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1896年4月15日—1986年9月25日),苏联医生和化学家,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谢苗诺夫最大的贡献是对化学连锁反应的量的理论、对热爆炸的理论和对气态混合物燃烧的理论。1956年他与美国科学家西里尔·欣谢尔伍德一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著有《化学反应速度与链锁反应》与《化学反应论》。
谢苗诺夫出生于萨拉托夫,毕业于彼得格勒大学物理系。后来他在彼得格勒工业学院教学,1928年晋升为教授。1931年,他组建了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1943年迁至切尔诺戈洛夫卡),并成为第一任所长。1932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他是唯一一位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与西里尔·诺曼·欣谢尔伍德一起)的苏联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谢苗诺夫于 1986 年 9 月 25 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新圣女公墓。
2、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
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1904年—1990年1月6日),苏联物理学家,曾发现切连科夫辐射并因此获得195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
切连科夫1904年出生于俄罗斯帝国沃罗涅日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从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数学和物理系毕业,1930年开始在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职务。1940年,切连科夫获得了博士学位。
1934年,切连科夫研究了放射线穿过流体时所发生的现象,观察到了一种淡蓝色的辉光。虽然这种蓝光已经被前人所观察到,但是他们都认为是荧光。他于1934年至1937年间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详细记载了这一现象的性质,该现象因此被称为“切连科夫辐射”(又称“切连科夫辐射效应”)。1937年,切连科夫的同事弗兰克和塔姆成功解释了切连科夫辐射的成因。1946年,切连科夫同瓦维洛夫、弗兰克和塔姆一道获得苏维埃国家奖,1958年,切连科夫又与弗兰克、塔姆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切连科夫于1970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1984年获得苏联“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90年,切连科夫在莫斯科逝世。
3、伊利亚·米哈伊洛维奇·弗兰克
伊利亚·米哈伊洛维奇·弗兰克
伊利亚·米哈伊洛维奇·弗兰克(1908年10月23日—1990年6月22日),苏联物理学家,1958年与切连科夫、塔姆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兰克1908 年 10 月 23 日出生于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一位出身于犹太家庭的天才数学家。弗兰克在1930 年莫斯科国立大学毕业后,开始在列宁格勒的国家光学研究所工作。1934年,弗兰克调入苏联科学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这里,他开始研究核物理。弗兰克于 1990 年 6 月 22 日在莫斯科去世,享年 81 岁。
4、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
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
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1895年7月8日—1971年4月12日),苏联物理学家,生于海参崴。由于在1934年发现契忍可夫辐射,塔姆在195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获奖还有帕维尔·切连科夫和伊利亚·弗兰克,1966年签署反对为斯大林平反的《25人公开信》。1971年逝于莫斯科。
5、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年1月22日—1968年4月1日),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苏联科学领军人之一,同时擅长理论物理多个分支领域,在理论物理里多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朗道以惊人的物理直觉、杰出的物理研究成果、扎实的基本功、严格的性格而为人熟知。他由于“关于凝聚态物质的开创性理论,特别是液氦”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因反革命罪入狱。1962年,仍活跃于研究前沿的朗道发生严重车祸,工作能力受损,身体状况大不如前,6年后去世。朗道去世多年后,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及维塔利·金兹堡凭借早年与朗道共同建立的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也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
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
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1922年12月14日—2001年7月1日),苏联物理学家、教育家,因在量子光学领域的重要贡献,1964年与查尔斯·汤斯和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俄罗斯 2022 年邮票上的巴索夫
7、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罗霍罗夫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罗霍罗夫(1916年7月11日—2002年1月8日),苏联物理学家,他于澳大利亚阿瑟顿出生,逝世于俄罗斯莫斯科,196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罗霍罗夫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阿塞顿的一个俄罗斯家庭,十月革命成功后,他们全家于1923年迁回到新生的苏联定居。1934年普罗霍罗夫进入列宁格勒大学就读物理学,1939年毕业后转到莫斯科进入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工作。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普罗霍罗夫加入苏联红军投身苏德战争,其中曾三度获得勋章奖励,1944年他回到研究所从事工作。
俄罗斯2016 年邮票上的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
8、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
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1894年7月9日—1984年4月8日),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超流体的发现者之一,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
卡皮察1894年出生于沙俄的喀琅施塔得一个军事工程师家庭。1918年在彼得堡工学院毕业后留校当讲师。1921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别人的建议下于卢瑟福领导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十余年,在那里进行强磁场方面的研究。1929年卡皮察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战争结束后,一群苏联的著名科学家(包括卡皮察)游说政府建立一个新的技术大学,即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卡皮察任教多年。
1945年8月卡皮察进入苏联人民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任委员,从事苏联原子弹计划的科技领导工作。1947年至1949年卡皮察与朗道一起在莫斯科大学物理技术系讲普通物理课,卡皮察讲实验,朗道讲理论。因没有出席1949年12月苏联科学院和莫斯科大学举办的庆祝斯大林70岁寿辰大会,1950年2月被莫斯科大学解除教职,并被有关单位要求搬出尼科林纳山别墅。卡皮察致信斯大林,声明“我之所以不出席祝寿会,绝非不尊重斯大林同志,而是因为我发现只要我出席公开集会,人们都会像躲避麻风病人一样躲避我,与其令人如此躲避,不如我个人主动回避”。此后卡皮察夫妇才得以在别墅继续住下去,直到1956年重新出山。卡皮察恢复了原来的职务,重新担任研究所主任,直到1984年逝世。1966年签署反对为斯大林平反的《25人公开信》。
卡皮察与谢苗诺夫
1978年,卡皮察由于“在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与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此二人由于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