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忆党史最凶险一夜:若非毛主席力排众议,党史就要改写了

愚鉴过去 2024-02-13 10:10:0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注:现在3000字以上的文章,会有广告。但广告是免费的。

广告解锁的办法:

1、看完广告后,点击右上角的叉号。不点叉号,是没法自动跳到文章的。

2、注意,广告打开后,不要点里面其他的东西,几秒钟之后,广告播放完,你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就可以了。感谢您的理解支持。)

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来,张国焘自恃兵力强大,不愿意听从中央指挥,和毛主席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危急时刻,毛主席作出英明决定,扭转危局,挽救了党的命运。

多年后,著名革命家张闻天回忆起这件事,他表示如果不是毛主席力挽狂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挽救我党的命运的,在这个关键的转折中,张闻天发挥了哪些作用,多年后回忆往事时,为什么要这样评价这起事件?

张闻天是著名的革命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唯一读过书的人是张闻天的母亲,而且仅仅读过几年的私塾。

因为接受过教育,所以张闻天的母亲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为了让张闻天改变命运,张闻天的母亲多次支持张闻天读书。

尽管家中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张闻天一直没有辍学,而是不断接受教育。先是读私塾,后来去了江苏省水产学校学习。

遗憾的是,张闻天没能在水产学校学下去,因为身体的问题,张闻天在入学两年后转到了河海工程学校。

一段时间之后,民主革命的思潮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张闻天也深受影响,他读过《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对革命思想很感兴趣。

“五四运动”爆发后,身为学生的张闻天立刻站了出来,积极响应各种革命活动,为中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参加革命活动的次数越多,张闻天越觉得读书和增长见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了学习更多的革命理论,张闻天决定去日本留学。

在日本留学的这段时间里,张闻天结识了很多有志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张闻天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学会了日语,对哲学也颇有研究,进步非常大。

1921年,张闻天回到了国内,之后在中华书局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遗憾的是,张闻天过于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这导致张闻天虽然有过人的才华,但是做事时总有些不切实际。

1925年,张闻天经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为我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之后的时间里,张闻天先后去了美国和苏联进修,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闻天的书生意气的问题也越发明显。意见不合的时候,张闻天总是喜欢写文章批判别人,惹了不少的麻烦。

1930年,张闻天撰写文章批评罗明同志,之后又多次点名道姓地指责罗明同志。

罗明同志十分生气,不过念在张闻天还年轻,又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同志,出发点也是好的,所以罗明没有因此怪罪张闻天。

结果,罗明同志的包容不仅没有让张闻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在后来惹了一个大麻烦。

1935年,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遵义,并在遵义召开了会议,讨论中央红军将来去什么地方发展。

此时,张闻天、王稼祥都是中央红军的领导人,和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遵义会议上毛主席的演讲稿,就是他们三个人一起写的。

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毛主席认为自己不应该直接出面管理中央红军,经过商议,决定让张闻天暂时担任领导人的职务。

事实证明,张闻天虽然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革命家,但是并不适合当领导,他的许多决定都是不切实际的,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1935年,张闻天率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赶到四川懋功,随后,和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起初,张国焘还不知道中央红军的实力,以为中央红军人数众多,因此打算投靠中央红军,服从党中央的管理。

很快,张国焘发现中央红军在经过多次战斗后,已经损失了很多人,此时的人数不到三万人。

相比之下,红四方面军的人数有很大的优势,总人数大约为八万多人,武器装备也都是比较好的,因此战斗力比中央红军强一些。

看到这个情况后,张国焘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他自恃兵力强大,不断向党中央要权力,导致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关系十分紧张。

在这个敏感时期,身为领导人的张闻天却做了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此时应当以安抚为主,而不是激化矛盾,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看法。

可是张闻天看到张国焘的嚣张态度后,竟然写了一篇批评张国焘的文章,还在编委会上念给一些领导人听。

张国焘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直接给红四方面军的各个领导人发电报,决定带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寻找出路。

如此一来,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的矛盾就难以调解了,毛主席知道后也很生气,批评张闻天这是书生意气,直接激化了矛盾。

当时,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的关系一度紧张到了险些开战的地步,部分领导人对这个问题十分担心,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的革命要遭受巨大的损失。

经过分析,毛主席认为当下可以走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安抚张国焘,争取让他跟随中央红军北上。另一条则是脱离红四方面军,带领中央红军独自北上。

无论是哪条路,其实风险都是很大的。此时的张国焘根本听不进去劝告,多次劝说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以中央红军不到三万人的兵力,北上的难度也很大,稍有不慎就会被国民党部队包围,结果可想而知。

最终,毛主席在深夜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与其争取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不如独自北上。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一让再让,将来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中央的政权,不能让张国焘夺走。

1935年,中央红军身陷困局,一时间无法找到正确的出路。关键时刻,毛主席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扭转了这一困境。

事后,著名革命家张闻天回忆说,如果不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党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尽管毛主席想好了中央红军的出路,但是当时中央红军的领导人是张闻天,是否采用毛主席的策略,需要张闻天同意。

张闻天知道毛主席的策略之后,他陷入了纠结之中,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不只是张闻天有这样的问题,当时许多同志也是摇摆不定。

关键时刻,毛主席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指明了中央红军可以走的路只有这一条。

经过毛主席的再三解释,张闻天终于打消了疑虑,决定听从毛主席的计策,率领中央红军北上建立革命根据地。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判断是无比正确的。如果当时委曲求全,跟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国民党在南方有大量的军队,一旦南下,就会被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从而损失惨重。

张国焘不听劝告,执意带领红四方面军南下,结果红四方面军损失惨重,许多红军战士白白丢了性命。

中央红军北上后,和陕北的红军成功会师,度过第一个难熬的冬天后,中央红军恢复了元气,并有了相当不错的发展。

这起事件结束后,张闻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当领导人,因此他主动提出让毛主席担任领导人。

为此,中央多次召开会议讨论这个问题。会议上,张闻天反思了自己的过错,组织经过研究,认为张闻天虽然有错,但还是好同志,不应该过分责备。

就这样,张闻天退位让贤,将领导人的职务让了出来,经过研究,中央一致认为毛主席应该担任领导人,不久后,毛主席正式成为党和军队的领袖。

不过张闻天也没有闲着,在之后的时间里,张闻天发挥自己长处,在宣传阵地为中国革命贡献力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张闻天的理论基础是十分扎实的,在这方面,毛主席也很欣赏张闻天的才华,他曾说,张闻天的理论素质,在党内可以排到第二名。

1938年,因为张闻天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中央任命张闻天为延安马列学院的院长,为党培养更多的革命人才。

中共七大召开后,毛主席力荐张闻天担任中央委员,七届一中全会上,张闻天又当选政治局委员,可见,张闻天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闻天赶赴东北工作,对东北的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前往苏联做外交工作。

在苏联担任外交大使期间,斯大林单独接见了张闻天。当年在苏联进修时,张闻天就和斯大林有过交往,张闻天多次写文章支持斯大林,因此有不小的交情。

此后多年的时间里,张闻天在外交领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面均有建树,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71年,张闻天病重,同年7月1日,病逝于江苏无锡,永远离开了。

参考资料:

《张闻天:历史功绩载千秋》 来源:人民网

《“明君”张闻天》 来源:人民网

0 阅读:10

愚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