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美术通史》———王振伟

书画艺堂 2023-01-10 13:50:29

王振伟(网名,奇峰),浙江省杭州临平人。1980年10月,参加工作。1986年,浙江省粮食干部学校学习。1993年,金田杂志社特约记者。1996年,荣获北京艺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举办的首届跨世纪新闻信息宣传与文学艺术创作大赛优秀奖。2000年,下岗自由职业,并研读文学理论参考资料等。2009年,开始在网络上发表文章,至今300多篇(包括政治、文学、历史、社会性等文章)。2021年,被收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库,国学文化传承师。2022年,被聘苏州板桥书画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总监。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会员。文章收入爱国主义教育书籍——《迈向新征程》。出席2022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荣获“新百年·新征程” 文化标兵。 精英人物盛典中,开拓进取,业绩突出,荣获:新百年·杰出文化传承人。论物质与精神物质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而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因此,物质与精神是两种不同概念,却又相互关联。但当今社会物质已经替代了精神,整个社会都在追求物质。不管是国家、民族、宗教、党派都在为满足自己的欲望目的追求物质。因此,精神成了为物质服务的附庸。在物质面前,社会失去了思考能力。宗教、民族、党派,甚至小到个人,都在追求同一个目标“物质财富”。事实上,精神与物质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既然不同,就不能混淆,但在现实社会中早已混淆不清。很多人觉得拥有了物质财富就会拥有精神财富。殊不知,这是一种鼠目寸光的见解。物质是物质,精神是精神,物质财富永远替代不了精神,而精神却可以打开物质的大门。中国有句俗话,“坐吃山空”, 就是有金山银山,没有思想创新精神,物质财富就会不断地流失,直到彻底失去。而精神却是人类的智慧,他不仅有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也包括创造物质财富。也就是说,有创造精神的国家、民族、宗教、党派,包括个人,只要他们愿意发展创造,其实物质财富是很容易得到的。因为,物质的富裕是暂时的,而精神的富裕才是长久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工出现的那一瞬间起,分工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从此以后,意识才能够真正地自夸说,它不是现存实践的意识,而是别的东西,它真正构想着一些东西,而不是构想现实的东西;从此以后,意识才能够把自己从尘世中解放出来,并进而形成‘纯粹的’ 理论、神学、哲学、伦理学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转引“文学与艺术” 第三0——三一页,五十年代出版社一九五三年初版)也就是说,精神是超越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没有物质那里来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说的很清楚,物质与精神是有分工的,精神独立于物质之外,不管贫富都存在精神,只不过每个人对社会意识的认知不同而已。当然,在追求物质的社会里,精神很容易被忽视淡忘的。只有当物质出现问题时,人们才会想起精神的存在。因为,物质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看得见、摸得着。而精神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它要经过转换才能发挥出它的真正价值和作用,说直白了,精神就是人类独有的思想意识和美好的追求。它可以超凡脱俗构建人类理论,也可以引领人类物质的创造“造物”。当一个民族的崛起,首先要精神崛起,其次才是物质崛起。因为,没有精神只有物质的民族,物质的富裕是暂时的,很容易被别人掠夺侵略。只有精神和物质双双崛起,这个民族才是真正的崛起。但精神的崛起不是靠几个人,或者几本理论书,而是要靠全民族人民的自信自强和创造力。精神与物质虽然是独立的,分工不同。但又是融合的,彼此不能分开,只有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都被重视了,社会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和谐,社会才会更加安全。  奇峰                2023.1.5.论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通常来说是艺术家通过真实的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一种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而艺术的内容,应该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真理真实的反映。艺术家首先应该追求生活的真理及社会的真理。前者出于对个人真实生活的体验,后者出于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艺术的内容不仅需要真实,而且还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但不是每个艺术家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有些艺术家的出发点是私利的,追求财富物质为目的的,因此在作品中往往存在一些虚伪的甚至捏造的内容,有的用形式来遮盖内容,也有的用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理论给自己遮羞。当然,艺术的形式是需要的,但不能脱离艺术的真理和真实性。一篇空洞虚拟的作品,形式再美,包装的天花乱坠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会毁坏艺术家的形象。艺术作品的形式不是本身的目的,而是表现艺术作品内容的方法。真正崇高的艺术作品是发自作品生气蓬勃的内容,而形式是为了更好地配合衬托作品的內容。苏联作者,赖颂姆纳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整个艺术的内容(对象)是客观现实,那末具体的艺术作品的内容,就是为艺术家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一定方面。把艺术内容理解为反映在艺术作品中的生活的某些方面,并不能就此认为可以把内容作简单化的解释;把它看作仅是客观的形式、看作直觉的形式而轻视它的社会实践作用。”(赖颂姆纳:“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第一0四——一0五页。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五六出版)艺术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取决于人民生活及社会发展。艺术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艺术是苍白的、虚假的、脱离人民的,这样的艺术作品只有适合少数人。所谓的“纯艺术” 或“为艺术而艺术” 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作品是视觉的,没有思想的,更谈不上社会的责任性和承担社会的义务了。因此,这样的艺术只能是形式主义的艺术。当然,艺术的思想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的塑造。譬如,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文章的结构、舞蹈的动作、戏曲的韵白、绘画的技巧等等,这些形式密切同思想内容相联系。好的艺术作品形象的内容和形式是密切相联统一的,但又不能混为一谈。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形式具有性质上的特征,它不能同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内容混同起来。“思想是思想,形式是形式”。 但这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是无法分开的。因此,在艺术內容和形式上,只有抽象的划分,理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富有內容和形式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奇峰                  2022.12.12.论民族文化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任何一个民族都能延续传承。从人类历史发展看,人类从群居到部落,然而产生部落文化,也就是当时的图腾文化。而这种图腾文化经过部落之间的战争,有的被消灭、有的被同化、有的被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不断,真正能延续传承的文化并不多。世界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只有中国延续传承发展至今。当然,中国在不断包容、同化、合并、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我们称为龙的传人。而龙且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很可能是先哲们拼凑出来的动物,如蛇身、鹿角、鹰爪、鱼鳞等等。也就是说,在龙的身上触入了多个原始部落的图腾才出现了现在所谓的龙。这就透露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包容文化。因为在龙的身上隐藏着多民族的团结精神。而龙的传人不是一个民族,却是众多民族的文化凝聚而成。这就是中华民族不被历史淘汰灭亡的关键原因。新中国又是一次中华民族发展创新强大的过程,因为它融入和创造了新的民族精神,那就是新民主主义,提倡人民主义,同时提倡全国普及普通话,各民族实行大团结。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独立自信,文化自信、强国自信、民族自信。当然,这些自信要经过斗争才能得到。毛泽东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 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引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此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所谓‘全盘西化’ 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第六九九——七00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二年第二版)我们的民族在包容吸收传承的同时,还在不断创造新的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包容吸收融合还要有共同的文化,而共同的文化只有通过普通话才能更快的实现。因此,普通话应该成为全民族共同文化的核心,也是民族团结统一稳定的核心。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仅仅包容海纳百川,融入中外各民族的智慧,同时也是厚德载物创导和谐的文化。民族文化应该在包容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这样的民族文化才能传承延续,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奇峰                      2022.11.18.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