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的神秘现象,是超自然还是科学?

恨竹聊文化 2024-03-14 08:18:39

你有没有过那种奇怪的感觉——突然之间,你对某件事物有一种强烈的以前经历过的感觉,尽管你自己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有时候,你正在经历的事情,甚至可能看起来就像是在重温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且一模一样。这种被称为“似曾相识”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哲学家、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

从1800年代后期开始,许多关于可能导致“似曾相识”的研究理论开始出现,一些研究者认为它可能源于精神功能障碍,或者是一种大脑方面的问题,又或许是人类记忆正常运作中的暂时性“打嗝”(意指小困扰、小问题)。但对这个神秘现象的研究直到最近才从超自然现象真正的走向了科学领域。

在本世纪早期,一位名叫艾伦·布朗(Alan Brown)的科学家决定对其他人在此之前所写的关于“似曾相识”的所有研究论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他能找到的大部分东西都带有超自然的味道,认为这种神秘现象或多或少都与超自然力有关——比如前世或通灵能力。但从所有这些研究论文中,布朗能够收集到一些关于似曾相识现象的基本发现。

例如,布朗确定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在他们生命中的某个时刻经历过“似曾相识”。他确定“似曾相识”现象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是场景、地点和对话。他还研究了最近一个世纪左右的医学文献,很多医学文献都认为“似曾相识”现象与人类大脑中某些类型的癫痫发作活动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布朗的研究将“似曾相识”的话题带入了更主流的科学领域,因为这个话题经常会出现在科学家倾向于阅读的科学期刊上,也出现在一本本由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撰写的书中。布朗认为他的研究工作能够成为科学家设计实验以研究“似曾相识”现象的催化剂。在布朗所做工作的推动下,一个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安妮·克利里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始进行实验,旨在测试关于“似曾相识”触发机制的可能假设。

团队研究了一个近百年前的假设,该假设表明,当眼前的场景和记忆中未命名的场景之间存在空间相似性时,可能就会触发“似曾相识”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格式塔熟悉性假说”。例如,假设你在去医院看望生病的朋友,在路上经过医院病房的护理站,虽然你以前从未去过这家医院,但你突然会被一种感觉所触动。产生这种似曾相识体验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场景的布局,包括家具和空间中特定物体的位置,与您过去经历过的不同场景具有相同的布局。

也许护理站的放置方式——家具、柜台上的物品、连接到走廊角落的方式——与你一年前参加的学校活动入口处的走廊中的标志和家具的布置方式相同。根据“格式塔熟悉性假说”,如果你没有及时想到与当前布局相似的先前学校的情况,您可能只会对当前情况产生强烈的熟悉感。为了在实验室中研究这个想法,研究团队运用虚拟现实将人放置在场景中,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可以人为控制实验对象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相似度——一些场景具有相同的空间布局,而其中其他方面是不同的。

实验结果正如预测的那样,当人们所处的场景中包含与他们观看但未回忆起的早期场景相同的元素空间排列时,“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有可能发生。这项研究表明,“似曾相识”的一个促成因素可能是新场景的空间与记忆中的、但当前无法立即有意识地唤起的空间具有相似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空间相似性是似曾相识的唯一原因,很可能,许多因素都会使场景或情况感到熟悉。更深入的研究还正在进行中,以调查在这种神秘现象中起关键作用的其他可能因素。

来源网络,如遇侵权问题,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0 阅读:30
评论列表

恨竹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