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不是灵丹妙药,土壤不好易结歪果,足球如此相声亦如此

审配看娱乐 2024-06-23 19:25:42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幸运闯进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八强赛,结果上看值得庆幸,但从过程上看却让人看不到多少希望,感觉中国足球依然没有走出低谷的迹象,甚至这种低谷很可能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

1994年中国足球在体育界率先开启职业化进程,当时各界普遍认为职业化和市场化才能拯救中国足球,到2024年中国足球市场化都搞了三十年了,结果成绩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大踏步后退。

同样搞足球职业化的日本和韩国足球早已经成为世界级球队,能在世界杯上和足球传统强国掰掰手腕,反过来看,不搞职业化的朝鲜足球,也依然能打进世界杯。

事实上,中国足球唯一一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那批队员也都不是职业化培养出来的,他们绝大部分人早在1994年职业化之前就进了专业队。

为什么市场化救不了中国足球?其中一个答案也许是我们的足球土壤不太行。

一、足球土壤

对于一个国家的足球土壤来说,最简单的三个要素是:广泛的足球普及、健全的青训体系和健康的足球文化。

我们看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大多数足球强国尤其是五大联赛国家,基本上都拥有三个要素都齐备的优秀足球土壤,只要没有太大意外,成为足球强国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的话,为什么我国的乒乓球、羽毛球的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顶级水平?根本原因也是因为我国的乒乓球土壤和羽毛球土壤确实相当优质。

中国足球最大的短板恰恰就是在足球土壤上。

我们的足球普及别说和足球大国比了,就是和日韩等起步较晚的国家也都处于比较弱的水平,尤其是在青少年足球普及方面。

在专业化时代,好歹我们还拥有相对完整的青训体系,从体校到专业队再到体工队,从市队到省队再到国家队,从少年队到青年队再到成年队,虽然我们没能成长为足球强国,但至少保证了足球水平不至于太差,在亚洲也是顶级强队。

到了职业化时代,足球的青训体系反而越来越不健全,一方面和足球普及不够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市场化的运营有关,毕竟青训是花钱的,很难赚到钱的话资本就不会涌入。

至于健康的足球文化,我们在这方面显然更不成熟,举个例子,广州恒大有钱的时候战绩很好,球迷遍布全国,球票一票难求。等到广州恒大没钱的时候,直接降级,球场也变得门可罗雀。

广州恒大球迷们前后反差极大的表现,正说明我国的足球文化还停留在非常幼稚的时期,那些所谓的“球迷”其实不过是“赢球迷”,根本谈不上热爱,在这样的球迷群体基础上,足球俱乐部根本不具备长期健康发展的可能。

既然足球土壤不好,那不论你在这块土地上投入多少金钱和精力,最后长出来的不是健康不良的弱果就是畸形发展的歪果。

我们曾经搞出过毕其功于一役的“健力宝计划”,将全国足球的希望寄托在几十个小孩身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结果自然是失败的,别说治本了,连治标都达不到。

至于近些年变本加厉开始搞归化巴西人,将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希望又寄托在几个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的老外身上,更是急功近利到可怕。

种种“歪果”层出不穷,正说明中国足球土壤的贫瘠和不健康。

二、相声土壤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怎么说着说着足球,突然转到八竿子打不着的相声上了?

一方面来讲,文体不分家,文化和体育都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讲,在成长的规律上,文化和体育都要讲究土壤。

如果我们想让相声行业得到健康全面且茁壮的成长,不仅能够丰富大众生活还能继往开来甚至文化输出,那就必须要求这个行业也拥有优质的土壤。

相声行业的土壤和足球其实差不多,也需要三个要素:广泛的相声普及、健全的培养体系、健康的相声观众。

相声行业本来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后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普及到北方各大城市,解放后随着无线电台和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相声终于覆盖到全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全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同时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走向全世界,应该说,目前相声的普及工作基本上还是比较到位的。

相声演员的培养体系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从人才体系上看,传统的师徒制已经成为落伍的培养方式,从少儿兴趣班到青少年培训再到院校专业培养的现代化人才体系还在逐渐成熟,尤其是曲艺本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声行业在培养体系上最大的问题出在从业人员的平均素质上,目前相声从业人员的平均学历和文化水平还处于比较薄弱的层次,这种情况制约了相声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表现在相声作品上,难以创作出真正与时俱进的优秀语言艺术作品。

而对于相声行业而言,更大的问题则出在观众群体这边,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相声观众论数量确实不算少,但却存在严重的“劣币效应”,真正懂得欣赏相声艺术的观众数量远远不如图一乐的相声观众多。

这些“图一乐”的相声观众虽然贡献了不少票房,但由于他们存在欣赏水平低下的现实问题,会导致相声演员和相声作品逐渐脱离相声艺术,屎尿屁、荤段子、伦理哏、满地爬、薅头发等低劣表演充斥舞台,这就完全背离了语言艺术的范畴,根本不能称之为相声。

也就是说,如果放任相声跟着这些“劣币”观众的审美往下走的话,相声艺术也就会陷入实质性消亡的危险,没有语言艺术只剩下无底线娱乐的话,那就不叫相声了。

三、市场化陷阱

市场化就像人参,本质上绝对是一个好东西,但要是你吃错了吃多了人参,不仅不能治病,弄不好还能吃死人。

中国足球的市场化就陷入了“人参陷阱”,由于土壤不好导致中国足球先天不足,这时候应该从基础开始补课,但我们的职业化和市场化之路看起来却更像是给病人使劲吃人参,尤其是以恒大为代表的金元足球,更是利用海量资金造了一个光鲜的足球泡沫,直到泡沫吹破。

当然,足球市场化职业化也有受益者,那就是本身足球水平并不高的职业球员们,他们在金元足球的浪潮中赚够了超过他们球技的金钱,但这些金钱又促使一部分球员丧失进取心甚至在国家队出工不出力,反而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

相声行业的状况要比中国足球好一些,但“曲艺全面市场化”“商演是唯一标准”等思想在相声行业一直有人鼓吹。

相声的市场化要两面看,好的一面是能够赚钱,甚至能让一些相声演员赚到超过他们相声水平的金钱,坏的一面则是一部分相声演员为了迎合劣币观众不惜突破艺术底线,导致三俗相声横行舞台,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态和方向。

综上所述,足球的市场化和相声的市场化当然应该搞而且必须搞,但凡事都要遵循规律,在足球土壤和相声土壤依然贫瘠甚至脏乱差的背景下,过度强调甚至片面强调市场化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这是一个必须要用辩证思维看待的深层问题。

0 阅读:10

审配看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