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战争最大误判:尼赫鲁根本没想到,我军会重兵反击

觅翠谈历史 2023-10-22 14:19:0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对印自卫反击战,是共和国历史中诸多战争中,开打的最离谱的一仗。甚至有传言说,主席想了三天三夜,都没想出来尼赫鲁当时究竟为什么要对中国开战。虽然这种坊间传言,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真是假。

但是至少有一点是非常能够确定的,那就是印度对我国开战这件事情,真的是非常的离谱的。我国在朝鲜战争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印度军队是由原英属印度殖民军所组成的,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是不可能打得过我军的。

(尼赫鲁)

因此,印度在对华判断的问题上面,一定是存在误判的。而这种误判是非常致命的,直接导致了中印战争的爆发,这也造成了尼赫鲁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那么,印度究竟对中国作出了什么误判,印度又为什么有底气和中国开战呢?

一、代号“胜利行动”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的前一年,印度次大陆内部还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也就是“果阿事件”,或者说是“果阿冲突”。这场小规模的军事冲突,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却是日后对印自卫反击战无法绕过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果阿事件)

在印度独立之后,虽然英国全面退出了印度次大陆,但是在印度次大陆上并非只有英国的殖民地。法国和葡萄牙,都依然保留了在印度的几座小型殖民地,例如本地治理,以及果阿。1954年,印度政府通过谈判手段从法国手里收回了包括本地治理在内的五座殖民地。

而对于葡萄牙所持有的果阿港等三座殖民地,印度尼赫鲁政府也试图通过相同的方式,来从葡萄牙手中收回。然而,葡萄牙当时的统治者是独裁者萨拉查,其本人和丘吉尔很像,都将自己国家的殖民地,看得比命还要重要。

同时,萨拉查也并非没有理智,他自持葡萄牙是北约组织的成员国,印度不可能通过武力手段从葡萄牙手里夺回果阿,因为如果印度军队武力攻击果阿的葡萄牙军队,就等于对北约宣战。

(萨拉查)

因此双方的谈判非常的不顺利,萨拉查认为如今印度的法理领土范围仅限原英属印度,而果阿从来都不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自古以来的葡萄牙领土”,葡萄牙开始统治果阿的时候,印度这个国家概念甚至都还不存在。

1955年,果阿就爆发了大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可见当时印度政府面对领土问题时的处理方式,仍然还没有脱离“和平”的总体范畴。但是这一切在1959年都发生了变化,我国爆发了西藏叛乱,而印度在其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

(果阿冲突)

印度政府在叛乱期间,一直都在试图驱逐达拉克地区的中国人,但是却始终没有成功。这个的时候,印度急需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来建立民族自信心。1961年,“果阿事件”爆发,印度发起了“胜利行动”,只用了不到26个小时就成功收复了果阿,结束了葡萄牙在此地的四百年统治。

不久后的联大会议上,葡萄牙要求印度归还果阿,但是被苏联否决。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表面上对印度的行动表达了不满,但是私下里却更加偏向于印度,甚至在私人场合抱怨:“印度真应该早上十年去做这件事情,这样大家就不需要试图让民众来理解这件事情了。”

事实上,“果阿事件”丝毫没有影响到美国的“南亚战略”,印度仍然是美苏争相拉拢的对象。这也使得,同时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捧着的印度,开始膨胀了。

(美军)

果阿收复的消息传回新德里之后,整座城市都在震动,尼赫鲁希望构建民族自信心的计划,非常的成功。就是有一点成功过头了,无论是印度的军队,印度的民众还是尼赫鲁本人,都认为印度其实还能够“更近一步”,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北方...。

二、印度的国家战略和尼赫鲁的战略误判

印度虽然在独立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成为了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头羊。但是印度这个国家的底层建构逻辑,事实上依然还是原英属印度的一个拙劣的仿品。

(肯尼迪和尼赫鲁)

印度政府在独立后几乎全盘继承了英属印度庞大的公务员体系,虽然国家最高领导人有了变换,哪怕国家政府都换了。但是这些原英属印度的公务员们的基本逻辑思维,是不会变化的,他们依然用一种几乎是坚不可摧的惯性能力,继续着原来英属印度的基本战略政策。

新德里的公务员们,仍然将中国的西藏看作为保护印度的重要缓冲区,他们也依然将全新的印度视作为南亚霸主的必然继承人。印度依然继承了英属印度的“印度版门罗主义”,控制了喜马拉雅山诸国,依然将“麦克马洪线”视作为中印两国的真正边界。

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以及国内穆斯林邦的问题上,印度政府依然还是采取了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无论是在印度来看,还是在国际社会看来,终究还是“印度自己的问题”。

(印度总统和印军将领考尔)

但是到了中印的边境冲突上,问题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印度此前从未对“印度外的国家”动武过,无论是中国还是葡萄牙。但是果阿事件却让印度看到了希望,印度政府认清了一个现实,在现阶段的美国“南亚战略”高于一切,无论印度政府做什么都能得到美国的支持。

如果印度公然进攻一个北约国家,美国都能够做到视而不见,那么和“美国的对手”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更应该举双手支持才对。而六十年代的中国,同样也已经和苏联交恶,这时的中国在全世界两大超级大国看来,都是敌人,那么印度就不需要担心太多的问题了。

同时,中国当时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样也不少,越战在1961年爆发,中国的大量精力被牵扯在了越南。中苏边境冲突也在持续进行,我国在北方边境陈兵百万,随时都要小心苏联的全面进攻。

(我军战士)

而此时的印度,已经尝到了武力的甜头,这个头一旦开了,就停不下来了。同时,印度在果阿的胜利,也被视作为整个印度民族的辉煌胜利,民族主义在印度国内高涨。虽然果阿事件暴露出了印度军队的大量不足,但是民众们不知道。

尼赫鲁政府也被汹涌的民族主义所裹挟,此时如果尼赫鲁政府作出任何对中国的让步,在印度民众眼中,都等同于“卖国”。

于是印度又开始了一轮几乎全盘复刻果阿事件的“对华战略”,先是国内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后是印度政府的附和,要求中国归还“侵占印度的领土”,之后就是中印边境上,哨所之间的摩擦冲突。

(印军直升机)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尼赫鲁断定,中国一定不会大规模对印发起军事行动。中印战争,将会被局限在“果阿事件”甚至更低的一个水平里面。

尼赫鲁曾经对印军的考尔中将断言:“中国军队如今的防御重点在东方,他们困难重重,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调动重兵,和我们争夺这些渺无人烟的高山和荒原。”这也成为了尼赫鲁一生中最大的战略误判。

因此,在良好的国际形势、民族主义的裹挟以及尼赫鲁本人的战略误判之下,印度政府单方面的展开了对我国的攻击,中印战争爆发。

(对印自卫反击战)

三、自食恶果

然而最终的结果,我们其实也已经都知道了,印度虽然主动挑起了中印战争,但是却并非是这场战争的最终赢家。考尔将军在中印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向尼赫鲁罗列了印度军队所面临的四大困难,但是都遭到了尼赫鲁的刻意忽视。

第一个困难,就是中印边境的气候实在是过于恶劣,印度军队根本就不可能按时进入攻击位置。

第二个困难,就是印度军队内的指挥系统非常的混乱,隶属关系也不明确,大家互相掣肘,很难完全发挥出印度军队的真实实力。

第三个困难,印度前线军队,后勤补给异常困难,缺少过冬的棉衣,缺少武器,缺少弹药,甚至缺少食物,不解决后勤问题,没法打。

(印军)

第四个困难,中国政府高层不是傻子,印度的小算盘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当时的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对印度有所防备,中印战争并不具备突然性。

而在中印战争真的爆发之后,考尔将军的这些担心,几乎全部都变成了现实。而印度也从“天之骄子”,变成了一个“国际笑柄”。

参考资料

刘红良.边界变移、认知差异与中印边界战争[J].南亚研究季刊, 2015(4):9

尹继武.单边默契、权力非对称与中印边界战争的起源[J].当代亚太, 2016(5):33.

张瑾.美国情报视野中的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J].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1(1):132-144.

0 阅读:0

觅翠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