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7号进驻空间站,将执行史上最危险任务,美俄也曾多次失败

淘气的足球 2023-10-28 18:30:23

神舟十七号乘组人员已经顺利入驻空间站,航天员的安排可以说是史上罕见,虽然这也是秉承1老带2新的原则,汤洪波距离上次登上空间站,仅过去2年时间。

要知道,航天员返回后需要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医学隔离。不过航天员的隔离并不是担心他们把太空未知的微生物带到地球来,而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了半年之久,由于受到太空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足。我们平时很普通的感冒,都可能会让刚刚返回地球的他们大病一场。

在隔离完之后,航天员就要进行恢复性训练,身体从上到下各个器官系统都要去适应重力的环境,也就是说,汤洪波返回之后要进行1年的恢复期,然后还要再进行神舟十七号相关的训练,可以是安排极为紧凑。

这次神舟17号汤洪波 、唐胜杰、江新林三人分别是75、1989、88年出生的,相差只有13岁,平均年龄只有39岁,是最年轻的乘组。

汤洪波和唐胜杰、江新林三人都是航天驾驶员,互为备份,这样的安排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空间站进入了运营阶段,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才是合理配置。

为什么神舟十七号这次要这样安排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因为他们将执行史上最危险的任务——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空间站在太空安家后,将面对来自宇宙的各种威胁和挑战,如原子氧、紫外辐照等。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空间站的材料性能衰退,或者诱发故障,从而制约舱外电缆等产品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因此,中国航天员将挑战进行空间站舱外维修工作,为未来做准备。

无论是汤洪波,还是唐胜杰、江新林,他们在未来都将执行更多的空间站甚至是登月任务,可以说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主力,因此,他们进行这项任务,可以拥有更多的舱外维修经验,在未来,他们单独任务的时候,遭遇此类事件,也可以指挥队员进行处理。

这也是为什么在空间站进行运营阶段之后,神舟十七号没有飞行工程师也没有载荷专家的重要原因。

天宫空间站运行在距离地面300至50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上,在这个空间内存在着大量高密度低能量的等离子体。空间站在这个空间内运行必然会和等离子体发生作用,使结构体出现悬浮电位。

而且高速运动的空间站也可以视为是在快速切割地磁场的导体,从而产生感应电位,这两者叠加,会使空间站本身带电。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将面临多种环境工况,在与空间站不断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空间站电位将威胁到航天员的安全,造成“电击”。这就是充放电效应。

除此之外,进行舱外维修工作,将会对整个空间站的软件、硬件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出舱航天服一定要做到稳定可靠,气闸舱必须绝对可靠,不能漏气,开关也必须到位。

可以说,进行舱外维修工作将会对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世界上有航天员的国家有很多,但独立掌握长时间太空出舱的国家却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足以说明了这项任务的难度之大。美国和俄国的出舱经历较早,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到今天,但是即便如此,美国进行舱外维修的时候,还是经常发生各种事故,在国际空间站中,甚至出现了航天员舱外维修,尿袋泄漏,航天员差点被尿溺死的事故!

除此之外,进行出舱维修任务,还考验一个应急出舱的能力,因为空间站结构体会存在一个突然发生故障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地面人员的配合,也就是故障反应评估小组,进行故障分析,给出具体可行报告,再指挥空间站人员进行行动。将重要时间和资源投入到载人航天器关键设备“故障前”计划和分析完成舱外维修工作最核心的环节,这是NASA在国际空间站从建造到现在,构建应急流程得出的结论。

在当前的航天员中,汤洪波曾2次执行航天员出舱任务,并且年富力强,由他带领年轻航天员进行这项危险的任务,是最合适的人选,也让我们预祝他们任务成功。

0 阅读:515

淘气的足球

简介: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