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生反映调剂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专业中,有的学生分数要高一些,但是没有进入复试名单,而有的学生分数低一些,却进入了复试名单。
复试名单也不是最后的录取名单,不是应该直接按照填报志愿学生的初试成绩来排名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湖北的一个女生考研成绩是359分,本科是中上“211”院校,一志愿是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专硕。她被南开刷掉后,在填报调剂院校时找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的电子信息专业,她满心期待地去看复试名单,结果发现复试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名字。她质疑调剂有内幕。
她很不理解,格外气愤,自己比复试名单中80%的人的初试分都要高,名单中有不少350分以下的,但她这个359分竟然连调剂复试资格都没有。
民大的电子信息专业科目考的是物理光学,而她没有物理背景,但问题是民大官网并没有说明具体的调剂要求,她认为自己是符合调剂要求的。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猜测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调剂中分数不是唯一的,还要看综合素质,比如本科科研、奖学金、四六级、比赛获奖等等方面。可能20分的分差在研究生院导师眼里不算什么,他们更看重综合素质。
所以,学生有什么优势就要在“备注”中一一写明,因为你得的奖、发的论文老师是不知道的,这就需要自己填了。
其次要看本科院校和专业。本科院校更好,专业更匹配,那么进入复试的几率就更大。看进入民大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一志愿学校代码就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名校学生,像同济、南开、南大、厦大、国科大、南京邮电、西安电子科技等,这些学校不是985就是电子类强校。
不过一个自称是民大理学院的学生却不认同这个说法,他说民大真没有什么歧视物理背景之类的,他们有个学长还是医学影像专业的呢。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一志愿学校不同,相同的分数含金量并不相同。有的学校专业课是自命题,统考卷和自命题的的难度不能用统一标准评估。再就是不同省份或者院校的阅卷尺度也不一样,经常有人说某某学校压分严重,这就说明同一个分数代表的很可能不是同一个层级的水平。
所以,有些高分没进入复试名单,而低分进了。
但这个学生也说了,让她气恼的不是民大没有让她进入复试,而是没有提前说明附加条件。假如民大明确表示希望有物理背景的学生报考,那么她就不会花大量费时间和精力去报民大的调剂。
而现在民大没有明确写明要求,但在暗中用其他条件卡学生,这对很多考生是不公平的,毕竟考研调剂的每一个志愿都很重要,时间也特别宝贵。
特别理解这个学生的心情,可能第一次调剂考虑不到那么多情况,接下来要是有机会可以继续选择调剂,或者再考试试,不想考就找工作,这么优秀会有满意结果的。
另一个学生也有类似遭遇。他本科是“211”院校,一志愿是武汉大学,调剂报考院校是广西大学,结果广西大学没有给他发复试通知,却给比他分数低很多的人发了复试通知。他特别崩溃,觉得不公平。
学校这样做应该自有一套规则,但不管怎么说,学校要是有什么硬性要求,最好放在明面上,这样大家都省心省力,别搞什么“潜规则”。大家觉得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其实简单的时候很,就是你本科学校没有别人的好
调剂能做到公平最好,按照从高到低录取分数线,不会伤害每个人,读研辛苦,但过了国家线没被院校录取更加难过。
自已能力有限!理论知识再多不会用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