭王去世了,继位的燕惠王从小就与乐毅不和。
燕惠王下令让乐毅独自回国,乐毅自知回燕国可能性命不保,遂逃往赵国。
赵王封乐毅为望诸君,封地为观津。赵王十分尊重、宠信乐毅,借乐毅的领军能力来震慑燕国和齐国。
乐毅作为一个政治与军事家的生涯到此基本结束。他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伐齐之战中,他的一生主要功绩都在燕国:
其一,让燕国从一个二三流小国经变法成为七雄之一;
其二,差点领兵灭了如日中天的齐国。
他经历相对简单,功绩也很清楚。只可惜,他施展才华之地是处于中国边缘之地的燕国,与其它强国交战不多,让我们无法看到其与其它名将交手的场面。
乐毅一家的国籍也是个看点:他的祖先乐羊是战国初期宋国商丘人;
乐羊后来成为魏国上卿翟璜的门客,公元前409年乐羊作为主帅灭了中山国,被魏王封在灵寿(原中山国都城);
中山国复国了(复国时间约在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79年之间),这下乐家算是中山国人;
然后公元前297年中山国又被赵国灭了,乐家又属于赵国。乐毅因获赵武灵王赏识,入朝当官;
赵武灵王被困沙丘行宫活活饿死后,乐毅借出使燕国的机会又当了燕国人;
在燕昭王死后,他又逃到回赵国。
辗转6国!可见战国时期人员流动之频繁。
好听的,寻求明主,实现抱负 难听的,有奶就是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