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似乎总能在各个领域,为全世界带来令人忍俊不禁的话题。就像其军工自主化,自主研制的自动步枪,竟连自家士兵都不愿使用;购买俄罗斯航母,被坑了数亿却还自诩海上强国。而如今,印度又有了新动作,他们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发展载人飞船。
要知道,在地球上,现阶段能够发射航天器的国家本就寥寥无几,而真正有能力实现载人航天的,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国。然而,印度却妄图后来居上,渴望成为全球第四个独立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印度此次的载人航天计划名为加冈扬号计划,这个名字源于梵文,若翻译成中文,便是 “天上飞的船”,文雅点讲就是 “天舟”。
其实,不少人对印度的这个航天计划略有耳闻。从纸面数据来看,它几乎是一个堪称完美且缜密的方案。按照计划,印度要将三名航天员送往 400 公里的近地轨道,并且让他们在太空中停留三天。
回顾历史,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前苏联,在首次载人航天时都较为谨慎。比如中国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在轨道上停留不到一天,仅 21 个小时便返回了。
前苏联的加加林在太空停留了 76 分钟,而美国在 1961 年首次载人航天时,艾伦・谢泼德仅仅在太空停留了 15 分钟,当时赫鲁晓夫还嘲讽美国人此举就像 “跳蚤蹦了一下”。可如今印度第一次载人航天就要一次性送三人上天且停留三天,这究竟是勇气过人,还是盲目自大呢?
也有人认为,印度若在接下来几年全力发展航天技术,或许还有实现这一壮举的可能。毕竟印度作为一个具备一定科技水平的大国,如果真心投入,在未来十年八年内达成目标也不是没有机会。但问题是,印度的这个航天项目计划在 2025 年 2 月就要正式启动了。
时间回溯到今年 2 月 27 日,印度就已经宣布要开展载人航天计划,并且公布了四名航天员的入选名单,其中三人执行任务,一人作为候补。
倘若印度此次计划成功,那他们将创造人类历史首次载人航天搭载人数最多、飞行时长最长的纪录。
说起印度的航天事业,也确实有不少亮眼成绩。早在 1975 年,印度就成功实现了卫星发射计划,其第一颗卫星名为阿耶波多,这是印度历史上一位著名天文学家的名字。
此后,印度航天事业发展一直较为顺利,还曾完成过一枚火箭运载 107 颗卫星的壮举。虽说这些卫星中绝大多数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小卫星,但这一成就依然不可小觑。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航天水平虽不算差,可为何我们对其载人航天计划不太看好呢?原因不难理解,就是他们步子迈得太大了。
从发射航天器到载人航天,绝不是让人坐进航天舱那么简单。中美苏在载人航天之前都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比如美国曾将山羊、猪送上航天器,确保它们平安着陆后,才尝试让人类进入近地轨道。苏联也把猴子、狗狗送上太空,还让世界记住了著名的太空犬莱卡。
中国在杨利伟执行载人航天任务之前,已经把狗、小白鼠、猴子甚至果蝇等作为实验对象送入太空,确认安全后才开启载人航天之旅。
暂且不论印度有没有做过相关实验,关键是印度这次要一次性送三名航天员上天,难度极大。中国航天实力强劲,也是从一人起步逐步发展,而印度毫无积累就想 “一步登天”,这着实令人费解。这就好比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第二天就要去跑马拉松一样艰难。
接着聊聊印度载人航天计划本身的问题。在印度航天早期,探索太空并未受到尼赫鲁等政客重视,当时印度虽有大国抱负,但航天并未被政客当作实现大国梦的关键环节。
1963 年,印度 “太空计划之父” 克拉姆・萨拉巴伊倡导用技术推动科技与社会发展,造福民众,这和美苏冷战时期太空军备竞赛的逻辑完全不同,他不追求噱头和面子工程,而是希望开展一些能惠及百姓的航天项目,比如卫星电话、卫星电视信号等民生工程。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印度在航天领域逐渐走向了反面,开始了穷兵黩武、炫耀式、面子工程式的航天项目,变成了自己曾经反感的样子。
2013 年,印度发射了一个飞行器,上面仅搭载了几台简单探测器,最多能测测火星的温度和亮度,却耗费了大量百姓税款。当时印度空间组织负责人竟直言,发射这个飞行器的初衷只是想占据 “亚洲首个发射火星环绕探测器” 的名号,还想证明印度能在中国之前将飞行器发射到火星,这一言论在印度引起轩然大波,舆论两极分化,热闹了许久才平息。
印度如此急功近利地开展航天项目,这次要送三人上天的动机也就不言而喻了,就是为了面子,证明印度首次载人航天就能送三人,仅此而已。
主观能动性是好的,但主观愿望改变不了客观现实。印度的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在二线国家中或许还不错,但在航天这种考验人类科技巅峰水平的领域,就是另一回事了。
咱们拭目以待,印度原本可以按照航天之父的构想,通过民用工程逐步积累航天技术水平,稳扎稳打地发展。凭借其不错的经济实力,是有机会成为航天大国的。
可如今,印度陷入了拔苗助长的模式,那些为了撑面子和单纯为发射而发射的航天器,耗费了印度航天人员大量的精力与心血。
更为关键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各种集团和团体长期把控着航天人才的位置,各种指标频繁更改,这使得印度尽管不断发射飞行器,但技术上却鲜有进步。
以此次载人航天计划为例,原本计划在 2022 年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却因国会、航天集团等众多势力相互推诿,一直推迟到 2025 年。
他们对外称是航天工程受到疫情影响,可明眼人都知道,疫情不过是替罪羊,主要原因还是他们争论许久却毫无有效成果。
领导内部纷争、技术存在欠缺、经验严重不足、思想观念落后,航天工程的这几个关键要素,印度无一具备,仅靠着自身经济实力勉强支撑。
然而,近年来印度经济持续下滑,每年分配给航天的预算日益减少,再加上印度长期存在的贪腐问题,这个看似雄心勃勃的计划在 2025 年能否有所作为,着实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说实话,之所以对印度载人航天持如此悲观的态度,原因很简单:任何急功近利、只为超越对手而开展的行动,最终往往只落得个徒有其表的结果。
而且这种盲目开展的工程极易出错,比如前苏联曾为赶在劳动节前发射,结果导致飞船参数错误,最终造成航天员牺牲。
所以,从当前情况来看,印度现在不应只着眼于发射多少火箭、获取多少卫星、送多少人上天,而是要先理解航天的真正内涵,找回当初发展航天造福百姓的初心,不与人攀比,不贪多求快,稳步前行,这才是发展航天这项重大工程的正确途径。
毕竟,中国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我们的航天成就可比印度坚实可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