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士兵的伙食还不如牲口?居延汉简:其实他们是重口味

小僧乱翻史书 2024-08-04 10:02:40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袁公博

编辑|t

引言

中国传统史学有一个弱点,就是严重的“庙堂史学”倾向。

传统史学对皇帝哪天吃了什么,晚上“幸”了哪个妃子记载的一清二楚,而对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却着墨甚少,只能在一些笔记小说中窥见。

故梁启超怒斥: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正因为古代史对普通人的冷落,就有网络传言说,“强汉”士兵的伙食还不如牲口,这到底是真是假呢?

(士兵吃饭)

笔记小说不流行的古典时代,普通人生活则更难知晓,例如史书中只记载汉武帝大手一挥,反击匈奴,至于那些戍卒是怎么过日子的就不可知了。

幸而现代考古学诞生后,从发掘和复原的简牍中,我们终于能大概了解汉代普通戍卒的衣食住行了。

(居延汉简)

一、西北戍卒的生活

“居延”指甘肃省西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其东侧为巴丹吉林沙漠,西靠北山山脉,是蒙古高原通往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居延地区仍然保留有大量的城障烽燧遗址,考古学家从中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竹木简牍,称“居延汉简”。

这些居延汉简,使我们得以窥探西北戍卒的日常生活。

汉制规定,男子满二十三岁须服兵役两年,一年在本郡,称“郡国兵”,一年在边疆,称“戍卒”。

(居延汉简)

在边疆服役的戍卒,最主要工作是“明烽火,谨候望”,就是轮流看守烽火台,随时警戒外敌,另一个工作是“画天田”,也就是修筑和巡视防御工事,既防止外敌,也防止有人偷渡。

如简文“甲渠第廿六隧北到第廿七隧二里百八十一步”就记载了某戍卒的巡视范围,简文“日迹,行廿三里,久视天田中,目眩,有亡人越塞出入某”,则记载了某戍卒眼花时不小心放跑了偷渡者的情况。

每一位戍卒都应该熟记《塞上烽火品约》当中的规定,居延汉简中就有对学习状况的记载,如简文“卒一人椟烽火品未习”,某戍卒不参加学习,对此后续应有处罚。

(居延汉简)

除了打仗外,戍卒另一方面的重要工作是从事生产,如简文“举烽燔一积薪虏即西北去毋有亡失敢言之十二月辛未将兵屯田官居延都尉渭城仓长禹兼行”

该简内容是由“将兵屯田官”及“居延都尉”所发布的, 即屯田与军务对于田卒来讲是一体的,两者都是其要担任的任务。 同样,其他以作战或防守为主的戍卒,在战隙时期也会兼营屯垦。

(居延汉简)

学者将将屯田的戍卒分成了边郡屯兵、障塞戍卒和田卒三类,前两类便属于这种且战且耕的戍卒,后一类更是专门从事生产的戍卒,可见生产之重要。

屯田以外的生产工作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豢养狗马,伐茭采薪,种菜等,这在简文中都有体现。

二、戍卒的衣食住行

戍卒生活在边境地区,所穿衣物除受当地多风沙、冬寒夏热、降水稀少气候条件的制约外,还要配备出战时的战衣。因此,戍卒的衣服大致可分为军服和常服两大类。

军服是指因军事需要、由国家配发,可以使戍卒在战斗中免受伤害的服装。汉代的军服用铁制,称为“玄甲”。

常服是戍卒日常所穿衣物,有袍、单衣、裘袭、襦等。裘、襦属于短衣,便于活动,有薄厚两种。

(居延)

汉代还有包头束发用的“巾帻”,这是戍卒常用之物。汉代衣物没有纽扣,皆用带来束衣,如简文记载:“白素带二枚”

在饮食方面,汉代主食有粟、黍、麦、菽等。粟,即小米,黍是糜和稷,麦主要是冬小麦,菽是豆类作物。

居延汉简中关于主食的记载有:“出糜二石”、“出粟三石六斗”。

(居延)

副食方面,蔬菜常见的有葵、菁、韭、葱等,葵就是秋葵,现在已不是主要蔬菜,在先秦两汉却非常重要,如诗文“采葵持作羹”。

居延汉简显示,戍卒最喜爱的蔬菜是韭菜,简文中很常见,如“卒宗取韭十六束其三束为中舍二束卒史”。

在肉类方面,总体上而言,肉类食品对于戍卒来说并不算是奢侈品,如简文记载:“猪一青黍十”、“牛直百八十丁取”。

(居延)

虽说肉和菜的比例是十比一,确实有点少,但也不是没有肉。

值得一提的是,戍卒还有酒来调剂生活,如简文:“酒八盛其一黄酒”、“五月大泉五”。

当时没有蒸馏技术,酒精度数很低,比现在的啤酒都不如,所以基本不禁酒,一般喝不醉。

最后,戍卒们居然还有医疗保障,如简文:“官遣医诊治”、“昌病有廖诣官谒八月戊”,都说明了戍卒是有官费医疗的。

三、重口味的戍卒们

“酱”和“豉”,是汉代最重要的两种调味品,二者比较相似,共同的调味成分是盐,经常一起食用,如简文中“出豉一石二斗以和酱食”。

从居延汉简中,可以见到“豉”的消费量,如简文:出钱二百廿五 粱粟二石石百一十 出钱六买燔石十分 出钱二百一十 黍粟二石石百五 出钱廿五 豉一斗 出钱百一十 大麦一石石百一十”,显示了“豉”与其他食物的采买比例。

(豆豉)

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豉”价格不高,能够大量生产,是比较便宜的消费品,这与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曾经记载的通邑大都中,年生产能力达“醯酱千瓨”的产业, 其经济地位可以“比千乘之家”一事也可以对应上。

从另一来源的敦煌汉简中,同样可以看到“酱”的消费量,如简文:“黍米二斛 酱二斗 白粺米二斛 醯三斗 敦德尹遣史汜迁奉到 牛肉百斤”。

(豆豉)

从文中酱料和其他食物的比例来看,汉代戍卒基本上是高盐饮食,从前文可知,戍卒的工作相当辛苦,多摄取些盐分也在情理之中。

从睡虎地秦简中“食粺米半斗,酱驷分升一”,“粺米一斗,酱半升”来看,“酱”与口粮的比例是二十分之一,与敦煌汉简中“酱”与其他食物的比例一致,说明这种调味方式应该是久经考验了。

(酱)

参考资料

徐瑷琳.从“居延汉简”看汉代戍卒的生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0):23-28.

王子今.汉代河西军民饮食生活中的“酱”与“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5-11.

3 阅读:1159
评论列表
  • 2024-08-05 07:02

    “。。。葵就是秋葵。。。”,这玩意儿是错的!那是时候的“葵菜”指的是“落葵”,现在我们也在吃一般叫它“木耳菜”。

    小鲁班 回复:
    是的,秋葵产量很低,而且可吃的周期很短。木耳菜能吃到下霜,而且特别好种。
  • 2024-08-05 05:14

    秋葵真恶心

    杰克船长 回复:
    就像吐🤮出来的东西🤮
  • 2024-08-05 10:48

    前两天看了,古人的食物只能说很拟人,古人喜欢用酱原因是当时食盐提炼技术很粗糙,所以有了狼肉酱,蚂蚁卵酱这些东西,还有周天子吃的菜里面就有把狗的肾用狗肠子包起来烧烤这道菜

  • 2024-08-06 02:33

    说高盐有点夸张了!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盐铁专营了。粮和酱的比例是二十比一,但粮蒸煮之后的重量就翻倍甚至翻几倍了。那点酱不过是就着吃饭的开胃菜而已,有可能几大口饭一小口酱。毕竟,宋以前的饭是很粗糙的,现代人很难下咽。

    用户97xxx95 回复:
    此言差矣!采买的粮食量肯定非熟食品。
  • 2024-08-06 06:56

    葵不是秋葵,是葵菜,吃叶子的,古代吃的多,现在不吃了

小僧乱翻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