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蛇出洞”擒恶魔,1998年兰州市“8·9”特大凶杀案侦破始末

路之意 2024-06-19 10:34:01

1999年8月8日这天晚上,在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刑侦一队值班的是刑警靳得祥。这天的事情特别多,靳得祥被一个个电话弄得坐立不安。8月9日凌晨2点10分,他刚想喘口气的时候,电话机再次猝然响起一串急促的铃声。

电话是兰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打来的,下达了如下指令——你辖区东方红广场东口位置的东方红五交化商店门前发生一起抢劫案:事主被案犯捅成重伤,已被送往省人民医院抢救;案犯抢走了手机、传呼机、文件、人民币等物品。现命令你队火速派员勘查现场!

案情火急,靳得祥不敢迟怠,当即唤起值班刑警李巍、张春等三人,4个人驾车直奔现场。

案件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把时间往回推移两小时。

8月8日夜12时许,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东口东岗西路。这条马路白天也算得上是一个热闹处所,此刻已是午夜时分,人迹罕至,只有路旁人行道上棵棵大树的浓茂枝叶在夜风的拂动下发出轻微声响。寂静的夜幕中,出现了一个人影,渐走渐近,那是一个中高身材的中年男子,行色匆匆,腋下夹着一个黑色牛皮公文包。

他,就是我们要叙述的这个案件的被害人、甘肃省某部门副主任马世华。在这个位置上的干部,国家是配备小车的,平时出进可以以车代步。马世华平时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但是这天晚上因为事出偶然,他没有坐车,4小时前,他已经让他的司机小冯把车开回去了。就是因为这一偶然变故,竟然使他成为两名刑事犯罪分子作案的对象。

马世华行至东岗西路五交化商店门口时,眼前一晃,从路旁闪出两个人来,当道拦住了他。马世华驻步,定睛打量对方。这当儿,这场合,出现这样两个家伙,他知道肯定是来者不善。

对方也在打量马世华,他们显然对马世华的沉着有所畏惧,其中一个手一翻,亮出了一把匕首,朝前迈了一步,鼻音很重地开了口:“你,包给不给?”

马世华反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干什么的?”

持刀的那个家伙沉脸道:“嘿,这还用问吗?抢东西的!”

话音刚落,对方将刀一挥,刺进了马世华的胸口。同时,劈手夺过了他手中的公文包。两人随即拔腿就逃,转眼就不见影踪了。

接到指令的靳得祥等4名刑警火速赶至东方红广场,先去110巡警岗亭,向最先赶到现场的那几个巡警了解情况。巡警向他们简单介绍了群众报案和他们处置经过后,立即带领着前往现场察看。现场已是空无一人,地下留有一摊不规则的血迹,尚未完全凝固,在手电筒的光照下显出一种令人略略恐畏的褐红色。

几个刑警退至路旁的大树下,低声商议了几句,很快就对下一步的行动统一了意见:兵分两路,一路在现场访问群众,看是否有人留意到了与案件相关的情况;另一路立刻去省人民医院,向被害人或者医务人员了解情况。

靳得祥、李巍于凌晨2时30分许赶到了省人民医院,下车后直奔外科手术室。一位医生接待了他们,询问过来意后,告知说伤员现在已经陷入昏迷状态,不能说话。

这位医生于是向刑警介绍了伤员送进医院后的情况——伤员是凌晨1时由120急救中心的救护车送来省人民医院的。当时,伤员神志尚清,在医生的询问下,他告诉医生以下内容:他在东方红广场那里的五交化商店门口被坏人捅了一刀,坏人抢走了他的皮包,他叫马世华,他的弟弟名叫马世杰,电话是多少。马世华说到这里,就昏迷过去了。

10分钟后,马世杰和单位的同志赶到了医院。刑警立刻向马世杰了解马世华当天晚上的活动情况,可是马世杰说不上来,因为他没和哥哥在一起,事先也没有通过电话。

当天上午,该案情况传到甘肃省公安厅厅长那里。蔚厅长震惊之下,极为重视,当即将省厅刑侦处有关人员召来办公室,饬令火速赴城关分局了解情况,加强督办,侦破案件,缉拿凶手。省厅刑事侦察处处长朝维汉即刻命令大案科科长张家宁、刑警张军两人速赴城关分局了解情况。张家宁两人速去速归,立刻将了解到的一应情况写成书面报告,交朝处长核呈蔚厅长亲阅。

与此同时,兰州市公安局也决定直接参与该案的侦查。这样,这起案件的侦查班子就形成了“省厅、市局、分局三级刑警共同侦查”的格局,由此可见该案在甘肃警方心目中的分量和重视程度。

8月10日上午,从省人民医院传来消息:经全力抢救无效,马世华终因伤势严重而死亡。

抢劫案件上升为命案,办案刑警顿觉肩头的责任更加重大了,一个个憋足了劲,要把案犯缉拿归案。

专案组汇集了分局、市局和省厅的刑侦高手,众人随即又进行了分析。议来议去,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了,这个办法不一定有效,但是到这一步,也只有走这一步了。这个办法叫做“引蛇出洞”。

怎样“引蛇出洞”?说来也简单,就是从被害人被劫去的手机、传呼机上做做文章,由马世华的弟弟马世杰以马世华的名义打被劫的传呼机,指望得到回音,然后从通讯器材方面进行调查。

8月10日19时43分,开始实施议定的方案:城关分局刑侦一队副队长孟好宏让被害人的弟弟马世杰用136数字手机给马世华被抢劫的传呼机发了一个传呼。

传呼发出去后,刑警就陷入了一种常人难以感受的焦灼等待中。是否能够得到回电,成败在此一举啊!

1小时过去了,没有回电。

2小时过去了,桌上的那个136手机还是执拗地沉默着。

3小时过去了,仍未有反应。

在场所有的人都开始怀疑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了,失望的阴云越来越浓地映现在每一个侦查员的脸上。看来,这步棋走不通了,要考虑用另外的新招数来进行大海捞针式的查摸了。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发出了一阵悦耳的响声!

“来了!”好几个人几乎是同时发出了情不自禁的低声呼叫。

马世杰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抓起手机,按下了通话键,用轻而平静的声音呼叫:“喂——”

手机里传出的是一个显得明显生硬的有点沙哑的普通话:“是谁打传呼了!你是哪里!”

“我是兰州……”

可是,对方随即把电话给挂断了!不过,手机上已经留下来电显示,初步判断,那是新疆的一个固定电话号码。

线索,终于出现了!

在场的刑警都意识到应当立刻与新疆方面联系,迅速查‘明这个电话号码的机主情况。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刑侦一队副队长孟好宏当即给甘肃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处大案科科长张家宁打电话,一是通报情况,二是要求张科长通过他的协作关系马上与新疆方面取得联系,火速协查这个电话号码的机主情况。

当时,张家宁在自己家中,听孟好宏一说情况,喜不自胜,当即往新疆自治区公安厅刑事侦查处大案科科长靳鹏家中打电话,通报了案情,要求协查这个电话号码。

4小时后,已经熟睡的张家宁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所惊醒,电话是新疆自治区伊宁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打来的,通报情况说:经调查,该电话是伊宁市的一个住宅电话,他们已经连夜开展对于该住宅内人员情况的秘密调查。

张家宁立刻将这一最新情况向省厅刑事侦查处处长汇报了。侦查处处长根据侦查特大案件的规定,也立刻向省公安厅领导作了汇报。公安厅领导指示:“加强与新疆方面的联系,务必擒回回电人;兰州我方应抓紧调查,力争从发案现场获取新情况。”

伊宁方面接下去的调查虽然进行得很顺利,可是所获情况对侦查案件却似乎并无可以立刻利用的价值:经查,伊宁的那个住宅电话的主人是一个哈萨克族人,此人最近并未离开过伊宁市,他家近日也未来过其他人员。

伊宁警方分析:从此人住宅打出去的电话可能不过是一种中转性质的形式,即掌握被害人传呼机的那个人(多半就是作案人)不敢直接对从马世杰的那个136数字手机打出去的电话回电,但他又想进行试探,于是就与这个住宅电话的主人联系,打了这样一个电话。至于此人跟掌握传呼机的那个人是什么关系,那一时就不好再作结论了。这样,伊宁警方对于此事的处置就不得不持非常慎重的态度,他们不便决定是否需要跟那个住宅电话主人直接接触,因为一旦打草惊蛇,所形成的后果有可能就是无法弥补的了。于是立即与兰州这边联系,征求处置意见。

甘肃警方经过研究,决定暂时不与住宅电话主人正面接触,要求伊宁警方继续对此情况进行秘密查摸。这事刚刚计议定当,8月11日上午10时许,马世杰的那个手机又响起来了。

按下通话键接通后,对方问:“喂!你是谁?”

马世杰按照刑警事先布置的回答:“你是谁?”

“我就是你昨晚打传呼机的那个人。”

“我就是传呼机的主人。”对方稍一停顿,问道:“你现在在哪里?”

“在哪里?在兰州呀。”

“在兰州哪里?在医院吗?”

“干嘛在医院?”

“你不是挨了一刀,受伤了吗?”

“受伤不假,但只是皮肉弄破了点,上医院缝了几针就回来了。”对方像是猛喘了一口气,稍停又问:“你报警了没有?”

“我干嘛报警?警察为弄破这么点皮肉的事都会搭理,吃饱了撑的?”

“你的手机、传呼机在我这里,你还要不要?”

“要啊!我就是想要才打传呼的。你现在在哪里?”

“我在乌鲁木齐。你想要手机、传呼机的话,拿8000元来。”

“我的手机、传呼机都是进口货,很贵的,我确实想要回来;但是,你要8000元那也太厉害了点,我拿不出这么些钱,再说要到乌鲁木齐去拿,还要路费,算在一起划不来啊!”

对方吭哧了一下:“那你说多少?”

“你降一点吧。”

“7000元。”

“太贵。”

“6000元。”

“太贵。”

“再不能降了。”

“你让我再考虑一下吧……唔,你说你在乌鲁木齐,我如果到乌鲁木齐后,到哪里去找你呢?”

“你到乌鲁木齐后,打这个电话,我会告诉你怎么联系的。”

通话进行到这里时,对方挂断了。

来电显示表明,对方所使用的电话正是被抢劫的那个手机。这样,就无法查清对方此刻所在的位置。

刑警进行了分析,认为对方既然怀有这样的贪婪之想,那就肯定还要来电话的。于是就如何敲定“赎回”手机、传呼机的事宜进行了缜密的研究,最后定下谈判方案:想要回手机、传呼机,嫌价钱太贵,要求降至5000元;由马世华的弟弟马世杰赴乌鲁木齐付款取机,对方必须保证其安全。

果然,对方只过了一个小时便又打来电话谈判。之后,在一天时间里,对方又打来5次电话,双方终于议定以5000元“成交”。8月11日下午,在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举行了一次高规格的案情分析会,会议分析后得出结论:犯罪嫌疑人在新疆。如此,是到收网捕拿的时候了。

专案组立刻派一个5人小组赴乌鲁木齐缉拿作案人,该小组由省厅大案科长张家宁、省厅侦查员张军、兰州市公安局侦查员胡江胜、城关分局刑一队副队长孟好宏、侦查员李巍5人组成;指定由孟好宏以被害人之弟马世杰的名义出面与嫌疑人联系。

8月12日上午,嫌疑人再次打来电话,马世杰以被害人的名义与对方约定:钱已借好,其弟马世杰将于8月14日抵达乌鲁木齐,届时再联系。

8月12日中午12点30分,张家宁等5名侦查员离开兰州,抵达西安后未出机场,一直等到晚上乘坐7点50分的飞机飞往新疆。一行人于当晚11点20分抵达乌鲁木齐,新疆公安厅刑侦处已经派车在机场等候了。

当晚,张家宁等人即向新疆方面通报了案情和准备实施的计划。次日上午,甘肃、新疆两地警方经过缜密研究,制定了行动方案:将与嫌疑人见面的地点定在新疆饭店的302房间,由孟好宏以马世杰的名义与对方见面。甘肃刑警胡江胜埋伏于302房间的卫生间内;甘肃侦查员李巍和新疆的3名侦查员埋伏于305房间,准备接应。考虑到嫌疑人可能会临时改变主意,要把见面地点改在饭店大堂里,又安排张家宁、张军和新疆的2名侦查员控制大堂。另外,新疆公安厅大案科科长靳鹏率3名侦查员控制饭店外面的马路。新疆公安厅刑事侦查处胡杰处长负责对这几路人马的统一协调、指挥。

一切安排妥当,只等疑犯钻套入网了。8月14日上午10点30分,孟好宏在新疆饭店302房间用饭店的电话拨打了被嫌犯所掌握的马世华的手机:“喂,我是马世华的弟弟马世杰……”

对方显然也在等候这个电话,忙不迭打断道:“你在哪里?”

“我已经到乌鲁木齐了,住在新疆饭店302房间。你这就过来吧,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对方略一停顿,吐出了一个“好”字,然后就关机了。

11点30分,一辆红色出租汽车驶至新疆饭店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个少数民族模样的年轻男子,一边打手机,一边东张西望。在饭店门外马路上监控的新疆侦查员马上锁定了这个目标。但是,他们并不能肯定这个男子就是嫌犯,因为走路打手机和东张西望这两点并不能证实此人就是他们要抓的那位。

那家伙站在饭店门口打完电话,可能感觉到什么地方似乎不对头,突然拦下了一辆出租汽车,上车就走。侦查员几乎没有考虑,随即也拦了一辆出租车尾随而行。前面那辆出租汽车行驶了30来米,突然停了下来。那家伙下了车,站在马路边向四周和饭店那里观察。侦查员的车也停了下来,见对方这副情状,判断十有八九就是嫌犯了。他们生怕被对方察觉了什么而一逃了之,于是假装穿过马路,就在靠近对方时,突然发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擒住。当场搜查,从他身上搜得手机一个,马世华的工作证、身份证、通讯录等。此人正是嫌犯!

审讯随即进行,嫌犯供述如下——

他叫库吾瓦·阿尼西,哈萨克族人,家住伊宁县天山乡,小学文化程度,不识汉字,1976年出生。1999年3月,库吾瓦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三四个月里走了卡尔支、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奎屯几地,有活就干,没活就转。1999年7月10日,库吾瓦转到了乌鲁木齐,在街上闲逛时结识了一个汉族青年。对方自称名叫李明,两人在一起待了一天。

1999年7月27日,库吾瓦作了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自主离开新疆的旅行。他买了一张火车票,上了507次列车,直奔兰州。他赴兰州的目的倒不是为了作案,而是听几个从甘肃过来的回族人说兰州找工作容易,工钱也高些,于是就决定去兰州碰碰运气。

谁知,情况并非如回族人所说的那样,库吾瓦到兰州后,转了个把星期,竟然没找到一份哪怕工钱极低的活儿。幸亏他身上还有一些以前打工时挣下的钱,吃饭是可以的,晚上就睡在火车站广场上。

库吾瓦感到意外的是在兰州他竟然与有过一面之交的李明不期而遇,对方也在火车站广场上转悠。两人一见如故,就待在一起了。由于李明的提议,两人就住进了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旅馆。住到第三天,李明开口向库吾瓦借250元钱。库吾瓦拒绝了,因为不知李明的底细,生怕这钱借出去变成“肉包子打狗”,要不回来。

李明借钱遭到拒绝,倒也没生气,说:“你钱也不多了。找不上活,怎么办?要不干脆咱们去抢!”

库吾瓦先有些吃惊,但李明又劝了一回,一颗心就骚动起来了,问道:“怎么抢?”

李明说:“抢人还不会?在晚上人少的地方、黑的地方待着,看见有人过来,凡是提着包包的,就抢。那里面准放着钱的。”

库吾瓦点头:“那就干一回吧!”

当天晚上,库吾瓦和李明就在马路上转悠着寻找目标,结果就在东方红广场那里发生了抢劫并杀害马世华的特大案件,作案者就是库吾瓦。

审讯结束后,张家宁即通过电话把抓获库吾瓦的情况向甘肃省公安厅领导作了汇报。

8月16日,库吾瓦被押解兰州。这起特大抢劫命案,仅用一周时间就告侦破了。

5 阅读:1449

路之意

简介: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展现哲思意韵、透析生活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