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正确使用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患者对高血压用药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高血压用药的常见误区及正确的应对方法。
一、误区一:降压药会伤肾
(一)错误观念的产生很多患者认为降压药会伤肾,这种观念主要源于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他们认为每一个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而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此外,一些患者可能看到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对肾脏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恐惧心理。
(二)正确认识降压药与肾脏的关系事实上,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高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对肾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肾衰竭。而降压药的作用是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肾脏等器官的损害。
首先,虽然每一个降压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但降压药的副作用远小于高血压自身对身体的损害。降压药在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后才上市,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只占 1% - 5%,而且并不是每一位患者在用药后都会产生不良反应。
其次,对于担心降压药副作用的患者,往往是由于知识欠缺。他们只看到了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而没有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以及降压药的重要性。因此,患者在使用降压药时,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二、误区二:降压药一旦服用需终生服药
(一)错误观念的表现有些患者觉得,但凡药物都是有成瘾性,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对药物的过度依赖。因此,他们对长期服用降压药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一旦开始服用降压药,就会终生离不开药物。
(二)正确认识降压药的使用其实,这种认识是相当错误的。首先,无论哪一种降压药对患者都没有成瘾性。降压药的作用是控制血压,而不是产生依赖性。其次,降压药的应用与否,不是取决于是否造成依赖性,而是取决于自身血压控制情况,也包括药物长期使用的耐受情况。
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是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压稳定,甚至要终生服药。这是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根本性的治疗方法。药不能停,主要是要放眼长久,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和关键靶器官。
但是,服药时间长短并不是绝对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血压的具体控制情况来调整。血压波动是正常的,如果血压控制良好,药品可以调到最小维持剂量,甚至在生活方式良好控制的某个环节中止服降压药也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停药都是有可能的。然而,其他绝大多数情况基本上就是必须终生服药的。
三、误区三:不了解降压药副作用
(一)忽视副作用的后果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可能有个别人不能耐受。如果患者不了解降压药的副作用,可能会导致不合理用药,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例如,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但由于不知道是药物副作用,可能会盲目使用其他药物来治疗,从而加重了不良反应。
(二)常见降压药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普利” 类降压药可引起干咳。不能耐受者可换用 “沙坦” 类降压药,不要盲目使用止咳药。干咳是 “普利” 类降压药的常见副作用之一,主要是由于药物抑制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导致缓激肽水平升高引起的。如果患者出现干咳不能耐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换用 “沙坦” 类降压药,这类药物作用机制与 “普利” 类相似,但不会引起干咳。“地平” 类降压药可引起踝部水肿。不能耐受者可换用 “普利” 类或 “沙坦” 类降压药,不要盲目使用补肾药和利尿药。踝部水肿是 “地平” 类降压药的常见副作用之一,主要是由于药物扩张血管,导致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引起的。如果患者出现踝部水肿不能耐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换用 “普利” 类或 “沙坦” 类降压药,或者联合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来减轻水肿。“洛尔” 类降压药可引起心动过缓,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洛尔” 类降压药通过抑制心脏的 β 受体,降低心率和血压。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心动过缓,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可导致低钾血症。如果出现了困乏、食欲差、双下肢无力乃至意识障碍等应该马上就诊。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钠排水,降低血压。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低钾血症,患者应定期检查血钾水平,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药物或补充钾离子。四、误区四:血压恢复正常以后就无需服药或自主停药
(一)错误观念的危害很多患者认为血压正常了,就代表高血压完全治愈了,不需要再服药了。这种观念是非常危险的。到现在为止,临床上对于高血压仍处于控制病情发展的阶段,很难治愈。因此,高血压患者是很难离开降压药的,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压。
较好的血压控制依靠降压药物浓度在体内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私自停药,那么药物浓度平衡就会被打破,血压就很容易失控。有些患者觉得,停药一段时间后,也没见血压升高啊。实际上,药物在体内代谢是需要时间的,在此期间内,患者可能觉得停药了血压也很正常,其实这依旧是药物效应的延续。这时如果停用药品,后面就会引发血压较大的波动,进而加重对血管和关键脏器的损害。
(二)正确的用药方法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药,不能自行停药。即使血压恢复正常了,也应该继续服药,同时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如果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了不良反应或者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五、误区五: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一)错误观念的来源确诊高血压后,医生一般会让患者从小剂量降压药开始,逐渐加量。很多人会不解,为何不直接大剂量迅速降压呢?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患者对高血压的恐惧心理,希望尽快将血压降下来。
(二)正确的降压原则其实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快越好。除了高血压急症必须快速降压外,一般情况下,应该缓慢、平稳地降压。从高血压降至目标血压,通常需要 3 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果违背了 “缓慢、平稳的原则”,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血压快速下降会导致身体各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尤其是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容易引起缺血性损伤。因此,患者在降压过程中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急于求成。
六、误区六:缺乏定期检查和自我监测
(一)定期检查的重要性目前尚缺乏对于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服药、定期检查,以便评价降压药疗效,监测靶器官损害。
检测服药方案血压控制稳定且达标者,每星期自测 1 - 2 天血压,每天早晚各 1 次,最好是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饭前,排尿后,规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如果血压≥135/85mmHg,应该及时就诊,并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检查靶器官损害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行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钾、钠、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和肌酐);尿液分析(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降压药的疗效,及时发现靶器官损害,调整治疗方案。(二)自我监测的方法除了定期到医院检查外,患者还应该进行自我监测。自我监测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和用药方案。患者可以购买一台电子血压计,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就诊。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该避免这些误区,正确认识降压药的作用和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以提高治疗效果,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和关键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