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钟会为什么会谋反的这个答案,钟会自己说出的一句话,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而钟会之乱结束后,司马昭无疑也成为了此事当中的最大赢家,其实在夺取蜀汉之前,钟会是完全没有造反谋逆的心思的,可是在蜀汉平定之后,钟会知道自己或许已经没得选了,于是钟会在说了一句“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之后,便加速了自己谋反的步伐。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钟会出身的这个颍川钟氏,在当地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大族,非常有名。钟会的父亲是太傅钟繇,哥哥是青州刺史钟毓,母亲是钟繇的妾室张浦昌。钟会出生的时候,父亲钟繇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老年得子的钟繇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喜爱,钟会的母亲张浦昌是个妾室,能够平安的将钟会生下来也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钟会似乎是从小就继承了父母的智慧,年少的他显得异常的聪慧。在钟会五岁多时,钟繇曾带着他去蒋济家串门,蒋济称赞钟会看眼神就不是一般人,将来绝对会是个不一般的人才。
事实也证明钟会确实聪明,在脑子智商方面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在钟会五岁的时候,八十岁的钟繇去世了。父亲去世之后,钟会的母亲开始越发严格的督促起了钟会的学习,母亲严厉的督促再加上钟会的自身天赋,使得钟会七岁便能熟读《论语》,八岁诵《诗》,十岁熟读《尚书》,十一岁熟读《易》,十二岁熟读《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岁熟知《周礼》、《礼记》,十四岁熟读钟繇写的《易记》,十五岁进入到太学,博学多才的钟会在二十三岁的时候成为尚书郎,正式开始踏入官场。而在钟会的众多才艺当中,他最精通的就是玄学,而且名气与当时的玄学代表人物王弼不相上下。
虽然钟会并不是家里的长子,但是钟会也算是上流社会公子哥当中的名人,从小就跟这些王公大臣子弟们关系都不错,尤其是跟司马家的几位,更是关系好到了能为其出谋划策的地步。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当时作为曹魏的最高发言人,召开了一下内部会议,决定把老板给开了,钟会此时就是司马家的第一谋士。
正元二年,钟会跟着司马师前去淮南平叛,而司马师因为之前生病的关系,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比较虚弱,所以原本朝廷的大多数的官员都劝司马师别亲自去,但钟会等人却觉得毌丘俭与文钦等人不能小看,还是劝司马师亲自出征。但意外的是,后来司马师并没有逐渐好转,而是突然就在许昌去世了。接下来就是司马昭接手大权,钟会则是继续充当司马家的智囊。
就在司马家正在解决内部问题的时候,朝廷突然下令,表示东南地区的战事刚刚平定了,让司马昭继续留在许昌,负责接应之事,而司马昭手里的军队则是由傅嘏带着回去。此时的魏国皇帝曹髦其实就是想借着司马师刚死的机会,趁机将司马家的兵权给拿下。
钟会作为司马家的大脑,肯定是不能够就这么让司马家吃了曹髦的亏,于是钟会就与傅嘏商量,让傅嘏上表朝廷,表示他会与司马昭一起退到洛阳南边去为国分忧。朝廷一听这什么话这是,这什么话,你这哪是为国分忧啊,你这明明就是存心给我们添堵呢,朝廷眼看着傅嘏也是指望不上了,于是无奈只能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任钟会黄门侍郎。
甘露二年,此时的曹魏也算是步了东汉的后尘,频频出现军阀拥兵自重的情况。曹魏朝廷这个时候想要招诸葛诞回京,于是找了个理由说是任命诸葛诞为司空,让他赶紧入朝上班。此前钟会的母亲去世,这个时候正好在为母亲服丧,钟会得知消息后算定诸葛诞肯定不会乖乖回来。于是钟会快马加鞭想着赶紧把这个消息通知司马昭,司马昭听说后表示,命令都发出去了,也不好半路撤回来,先静观其变再说吧。
之后诸葛诞这边在接到朝廷的诏命之后,其实心里也知道朝廷玩的时候什么路子,诸葛诞为此非常担心,于是装也不装了,直接就举兵造反了。曹魏朝廷这边在得知诸葛诞谋反的消息之后也不能坐视不理,于是魏帝曹髦御驾亲征,带着二十六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就要去收拾他,之后在项县停留,司马昭随之也带着司马家的大军抵达寿春,钟会跟随左右。
诸葛诞为了能够抵御曹魏而向东吴求助,东吴这边派出去了文钦、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人以及东吴的三万大军,前来支援。但当时全怿的哥哥的两个儿子,全辉与全仪在建业惹了官司,因为害怕追责的关系,这俩人就带着老母亲和自己的部下过江投靠了司马昭
钟会一看这来亲戚了,心里寻思着这事好办多了。于是钟会出计,他私自替全辉、全仪写信,并派他们的家人去给全怿送信,在信里钟会欺骗说吴主因为全怿等人迟迟没有拿下寿春而大发雷霆,要将他的家人统统问斩,因此大家才决定全部逃命到了北方。
全怿等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非常害怕是否真的会被吴国这边处罚,所以直接就开城投降了,主动投降的人都受到了曹魏这边的优待,诸葛诞身边的人也开始越发的无心战斗,离心离德。在攻略寿春的过程当中,钟会献计最多,也正是因为这次寿春讨伐战,钟会开始越发的得到司马昭的宠信。此时的钟会被人比作西汉的谋士张良,他现在的角色可以说就相当于是刘备身边的法正,曹操身边的荀彧,是深受司马昭信任的角色。
班师回朝之后,朝廷打算给钟会升职加薪,但都被钟会拒绝了,一直担任司马昭心腹的职位说啥不换地方,后来朝廷又想给钟会提升爵位,钟会还是拒绝了,无论朝廷给多少好处,他就待在司马昭的身边,非常坚定。因为他不受封赏这个事,曹髦还为此特意表扬了钟会功成不居的态度。
没过多久,曹髦知道国家大权已经不在自己手里,于是打算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曹髦为此愤慨的表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如今就带着大家去讨伐他。后来曹髦要收拾司马昭这事被人告密泄露了出去,结果就在曹髦带着人抵达司马昭家门口之,正着愤慨激昂的唾弃司马昭之时,曹髦被成济给一刀捅死,司马昭顿时大惊失色,随后将成济等人推了出去顶锅,并立曹宇之子曹璜为天子。
这个时候或许司马昭是想要将天子之死的内部矛盾转移,也可能是因为想找机会为自己立威,总之司马昭决定开始伐蜀之路。对于司马昭讨伐蜀国的这个事,大臣们都觉得恐怕不行,都劝司马昭说还是别了,此时仍然只有钟会支持司马昭的决定,并开始认认真真为司马昭谋划伐蜀的具体事宜。
景元三年冬天,伐蜀大战正式开始。景元四年秋季,魏国大将邓艾,带着三万多人与姜维展开正面对峙,负责吸引姜维注意;而诸葛绪则率领三万多曹魏士兵负责绕到姜维的后方负责阻断姜维的后路,防止他们逃跑;钟会自己则带着十多万的兵马,兵分两路分别向姜维进军。行军路上,钟会让许仪一边走一边在前面修路,自己则是带着大军在后面稳稳当当的过桥。
这期间有个插曲,就在钟会大军过桥的时候,战马一下子将这个桥面给踩穿了,踩了个大洞出来,耽搁了行军的进程。因此,钟会直接下令将许仪斩首示众,丝毫没给许家面子,士兵们听到了这个消息无不为之恐惧。一代曹魏大将许褚之子,就因为个桥面没整好就给砍了,死的也挺憋屈。
蜀汉这边在听说是钟会带军前来,一个谋士从幕后到了台前,想必是很难对付啊。于是蜀汉命令各个据点都不要与其交战,后退到汉城与乐城到城内固守。钟会见对面不跟自己打,钟会也不着急,让荀恺与李辅各带领一万人分别包围汉城与乐城。
部将出去干活后钟会自己这会则是不紧不慢,出城来到了诸葛亮的墓前,派人去祭拜诸葛亮。在诸葛亮的墓前逗留了片刻之后,钟会派胡烈作为前锋击破关城,拿到了关城内的粮草储备。姜维这边此时打算撤回关城,结果在阴平的时候遇到了截断后路的诸葛绪,跑到一半又听说关城已经被拿下了,无奈只能退到白水,在剑阁与张翼等人一起准备防御。钟会此时则正忙着劝蜀地的百姓们不要抵抗,尽快投降。
后边邓艾一路追着姜维跑,眼看着就追到了阴平,邓艾本想绕过剑阁,直接从汉德阳进入到江油,在一路直逼成都,走一半邓艾遇到了同样在追击姜维的诸葛绪,于是顺带就邀请诸葛绪与自己一起杀往成都。
诸葛绪听后连忙拒绝了邓艾的邀请,诸葛绪表示现在上面还没有下命令,着什么急啊!而后转头就奔钟会去了。不过这个时候钟会却起了点小心思,钟会趁机打诸葛绪的小报告,说诸葛绪打仗不积极,态度有问题,而后直接送了诸葛绪个囚车,一路让人把诸葛绪给押回京城了,自此钟会独自掌军队大权,出了冲在前面的邓艾之外,曹魏派出的军队全由钟自己说了算。这或许就是掌握兵权的感觉吧,这感觉真不错啊!
蜀汉这边剑阁依靠着地理优势,可以说是对曹魏严防死守,就耗着钟会,钟会一时半会也攻不进去。就在钟会还在为粮草的事情发愁,想着下一步应该怎么走的时候,邓艾得手了。邓艾因为不走寻常路的关系,一路从绵竹打到了成都,姜维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把马都骑飞了往回赶,一边赶一边默默祈祷成都一定要挺住啊!但谁知道刘禅根本没挺,直接就开城宣布投降了,姜维在得知消息之后瞬间就不飞了,飞在快也已经没有用了。
就这样,蜀汉亡了,姜维也投降了,曹魏也不用再打了,蜀汉也不用在打了,大家都感觉轻松了,唯独钟会此时的心情,似乎和大家的不太一样。而当姜维来到了曹魏之后,钟会并没有将姜维看做是一个亡国之臣。相反的,因为立场不在不同的关系,钟会与姜维关系也越发的亲近,亲近到了什么地步呢?可以说是知己,是挚友,是你中有我,是我中有你。
蜀地平定之后,邓艾开始居功自傲,行事作风也开始变得越发的霸道专制,不得不说,邓艾虽然在政治方面或许不如钟会那么敏锐,但是在带军打仗方面,邓艾的能力可以说是顶级的存在,以至于此时的钟会认为,他目前最大的绊脚石,就是他眼前这位骄傲自大的邓艾。
某一天,钟会偷偷的对司马昭说邓艾有谋反的心思,与此同时,卫瓘、胡烈和师纂等几位大臣也向司马昭表示邓艾有谋逆的举动。邓艾本就功高盖主,而邓艾本人的行事风格又十分高调,此时就是任凭他邓艾有着天大的功劳,这顿查了也是避免不了了。
景元五年正月,朝廷送了邓艾一辆囚车,令邓艾必须坐着囚车回京。司马昭此时还担心邓艾会拥兵自重,不服从命令,于是命令钟会连夜赶往成都。
就在钟会带着司马昭给的军队出发之后,此时的钟会认为自己已经算是名震天下了,既然自己可以帮助司马家夺取曹魏的天下,那为什么钟会自己不能做主公呢,钟会为什么不能占据蜀地,与他司马家也来个三国鼎立呢。因此,钟会打算举兵反叛,钟会此时还联合蜀国昔日的国柱姜维,打算出兵占领长安,已长安为根据点,然后图谋天下。
还没等到钟会等人来得及大展拳脚,司马昭这边突然来了封信,信中司马昭表示自己担心邓艾会不服从命令,万一在带兵给你们打了多危险啊,于是司马昭就派带人一万多士兵驻扎在乐城,司马昭自己则带着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亲爱的钟会,我们马上就可以相见了哦。
钟会在看到信件之后,顿时吓得冷汗直流,眼看着司马昭自己带人要到长安了,钟会觉得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对着身边的亲信说道:“只是一个区区邓艾而已,司马昭知道我一个人没有问题,但是如今他却亲自带着大军前来,想必肯定是发现了这其中的异常,我们赶快行动把。
如果此番行动顺利的话,我们就可以夺取天下;如果不顺的话,我们还可以退回到蜀地,学着刘备当初偏安一隅,与他司马昭也来个三分天下。自从淮南之战过后,我就已经是声名大噪,像我这样功高名盛的人,哪能有什么好的归宿呢?”
这里钟会所说的“好的归宿”,这一问题,不知道是钟会无奈的感慨,还是钟会自满之后的狂妄。反正钟会是决定不会在低调了,他以后要当一个高调的主公了。
在正月十五这天,钟会先是送走了邓艾,邓艾走后钟会第二天赶紧就敲锣打鼓召集军队、将士以及蜀汉之前的旧官,并在蜀汉的朝堂之上为郭皇后发丧,称自己是带着郭皇后遗嘱,奉命起兵讨伐罪臣司马昭。
之后钟会还让大家伙签字画押,表示大家都是心甘情愿跟随自己搞事的,可不是自己威逼利诱的呢!
之后钟会让自己的亲信开始领兵带队,管理各路人马,但是问题是钟会从曹魏带出来的这些位将军们根本就不听钟会的。钟会没有办法只能把这些不听话的将士们都关了起来,并派人严加看管,防止他们跑出去通风报信。钟会当时有个非常信任的部下名叫丘建,他曾经是胡烈的手下,此时眼看着自己曾经的老板受苦受难,丘建于心不忍,于是就建议钟会道:“应该派一位亲信去伺候胡烈,以及其他的诸位部将也应该都要好好对待!”
不管怎么说大家以前都是自己的好同事,钟会心软,关起来后也没有在为难大家。可此时的胡烈却趁机胡编乱造,编造了一个谣言说钟会大家挖好了坑,只等找个机会就给大家统统打死,就坑埋了!大家一听这话顿时都人心惶惶,都害怕哪天钟会会真的杀了自己。这时候就有人对钟会献计,表示此时应该把牙门以上的管理统统杀掉,要不然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搞事,搞不好还会动摇人心,破坏为我们的大计。但是钟会却一直犹犹豫豫,始终是下不了这个杀心。
不杀他们他们会蛊惑人心,可若是杀了他们,未免太过翻脸无情,而且大家也会因此害怕自身安危,搞得人心更加涣散,似乎怎么选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
正月十八日中午,胡烈带着儿子与部下们一起出门击鼓,此时各路士兵一听战鼓响了,也都纷纷跑了出来,争相恐后地向着钟会的所在处冲了过去。钟会在听到外面兵器交割的声音之后,惊恐的问身边的姜维该怎么办,姜维说那还能怎么办,打呗,是死是活就看今天了。
景元五年,正业十八日,钟会与姜维死于乱军之中,这场兵变彻底结束了钟会荣耀的一生,同时也彻底结束了姜维守护蜀汉的使命。
对于这场钟会之乱,很多人认为钟会之所以敢,就是因为太过于高看自己,居功自傲;也有人觉得,钟会之所以会反叛,纯粹就是无奈之举,是为了保护自己性命的决定;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或许钟会是因为姜维的蛊惑,才会上头,豁出性命去跟司马昭对着干。
回顾钟会的一生,我们发现,钟会一生足智多谋,很擅长政治权术。而钟会之所以会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一句:“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乎?”就已经解释清楚了。
这句话说明此时在钟会的心里已经认定了,继续在司马昭的手下打工,绝不会是自己最好归宿,无论司马昭会不会杀他,他以后的生涯也都不会再有进步了。那既然打工已经是无望了,那就不如自己做老板,这才是致使钟会想要铤而走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