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部队研究所的一名普通官兵。98年,战友整理房间不慎打碎了师部领导的一酒瓶,正在大家都不知所措的时候,领导却说……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我们参与扶贫工作的温暖故事。我们的研究所从繁华的北京搬迁到了这个偏远的驻地。
一开始,我们都有些不适应,但很快,我们就深深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以及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
1984年,中央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帮助贫困地区。我们研究所积极响应号召,从1986年起,开始了我们的扶贫之路。
我记得那是1986年的冬天,首长在一次座谈会上接过了扶贫的任务。回来后,他激动地对我们说:“同志们,我们有新的任务了,我们要帮助这里的群众脱贫致富!”
我们第一次前往靳村考察时,心里既兴奋又紧张。我们走进了村民们的家里,看到了他们简陋的居住环境,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说:“解放军同志,你们来了就好了,我们的生活就有希望了。”
我们研究所决定帮助靳村建立蘑菇养殖基地。我们请来了农业专家,手把手地教村民们种植技术。
一位年轻的村民兴奋地说:“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蘑菇,没想到我们也能种出这么好的蘑菇。”
在养殖蘑菇的过程中,村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
有一次,蘑菇大面积发病,村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立即联系了农业专家,连夜赶到村里,指导村民们进行防治。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村民们激动地说:“感谢解放军,是你们救了我们的蘑菇啊!”
经过几年的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村民们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我们研究所与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我们深受感动。一位大娘拉着我的手说:“解放军同志,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啊!”
2013年起,我们研究所的扶贫挂钩单位调整到了裴岭村。我们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帮助裴岭村的群众脱贫致富。
我们研究所出资建立了面粉厂、文化广场、农民夜校,以及有机肥生产厂等。这些项目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一位村民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村连个像样的广场都没有,现在有了文化广场,我们晚上也能跳跳广场舞了。”
在裴岭村,有位老裴家的二女儿,她在我们研究所的招待所工作。她聪明能干,很快就成为了招待所的骨干。
她经常说:“是部队给了我机会,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村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我们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县乡镇和裴岭村的广泛认可。村民们经常自发地来到我们研究所,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水果,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一位村民动情地说:“解放军同志,你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没有什么能报答的,只能送上自家种的一点蔬菜水果,表达我们的心意。”
被打碎的那瓶酒,就是领导当年离开扶贫村的时候,村民所赠送的酒,虽然是农村自酿的土酒,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陈藏,早已经能媲美那些名牌琼浆。
虽然酒碎了,但是领导并没有怪大家,而是希望大家能够知道这段经历。
这段扶贫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军民团结一心,是战胜贫困的重要力量。只要我们军民一条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