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费曼的身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一生尽说实话!即使因此得罪了别人也不怕自己凉凉。
能做到这一点,不畏外界眼光行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其实,他这个品质并非来自他的名声或地位,而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无畏和坦荡,更多还是来自他教育的环境与背景。
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又为何能一直保持这种品质?
今天我们从几个故事来看看,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01 真实的费曼
因对量子电动力学的贡献,费曼于1965年与朱利安·施温格及朝永振一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费曼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科学明星,许多知名大学纷纷邀请他接受荣誉博士学位。
其实在这个热度推宠下他完全可以为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享受荣华富贵。
但,他却对这些邀请一一回绝,而且最具代表性的是他拒绝芝加哥大学的荣誉学位。
1967年,芝加哥大学校长乔治·比德尔亲自邀请费曼接受该校的荣誉学位。
然而,费曼的回信却充满了真诚和坦率。
他在信中表示,自己由衷感谢校方的好意,但他想起当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努力获取博士学位的辛苦历程,却发现有人没做任何学术贡献也能站在同一讲台上接受荣誉学位,这让他感到不公平。
费曼认为,学位应当是通过艰苦的研究获得的,而不是凭借荣誉来轻易获取的。他甚至坦言,早在那时他就发誓,若有朝一日自己被授予荣誉学位,他一定会拒绝。
25年后,他终于兑现了这一誓言。
这种坦率不仅让芝加哥大学校长可能有些尴尬,更让人们看到了费曼坚持原则的执着。
他认为虚名会贬低真正学术成果的价值,因此他宁可冒着得罪人的风险,也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
费曼的真实不仅体现在拒绝荣誉上,也体现在他与普通人的互动中。
1965年获得诺贝尔奖后,他收到了无数粉丝来信。
其中,一位来自印度的青年学生在信中表达了对费曼的钦佩和担忧。
《费曼物理学讲义》
这个年轻人刚读完《费曼物理学讲义》的第三册,为其中新奇的推理和解读感到着迷,但同时也为费曼提到不再继续教课而感到忧虑。
令这位学生意想不到的是,费曼竟然回信了。
他在信中不仅寄去了签名照片,还坦率地告诉对方,尽管刚刚获奖,但那只是自己十几年前的工作成果,而最近几年的工作状态并不理想。费曼直言自己没有好想法,工作进展非常不顺利。
费曼的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他并不介意向一个远在印度的陌生人坦露自己的困境。
他不需要维护诺奖的光环,反而真实地分享了自己的状态。
这种真诚的交流不仅赢得了粉丝的尊重,也让人们更加理解费曼为何能一直保持实话实说的品质。
02 他一边解方程一边看脱yi舞
在费曼的生活中,甚至连他的一些“另类”爱好也无法掩盖他的真实一面。
费曼晚年(60岁之后)时喜欢独自去离家不远的脱yi舞俱乐部。他喜欢在那种环境中喝饮料、画画,甚至思考物理问题。
然而,有一天,这家俱乐部因为涉嫌不正当经营而被警察关闭,老板被带走调查。
老板是个意大利人,与费曼关系不错,他希望能有名望的人出面作证,证明自己清白。
然而,许多名人都不敢在这种时候站出来,唯恐影响自己的名声。费曼却毫不犹豫地出庭作证,表示自己每周都会去俱乐部几次,从未发现任何不正当行为。
第二天,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费曼的证词,并以戏谑的语气写道:“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告诉陪审团,他一边解方程一边看脱yi舞。”
尽管如此,费曼并不在乎这些舆论,他只是为了说出真相,为了朋友做了他认为正确的事。
这个故事也透露出费曼的另一面:他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更不怕别人对他产生误解。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依然保持自己的真实。
03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的调查
刚爆炸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与密封圈
费曼一生坚持实话实说的最著名例子,莫过于他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的调查。
1986年,这架航天飞机在升空后不久爆炸,震惊了全球。
为了调查事故原因,NASA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费曼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依然接受了邀请,参与其中。
在调查过程中,费曼迅速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O型圈在低温下失去弹性,可能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
然而,调查小组的其他成员却试图回避这个问题,不愿意将责任归咎于某个具体的错误。
费曼不愿意妥协,他决定在公开的电视转播会议上揭露真相。
在会议上,他进行了一个简单但极其有力的实验:将O型圈夹在钳子中,放入冰水里,展示了它在低温下失去弹性,无法恢复原状。这个实验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费曼的这次行动,让调查组不得不正视问题,并最终推动了真相的揭露。他用科学的力量捍卫了真理,也展示了一个科学家无畏无惧的品质。
总结:
费曼的一生,始终如一地坚持实话实说。
他的坦率既来自于他个人的性格,也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能够包容这种坦率的社会环境中。
费曼不仅仅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个始终保持真实、不被虚荣迷惑的人。
这让我也想起了一个人,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主角兰彻,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不特立独行,也不妨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