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想不到,中国已经有60多万个丁克家庭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中国的丁克家庭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悄然兴起的,当时引发了很大的社会争议,而如今,40年过去了,首批丁克家庭已经到了养老的年龄。
社会上很关心他们没有养孩子,是不是存下了更多的钱来养老呢?他们如今又是怎么养老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挺有趣的,都说生养孩子很费钱,那么,就有很多人会想,没有生养孩子的人,一定是存下来了很多钱吧?
其实不然,就像一个抽烟的人,每年可能要花不少钱去抽烟,可是,不抽烟的话,他也并赚不下这笔钱,养孩子也是一样的。
正应了那句话:“钱不花在这儿,就一定会花在那儿。”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体会,没孩子的时间,可以呼朋唤友,旅游、消费,而有了孩子,相应的花销就会有所节制。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没生孩子前衣服、首饰、化妆品都是大牌,隔三岔五出去旅游、吃大餐,花钱大手大脚。
有了孩子后衣服首饰很少添置,化妆品改成了平价货,几乎不出去旅游了,在花钱上也谨慎了很多。
所以,丁克夫妻最终有没有钱养老,和养没养孩子没关系,只和是否有能力、是否赚到钱了有关系。
自古都说“养儿防老”,不是没有道理,“少看父敬子,老看子敬父”,有人说:“孩子就像核武器,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这也是社会上的客观现实,当人老了、没有了自我保护能力时,就和孩子一样,儿女就成了保护者。
但是,这也要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才能起到的作用,同时,还要是一个稍微有点本事的孩子,遇到不孝顺又没有能力的,不但不能照顾到老人,还要啃老。
太多有儿有女的老人得不到儿女的赡养,有退休金的还好点,没钱没保障的,甚至会被儿女嫌弃。
还有老人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还花费巨资送出了国门,结果孩子不愿意回来了,养老就更指望不上孩子了。
另外,时代变了,科技改变生活,当下社会,无论养不养孩子,最好的观念都是:“养儿不为养老”。
养了孩子,就是为了陪伴成长,这让人想起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杨绛先生几乎是同时送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她的养老生活就是写回忆录和整理钱先生的书稿,丈夫和女儿虽然已经离世,可是,精神陪伴还在。
近日,无儿无女的82岁的大才子蔡澜,因太太去世,自己潇洒地变卖了固定资产,住进了酒店公寓。
“住旧屋不如住酒店,有服务、有美景。”
他选了自己最中意的酒店式公寓:香港瑰丽府邸,还组建了自己的养老服务团队。
折腾了一生、以好玩著称的他,很有钱,可是这钱却不是因为没养孩子存下的,每年光出版物的版税,都是花不完的天文数字。
他也很通透,在住进酒店时,就做了一次离世的告别,将自己收藏的身外之物(书籍、古董、字画等)都送了人,一身轻松,余生便是享受人生。
有人说,能如他这般有钱又看得开的有几人,普通人没有孩子,老了可怜。
其实,且不说有平替的养老公寓,可以让普通人也如蔡澜一般养老,单只是科技的发展,也已经在改变养老的方式了。
斯坦福已经造出了“机器人保姆”,所有的家务它都能通过两只机械臂来完成,当前成本是23万元,相信用不多久,这个价格就能降下来,它也能走进普通人的家庭。
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让“家”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帮老年人解决很多问题。
有人说,没有孩子死了之后,谁给你送葬,话说人都死了,还操那么多心干嘛,单就是社会的发展,社区也会给老人们一定的监测,同时,还可以委托专人处理后事。
蔡澜的团队普通人请不起,一般的律师委托,还是做的起的。
总之呢,无论有没有孩子来养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强,当然,如果再有不错的经济实力,那就更好了。
只是话虽如此,还是不建议丁克,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有孩子的家庭才像个家,人生才更圆满。
丁克对于女性尤其不友好,不少丁克家庭双方到了四五十岁就后悔了,男性到了80生孩子屡见不鲜,女性过了45基本上就不太能生了。
如何男性重新找年轻貌美的小姑娘生孩子,女性黯然离场。
而且很多养老院也是看人下菜碟,有子女的老人基本上没有护工敢欺负,没子女的老人待遇会差点,还很可能被吃绝户。
当然,丁克是个人的权力,生不生孩子都值得尊重,任何事也都事自己选择的,对错都要走下去,至于老了怎样养老,只能靠年轻时的积累,外加社保体系。
无论如何,养老相对轻松的,都是公务员或国企退休的,单纯的企业退休,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只能得过且过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