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里,父母有这5种“穷习惯”,孩子长大后很难会有出息

爱心说家教 2024-05-04 06:35:15

你好,我是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爱心。

一位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每一个家长都在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父母的习惯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古人云:“木可雕,而病地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越沾。木越度,金越沾,虽有良工巧匠安施?是故君子养质以成器。”

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需要在家庭中,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成为卓越的人。

想让孩子成为有出息的人,父母都会避免这5种“穷习惯”。

1 爱占便宜的习惯,让孩子心量小

一个小伙子留学读书时,经常忘带公交卡,后来发现不打公交卡,也没有人询问,逃票可以省下一笔公交费的支出!

当他毕业找工作时,全部的求职申请都没有消息。他的成绩很好,是什么问题呢?

他问了一位招聘的负责人,对方回答他:你的学历和能力,我们都认为很好。可是,我们查到你有经常逃票的不良记录,如果聘请你,我们担心你的行为会给公司丢脸。

小伙子回想起小时候,奶奶带自己坐车时,会告诉自己逃票,从来没认为这种占便宜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爱占便宜的习惯,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会为了贪图一些小利,而放弃了自己的底线。

看过一个网友的分享。

网友的一个同事老林经常拿单位的办公用品回家,还觉得占了大便宜,给家里省了钱。没想到,带着女儿到单位玩时,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桌子放着的一百元现金不见了。

别人提醒老林,问问他的女儿有没有拿。

老林觉得不可能,女儿不会这么做。

可是看了办公室里的监控之后,真的是女儿拿的钱,老林生气地问女儿:“为什么拿别人桌子上的钱?”

女儿却说:“你不是也经常拿单位的东西吗?”

老林才明白是自己的行为,带着女儿走错了路。

占了小便宜,却让孩子的德行有了缺失。

古话说:占小便宜吃大亏。

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财,人生定会福寿康宁。

培养孩子多舍财作福,扩大心量,才能远离占便宜的习惯,成为人生的赢家。

2 生活在抱怨的环境里,孩子也学会了用抱怨发泄情绪

网友@之之的经历让人印象很深。

一家五口带着孩子出门玩的时候,大家都走累了,想要休息一下的时候,才发现准备的茶鸡蛋,没有放在出门的旅行包里。

妈妈跟爸爸抱怨:“不是让你放在包里了吗?你怎么没放?”

爸爸也怼妈妈:“我工作多忙啊,出门玩带的东西你就不能都准备好吗?”

抱怨的行为,会让孩子也学会了,遇到了困难时,先抱怨别人的过错,才是正确的行为。

孩子听到父母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抱怨别人,也学会用抱怨来表达。

放学回家后,跟妈妈说的话,句句都带着怨气。

“同学把我的笔摔坏了!”

“格尺借给同桌了,还给我的时候尺都脏了,还不愿意倒歉!”

“老师太偏心了!让别人都去玩了,却派我去取新书!”

妈妈听到孩子一直抱怨,才发现自己平时说了太多抱怨的话。

妈妈抱怨孩子爸爸工作不好,太没有用了,抱怨婆婆在自己生孩子时没来照顾。

孩子在这样的熏陶下,学会了遇事就抱怨别人的错!

《人民日报》中的一段话很温暖。

抱怨,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抱怨 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遇山开路、遇水架桥。

一个人优秀的开始在于,减少抱怨,专注于自身的提升。

家长都不想听到孩子只会抱怨,却不知道找方法解决。

只有自己从行为方面开始,不讲抱怨的话,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才会让孩子相信改变的力量,比抱怨更能让生活变美好。

3 手机不离手的家庭氛围,难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手机为什么会在孩子生活里占了大部分的时间?

一位妈妈说,12岁的儿子上了初中后给他买了手机。他就迷上了手机游戏,经常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忘了吃饭和写作业。

有时候还会熬夜玩手机,直到凌晨两点多才肯睡觉。妈妈想限制儿子玩手机的时间,他却生气摔门走了。

孩子的行为,值得家长反思。

医学博士希米.康说过:“要像学开车一样,让孩子学会使用手机。”

正确的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成为手机的奴隶。

想让孩子摆脱手机不离手的习惯,先要从家庭环境开始改变。

网友@程程妈妈陪儿子成长的过程,值得学习。

她在发现儿子手机在生活里时间太多时,带着孩子出门打球登山,培养跟儿子相同的爱好,一起聊儿子感兴趣的话题。

自己跟先生也约定好,孩子在家里时,除了工作需要,都不用手机。

吃完晚饭后,会陪孩子一起散步,分享自己生活里的感受,读书的心得,工作里的苦恼。

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多了,孩子用手机的时间变少了!

长改变了教育的方式,找到孩子在生活中的成就感。

孩子沉迷于手机的现象,往往并非单纯源于对屏幕的迷恋,而是现实生活中寻求刺激与认同的一种替代行为。

当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匮乏,孩子们便可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反映了孩子情感的缺失。

孩子并不是真的放不下手机,而是在发出需要陪伴的信号 ,你接收到了吗?

4 发脾气的家里,孩子性格也暴躁

《超级育儿师》里的一个视频,让人一直难忘。

十五岁的女孩突然拿着水杯,扔向自己的妈妈,还把自己的作业本也撕碎了。

为什么孩子的性格会如何暴躁?

听了孩子的讲述才知道,妈妈经常对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内心对生活的不满意,觉得自己没有工作,生活条件不好,只想看到孩子能学习好。

可是,用发脾气教育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在学习方面没有任何的变化,还学会了用发脾气的方式与家人交流。

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就直接扔东西,摔东西,甚至打妈妈。

父母的情绪,如同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愤怒之种易生荆棘,理解与爱则长出智慧之果。

发脾气是短暂的宣泄,却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长久阴霾,理解与沟通才是阳光普照之道。

5 常跟别人比较,会让孩子内心自卑

“你看邻居家的小东考到年级前十了,你什么时候成绩能赶上他?”

“一起学画画的小艺得全国大奖了,你比她学得还早,怎么才得纪念奖?”

“小萌跳绳比赛全市第一,你怎么没得奖?”

“小楠真厉害,数学得了满分,你怎么才及格?”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很优秀,跟自己的孩子一比较,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没什么优点呢?

经常被家长跟别人比较,对于孩子的心灵来说,伤心的痛苦会延续一生。

孩子长期处在打击的环境里,会觉得自己永远不可以让妈妈满意,让爸爸高兴,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可能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因为感受到了被否定。拿孩子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说明家长没看到孩子在长处的努力,也没发现孩子在短处的成长。

让孩子的短处得到接纳,让孩子的处得到认可,才会让他得到成长的力量。

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

妈妈看到儿子写作业太慢了,对儿子说:你看看你的同桌,学习总是在前三名,书法还拿了全国的大奖,你怎么写个作业都这么难?

小男孩哭着说:“我就写得慢一点,怎么了?”

经常拿孩子跟别人比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没有用。甚至会让孩子变得顶嘴、叛逆!

过度比较,只会磨灭孩子的自信,而非激发他们的潜能。放下比较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才能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结语:

父母的言行是勾勒孩子人生的画笔。做孩子行为的好榜样,才能让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愿每位妈妈都能在生活的磨砺中,活成一束光,温暖自己,也照亮孩子的一生。

能在生活中教会孩子多付出不占便宜,多反思少抱怨,情绪积极稳定,喜欢读书放下手机,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跟别人比较,孩子的前途必会光明无限!

关注爱心谈育儿,育儿不迷路!

0 阅读:0

爱心说家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