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贵:书法一定要关注细节,这些细微之处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书法世家 2024-10-21 19:38:43

叶培贵,男,汉族,1968年9月生,福建南平顺昌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书法艺术工作组专家成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和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书法家。甘肃书法院艺术顾问,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顾问,担任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评委、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决赛评委、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艺术委员会委员

书法史研究视角的侯马盟书

文/叶培贵

我想从书法史研究的视角,探讨一下前期研究过程中关注到的文字学现象。当书法家被问及所擅时,通常会说“我是写篆隶的”,但很少会说“我是写隶楷的”。然而,在文字学领域却很少将篆书和隶书这两个概念并列讨论。这是因为隶变之后,中国的文字进入了隶、楷文字阶段,此即所谓“今文字”,标志着古今文字的重要分水岭。这一变革在书写方式以及文字字形上带来了显著的区分。在展馆中与吴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字学家在研究中对于字形变化的敏锐洞察力。只要有基本的字形,哪怕是临摹的或单笔勾勒的,文字学家都能够辨识出它与以往字形的差异。

这里涉及到了北师大王宁教授提出的“构形”概念,与书法史研究中经常提及的“造型”概念有着重要区别。在文字学研究中,三点水的书写无论是隶书形态还是楷书形态,都被视为三点水,属于今体文字;而一个弯笔再加四个小弯笔,这便是另一个构形,属于古文字。然而,对于书法家而言,他们还需进一步关注这三点到底是隶书式的点还是楷书式的点,这种对书写细节的关注是两者研究的重要区别。因此,侯马盟书的高清图片的出现,对于盟书字迹的研究、中国文字史以及书法史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古文的书写方式,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古文的构形和造型特点。

侯马盟书 编号 九八:六

关于文字的演变过程,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积微成著”,意指变化总是从最微小的细节开始,逐渐累积,最终引发显著的质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无法捕捉到这些微小的变化,就很难深入理解文字是如何逐步演进的,也难以揭示不同字体间存在的艺术奥妙和值得我们反思的规律性认识。借助《侯马盟书书法总集》封面的“晋”字的清晰图片,我们得以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陈老师特别提到的“钉头鼠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古文字书写中的独特技巧。然而,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技巧,我们需要注意到“钉头”的多种变化。

例如,在“晋”字的书写中,黄惇和姚国瑾分别提出了侧锋和切笔的描述。这两种笔法通常被应用于楷、行、草等字体的书写,而非篆隶。过去,由于图片较模糊,我们可能只能模糊地感知到这些笔法,但这次的高清图片使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这些细微之处。此外,高清图片还让我们能够观察到后期楷、行、草等字体中笔锋的运动轨迹,如牵丝映带等细节。这些观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区分书法与文字之间的界限,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文字演变和书法艺术的新视角。

在研究书法与文字之间的界线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核心议题:手写字迹中所蕴含的传统。这种传统在先秦时代一定程度上是被遮蔽的,因为书写材料的稀缺,如西周至春秋之间,我们鲜少能窥见手写遗迹的全貌。到了侯马盟书与曾侯乙墓竹简,尽管分别出自春秋与战国,地域与时间均有差异,却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这一相似性可能源于书写者手持毛笔的方式,涉及生理和物理两个方面的因素。

关于文字演变,王凤阳的《汉字学》指出是字形不断适应右手书写生理特点的过程,这是重要的意见。在他的基础上稍加拓展,则可以说,文字演变,就是文字的形体不断适应右手书写的生理特点和过程,不断适应毛笔的物理特点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积累的审美的认知。这种审美认知在文字演进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尽管其影响较为隐蔽。以隶变后的文字为例,我们观察到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又回归到类似篆书的写法,即成熟隶书与篆书在形态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一现象可能正是审美意识在起作用,稳定的篆书审美意识不断引导书写者向此方向发展。这可能就是书写领域我们常说“篆隶”而文字学领域多称“隶楷”的原因之一。

王凤阳《汉字学》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一议题,我们需要充分吸收文字学家的智慧,并结合书法家在书写方面的深刻认知,共同开展研究。这样的跨学科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还可能为文字学领域带来新的思考和贡献。

当前书法实践中,对于先秦简帛书的书写存在两大体系:一是模拟简牍样式的小字书写,追求基础性的技术模拟;二是尝试将简帛书放大书写,向铸刻体的篆隶追寻。这两种体系代表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前者追求原生态的自然书写,后者则侧重于铸刻体的审美气质。然而,如何在这两种审美追求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原生态手写与当代审美的对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简帛书的书写中,也适用于甲骨文等其他材料的书法实践。如果只是简单地模拟甲骨文刀刻的痕迹,目前尚难以深入书法审美领域;同样,把甲骨文的东西简单地移到印章上,没有结合印章的特点进行艺术转化,也是难以成功的。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以后篆书、隶书的审美和笔墨技巧,对原始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总之,文字研究与书法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对文字演变和书写技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书法的精髓,为现代书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对现代审美的敏感性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5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