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广人稀,那么古人安家,是不是随便盖房都可以?

聪征说社会 2024-05-28 20:24:4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野树

编辑|t

引言

有家先有房是中国人建立生活的共识。在人们心中,房子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提供幸福感与安全感的港湾。

在现代社会中,价格高昂的房产常常让人望而却步,以至于不少人在看着古装剧时不禁会想,古时候地广人稀的,建房买房是不是要更容易、更便宜?是不是可以随意找一块自己喜欢的无主之地,就能建上一方舒适的居所?

(古代房屋)

其实,古代人在建房、住房、购房上同样面临着诸多限制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代人是如何安家的。

一、建房有规定,并不随意

别看古代地广人稀的,但因要遵守当朝的法律及社会习俗、衡量个人经济状况,古人也并不是能随便找块喜欢的地就盖房子的。

在很多朝代,理论上来说,土地归国家所有,但在实际生活中,土地所有权往往多集中在贵族阶级、高官大人及封建地主的手中,有地的百姓极其的稀少。

(周朝封地示意)

即便幸运的拥有上一块宅基地想要建房,动工前,还必须要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

比如在周朝,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意味着所有土地都属于周天子,再由天子赏赐给贵族阶级,普通百姓很少能拥有土地。这时候,相关的建房政策的作用主要在于明确土地的分配和使用,以及对贵族阶级土地所有权的维持和保护。

在一些时期的制度中,如汉朝的均田制,国家会分配土地给农民,但这些土地主要用于耕种,建房通常需要额外的批准。另外,社会等级也会影响个人建房状况,像贵族和官员可能有更多资源和权限来建造较大的住宅,而普通百姓可能只能建造更小、更简单的房屋。

而在另一些历史时期,房屋的建造样式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像明清时时代,对于建筑的规模、风格都有特定的要求,尤其是官员和贵族居住的房屋,需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要精炼化,从而强化官宅的权威符号性。

(紫禁城)

其实,自己建房从成本上来说,对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考验极大。

古代房屋建造技术相对简单,主要使用木材和土壤,房屋品质和耐久度较低。如果条件有限,买不起品质好的昂贵的建材,便只能使用普通简陋的材料来填补。这样一来,自建房的安全性和耐久度更会大大降低。

(杜甫草堂)

还有些人因为经济原因,或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将房子建在了乡下,但由于距离县城远,交通不便,导致生活条件差,很难有进入县城安家的机会。

这么综合性看来,自建房会受到土地所有权、宅基地用地审批及建设经济成本等条件的限制,古代普通人自己建房不仅不容易,性价比似乎也没那么高。

二、住房有限制,并不轻松

现代生活中,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想要生活总得有个落脚住处,即便买不起房子也可以暂时租房住。那么古代人又是怎么解决住房问题的呢?

住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短期旅行的住宿,一类是长期在某地生活的住房。

古代时候,为短期旅行提供住宿的是两个系统,一终是官方经营的驿馆,另一种则是私家经营的旅店。

(驿站)

驿馆的一般设置在官路之上,设置密度每个朝代各有不同。如唐代每隔三十里便设置一处驿站,而到了宋代则改为每隔六十里设置一处驿站,但中途每二十里会有马铺、歇马亭作补充。

驿馆的主要功能是向公差人员提供食宿补给,想要下榻,就需要提供凭证。驿馆虽是临时居所,但也有人长期居住的。据说北宋仁宗时的宰相杜衍就曾居住过驿馆,因“不营生事”“不买田宅”,退休之后的杜衍,“无屋以居,寓于南京驿舍者久之”。

除了官营的驿站,还有私营的旅馆、旅店,可供漂泊之人居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旅店业。而到了北宋,旅店产业更为繁荣,因利润丰厚,被戏称为傻瓜都能挣的钱,引得达官贵人争相投资。

(驿馆)

短期漂泊可以暂住旅店,那长期生活的没房古人又该怎么办呢?

不少朝代的官员任命都实行““避籍制”,即异地任职,且通常都是携家带口的一大家人一起,住房问题就变得很紧迫。公家会对部分官员提供宿舍,但数量很少,大部分人还是租房住。

古人租房和现代人还是有很高相似度的,要看位置,要看近邻。

位置要看风水好的,要上班近,还要周边配套好的。像北宋仁宗时期,宋敏求家住春明坊,宋家藏书丰富且多善本,喜欢读书的士大夫就都搬到附近住,导致春明坊房价高出一倍。

(北宋街坊)

近邻要看关系熟稔的,最好是故交老友。据说王安石认为司马光做事只得后背效仿,在从金陵奉调会开封时,先让儿子打前站去租房,专门租司马光家附近的。

但对于大部分古人来说。租房不是长久之计,只要条件具备,他们还是想要购置自己的房产。

三、购房压力大,古今同步

唐朝以前,买房人还是能负担的起的。

据记载,西汉居延县一户叫礼忠的,家里房子值1万钱;一户叫徐宗的,家里房子值3000钱。这意味着,即使年薪不高,在汉朝,一般人也能在三五年内买下一套宅子。

(古代城市)

唐朝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购房难度逐渐增加。

拿我们颇为熟悉的著名诗人韩愈、白居易来举例。韩愈在长安为官三十载,做到了相当于首都市长兼组织部副部长的职位,却直到晚年才买下一处小户型住宅。

(三进门古代院落)

而白居易,官位相当于处级干部的人物,每月一万六千钱的工资,每个月存8500钱,存了整整十年,最终也没能在长安买下一套房子。

最终,白居易无奈之下跑到陕西的渭南城买了套房产,平时在长安租房上下班,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简直是当前都市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电影中的白居易)

到了商品经济异常繁荣的宋朝,购房情况就更加接近我们现在了,人们赚了钱会向大城市迁移,买房压力相当大。就比如宋代文坛代表的三苏。苏洵,做了十多年的官,一直没买房,只好让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借住公署。

苏轼苏东坡,50多岁才买了个小房子,就连他儿子结婚时,新房都还是借的。苏轼弟弟苏辙,辛苦工作了一辈子,七十岁那年,花掉全部积蓄才在郊区买了套房。

还有常被贬黜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在中央工作了好多年,职位不低,待遇也不错,但却始终没买上房,一直在小胡同里租房住,是个典型的租房族。

参考资料:

古代很少出现“房产热”.北京日报,2019-06-17

连韩愈也要写信哭穷的老问题——古人怎样解决住房问题?.人民资讯,2021-05-24

一文了解古代房地产制度:房契、地契、房价、房地产登记….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 ,2019-09-05

5 阅读:5127
评论列表
  • 2024-06-07 09:53

    都是有主的,穷人没有立锥之地

  • 2024-06-03 10:20

    先得考虑吃饭问题,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外国佬发明的农药化肥机械,粮食产量低,还要收农业税,得种多少地才能吃饱![捂脸哭]还随便盖房,没有外国佬发明的机械水泥流水线,盖房子又慢成本又高![捂脸哭]土豪可以,普通人盖房很难

    莫名 回复:
    该说你幼稚还是无知呢[哭笑不得]
    用户17xxx86 回复:
    古代房子和现代不同,小编说的房子指的是京城,但更多房子不在京城,而且也不是你想象中的房子,古代的房子主要有砖房,石房,土房,茅房,砖房就是京城的了,石房土房茅房这个就很容易建了,就地取材不用很多人也不用多长时间
  • 2024-05-30 08:18

    此房非彼宅,难道21世纪了还要和封建时代比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年前人们的期盼,难道就这样心安理得,不能有所改变,那初心何在?

  • 2024-06-18 16:07

    古代一亭十里,每个里约50~100人不等。十个亭为一个乡,一个乡5千人以上,一个县5万人以上

  • 2024-06-12 08:19

    你就是从古代过来的,你知道

  • 2024-06-03 11:46

    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居住,因为别人都不是傻子,别人都不去为啥你能去。

    面包树 回复:
    主要是生命没保障哈[笑着哭]
  • 2024-06-12 11:15

    苏轼应该不是买的恒大的房

聪征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