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有媒体称在新华书店探访时发现,第12版《新华字典》确实没有了“倭寇”一词。但在同一出版社其他版本的字典、词典中,“倭寇”一词及相关解释并没有被删除。
对此,出版社称正在了解。而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回应称,他们已知晓此事,正在了解详细情况。
就这个事件,我认为有两种大概率的情况。
其一出版社的纰漏导致的,但是媒体在该出版社其他版本的字典中却能找到倭寇一词,显然这个低级的错误发生概率较低,其次印刷上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极低,毕竟整个流程的把控还是严格的,就这一可能情况来说,不能排除嫌疑,只能说概率低而已。
毕竟弄这一出低级错误,砸的可是自己的饭碗。
其二就是负责新华字典的某些人或部门出现了问题了,要说粗心大意,这就难界定了。因为新华字典使用的对象从小学到高中,人群众多,面也广,那更应该严谨些了。倘若真的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那也太不应该了。
当然了,如果出版社或者负责新华字典的某些人居心叵测,心怀不轨,故意而为之,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倭寇一词自明朝至今,一直被沿用着,而且指向也特别明确,就是隔壁的小日.本。
可当有人在悄无声息地篡改删除历史,企图淡化社会意识,让后续的人遗忘了这些历史,可见这些人都不简单,从顶端着手,慢慢向下延伸,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秘密。
还记得去年发生的毒教材事件吗?其实如出一辙,总有人在内部乱搞一通。
就此事而言,在还没有最新的进展时,还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粗心大意所造成的。
再持续关注,看各方的最新回应。
以上。
吹毛求疵,不求甚解,张冠李戴,断章取义,诚心泼脏水。
多数地方连小日本都打不出来,他是你们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