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宫廷的一大特点就是北宋后宫的宫廷人员喜欢收养养女,“养女”这个特殊群体在北宋的宫廷里规模庞大,又默默无闻,这其中只有极少数人凭借养女身份的走向更高的位置。这些养女虽然身份上属于宫女,但是又不同于普通宫女,虽然北宋后宫养女的规模庞大是正规宫女的数倍,但是这个团体始终也没有被官方认可。
在中国“家国一体”的背景下,皇帝后宫无论是后妃还是太监、宫女都有可能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研究北宋时期特殊的养女群体,不但有助于我们分析北宋时期的宫廷制度,北宋后宫的女性生存状况。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北宋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养女对北宋政治制度的影响。
而宫廷人员如此大规模收养养女的行为,只在北宋的宫廷里出现,在北宋之前的汉唐和北宋之后元明清只有少数记载,都没有出现后宫如此大规模收养养女的情况。那么为什么只有北宋时期出现了收养养女的情况,这些养女又对北宋的宫廷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养女制度在北宋的兴起而北宋收养养女的风气有可能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佛教弟子喜欢收养子女。在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大力发展佛教。佛教在这时发展十分繁荣。而当时的佛教寺庙可以拥有丰富的田产,还可以免去徭役和税赋,所以大量人口转入佛教。
但是佛教人员要求清心寡欲,不近女色,没有婚姻和子女,所以许多遁入佛门的子弟,选择收养子女,加上到时许多帝王崇尚佛教,所以在皇宫中、王府、达官显贵家中流行开来,而在唐代,在唐中宗时期,具有高级女官收养养女的记载。到唐懿宗时期,唐懿宗的郭淑妃就收养了一名养女名兰英。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时代,北宋直接承袭五代十国的制度,在宋太祖时期,后宫还没有形成如此大规模收养养女的风气,主要由于太祖时期,后宫规模还比较小,对宫女的需求没有那么多。宋真宗时期签订了澶渊之盟,北宋社会环境逐渐趋于和平,宋朝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北宋的后宫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后宫的宫女需求不断增多。
在北宋时期,后宫的采选制开始衰落,后宫宫女严重不足,为了缓解后宫人员的不足,宫内会买入宫廷从宫外雇买的女子,这些女子的来源很杂,大部分都出身低微。这些被买来的女子与宫廷是终身雇佣关系,许多女子的一生都在后宫度过,最后成为了白发宫女。
不过在北宋时期,皇宫十分重视后妃的身世,而如果宫女的出身良好,会更受皇帝青睐。虽然采选制度没落,但是后宫还是会通过采选制度来挑选宫女,宋神宗时期的林美人就是因为出身良好,由采选进宫,后由仁宗后宫妃子冯氏收为养女,最后成为神宗的妃子,到北宋后期采选出身地位则会更高。
虽然北宋宫女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官方不愿意扩大采选规模,所以从民间雇买女子入宫,这个群体被
称为“私身”,可以认为是宫女的婢女。
虽然被买来的女子或者宫女、女官之间以母女称呼,但是这也只是一种习惯,双方更像一种利益契合。后妃利用养女进行争宠,女官和宫女收养养女来减轻负担,或者希望收养养女服侍自己,为自己养老送终。并非是传统收养伦理关系。
其实从古至今都有收养“养子”或者“养女”的现象,但北宋的收养养子和养女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利益攀附的上下级关系,在北宋的宫廷中宫廷养女分为养女和私身,前者主要由后妃收养,这些后妃收养养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争宠,这些养女也有可能从养女的身份一跃成为皇帝的后妃。
另一种则是叫私身,通常是被女官和宫女收养,这些私身进宫主要是为了承担宫里的劳务,是宫里的底层 宫女,但也有少数人成为女官或者是妃嫔,而一些太监宦官也会收养子,一般不会收养养女。而北宋北宋对后宫人员的进入和离开有着严格的限制,所以北宋后宫大都是女性。
二、养女制度在北宋的兴起在宋太祖时期,养女制度还没有大规模兴起,在宋真宗时期,收养养女的需求量大量增加,但是收养关系之间还有着严格的伦理因素,在宋仁宗时期,因宋仁宗的张贵妃就是由亲戚推荐入宫,进宫后认宫人贾氏为义母,张贵妃后来成为了宋仁宗的宠妃,完成了从“养女”到“贵妃”的身份转变,加上北宋的皇帝多风流,这种以讨好皇帝的收养养女的风气越来越盛行。
宋神宗时期的林美人和哲宗刘贤妃都是养女出身,宋徽宗的明节皇后刘氏,出身地位低微,后被女御林氏收养成养女,最后走到贵妃,死后被追封为皇后。林氏只是身份低微的女御,因推举刘贵妃得到晋升。宋徽宗第二任皇后郑氏出身贫寒,幼年被送到宫中成了了宫中养女后成为皇后。从这么多的养女晋升为皇帝的妃子,不管身份多低微的都会收养养女,可见在北宋宫廷收养养女的繁荣。
(宋仁宗赵构)
而“私身”的概念则起源于唐代的“私白身”,“私白身”是家奴的一直称呼,北宋的私身也出现于宋真宗时期,由于当时宫廷规模不断增加,经济得到发展,许多宫人寻求得到服侍,许多有地位的养母大多不止一个养女,而养母的地位关于养女的前途,私身们也会争取成为有权势女官的养女,以此获得更大的利益。
而相对于养女,许多宦官也会收养养子,养子也被成为“私身”,但是北宋时期,对宦官养私身有着严格的规定,每个宦官只能一个养子,如果被发现宦官收养了不止一个将会被处斩,所以相较于养女,宦官养子的数量远远少于养子,宫女收养养女也没有那么多限制,扩充的更快,人员更多。
虽然都属于后宫人员收养养女,但是私身和养女还是存在着一些区别,比如后妃收养养女主要是接近皇上,而私身大多是为了承担宫中的劳动,而从出身来看,私身往往出身低微,生于一般百姓之家。而养女很多都出身富商和官宦之家,受过良好的教养。养女通常是通过宫女采选进宫,私身则是后宫人员通过私自购买进宫。
而养女和私身都是跟从后妃和宫女生活,不算正式宫女也没有编制,也没有正式公职,虽然有是少数人员可以获得公职,或者直接晋升为嫔妃,但是在漫长的过程中,在大部分养女和私身都是宫中的编外人员,无法承担起宫中正式人员的工作。
养女和前朝宫人一样,会一直留在宫中,同时又有新的养女不断宫 。所以养女群体在后宫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已经成为正式宫女的数倍,成为了宫廷的巨大的开销。
三、养女制度在北宋的没落因为后宫私自购买私身的行为并不合法,但是出于维护后宫利益,维持后宫的运作,统治阶层一直在放任这种行为。直到北宋末年,金人入侵,北宋灭亡,北宋宫廷也不复存在。而在北宋宫廷里盛极一时的“养女制度”也随之消失了。
在北宋的宫廷里,许多“养女”虽然是采选进宫,但是其地位更像是进宫的秀女,不但不用进行体力劳动,还有专门的人照顾,她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提升自己,或者服侍养母,已获得亲近皇帝的机会,以到达成为皇帝妃子的机会。
但“私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们进宫本身就是为了代替劳动,所做的工作要看“养母”是什么职位,如果所跟女官是负责司宾,那么私身就负责布置宴会。如果所跟女官是负责御膳房,那么私身就负责制作菜品。而北宋宫廷有教宫女学习的规定,不但叫识字,还好学习女德女工等知识,所以北宋宫廷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不过因为后宫的斗争激烈,“养女”“私身”,许多养女本来就是嫔妃之间互相争宠的工具,进宫后会面临着严重的明争暗斗。如果“养女”的附庸失败了,养女和宫人也会遭受牵连,失败的一方,轻则被逐出宫廷,重则则会受到中法,或者自缢身亡。如宋哲宗的孟皇后就因为被陷害,宫人全部被关入大牢。有的被斩掉腰,有的被割掉舌头。
而“私身”待遇本来就不如养女,有的甚至不如宫女,体罚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私身为了在养母面前争宠,甚至会闹出人命,而且后宫等级森严,许多私身因出身低微,在后宫很难获得出头的机会。加上严格的宫规限制,大部分成为身份低微的人员,老死在宫中。
不过为了减少宫廷开支,少数私身和养女群体可以获得出宫的机会,有的养女跟随公主出嫁,有的养女被皇帝赏赐给大臣,有的养女出家修行,有的养女出宫后,还可以嫁人,获得新的人生,不过命运最悲惨不是孤独终老的养女,而是靖康之耻后北上的宫女。
而许多皇帝生活奢侈,宋徽宗即使在出逃的时候,也不忘吟诗作赋,纵情享乐。虽然宋钦宗生活节俭,但是由于无能指挥,宋钦宗听信小人的谗言,在宋兵还可以抵抗的情况下,宋钦宗开门投降。最终北宋被金人所灭,北宋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迎来了靖康之变。
宋钦宗与金人签订协议,大量后妃、公主、宫女及宗室人员近千人被送入金营,而且金人要求必须是处女,所以大量保持处子之身的宫女被挑选出来,然而宋朝赔偿不起金人的金银数额,只能拿后妃,宫女,百姓去抵债。金人严密搜刮1万多名女性送入金营,北宋王朝走向灭亡。
而在靖康之耻后,金人扶持张邦昌为帝,出来十几名后妃加上宫女赐给张邦昌,剩下的宫女和养女除了被金人淘汰的,剩下的全部北上。金人再度南逃,宋高宗听闻金人南下仓皇出逃,跟随高宗的宫人大乱,分别往不同方向出逃,就这样,在北宋盛极一时的养女制度就这样四分五裂,养女惨死他乡。北宋规模庞大的养女群体,就这样消失了。
而在南宋再也没有形成这样规模的养女群体,一是因为要减少后宫的开支,减少后宫的膨胀,而是南宋规模不及北宋,不需要这样多的养女。在其他朝代养女也不会像北宋这样地位,养女相当于储妃,所以后宫妃嫔也就不会花心思去培养养女了。
总结北宋养女现象的大规模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社会背景、后宫需求等多种因素,而在北宋时期,由于宫廷不愿意扩大采选规模,所以为了补齐宫女的空缺,许多女官选择私自以“养女”的名义来挑选宫外女性进入后宫进行劳动。而许多妃子也可以与皇帝相处机会更多,以“养女”的名义培养自己是势力。
养女制度是北宋对唐代和五代十国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因北宋势力不断强势而不断发展壮大,给北宋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而养女群体的灭亡也跟随北宋的灭亡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参考资料
《宋史》
《通鉴纪事本末》
《东都略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