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不尔虞我诈,就难以在社会中长期相处。”
“人们不仅忘恩负义,忍气吞声,甚至恩将仇报,认敌为友。在他们看来,有恩必谢、有仇必报是一桩难于承担的苦役。”
“友谊只是一种社交活动,一种彼此间利益的安排和互相帮助而已,归根到底是一桩交易,在这桩交易中,利己之心总是想为自己赚点什么。”
“真正的善良非常稀少,即使是那些自认为心地善良的人,一般也只不过是有一点怜悯心或容易伤感罢了。”……
这些箴言,出自拉罗什富科的《箴言集》。
该书作者是十七世纪享有盛名的法国公爵,大家也许不熟悉,但他的《箴言集》,相信不少人拜读过。
这位公爵,一生都不走运,老是站错队:宫廷斗争站错队被流放,即使“错队”方后来翻盘主政,他也未得到半毛钱好处,白白付出了代价不菲的忠心。
十七世纪中叶,法国爆发反封建专制的投石党运动。该运动的每次战役,他都站错了队,导致家中城堡被毁,双眼差点炸瞎……
在一次次站错队中,他就没有赢过,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付诸东流。即使个人生活,如爱情方面,他基本上也是以单相思黯然收场。
这位公爵的一生,就是霉运不断的一生。所以,他的很多箴言,笼罩着悲观情绪,仿佛人性都那么不堪。
糟糕的个人经历,使公爵的箴言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烙印。三言两语、精辟隽永的箴言,就是他坎坷人生的总结和诠释。
公爵在箴言里说的,肯定是认真诚实的,但听的人倘若认真,照单全收,奉为圭臬,其实就是犯傻。
书呆子,就是这种犯傻的人。
书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教条式地生搬硬套。箴言,有时更像是中药的辩证施药,什么样的人,就该下什么样的方子。
其实,所有的箴言、名言、警句,落笔成句之后,无不是作者价值观、信仰和阅历的过滤,既充满真知灼见,同时也充满个人的局限。
只要是出自个人的视角,就永远存在偏见。
受苦受难本身,不一定就能引出曾经沧海,不一定就能熔铸远见卓识。
说箴言的人,无论多么有名,多么睿智,但听的时候,还是先别急着点头称是。
要充分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说这些话时的环境和背景,对症鞭策,辩证指导,免得人生被带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