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癌症的征途上,患者和家属往往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疗知识,更需要的是正确的信息和决策的指导。《抗癌必修课》正是这样一本能够伴随并且引导读者在抗癌之路上前行的书籍。”本期,【肿瘤资讯】将带来《抗癌必修课》的主编团队王碧芸教授和薛俊丽教授,以及编者团队邢锐教授和石燕教授的采访,倾听他们在编写这本书时的心路历程。
凝聚医者仁心,传递抗癌真知
搭建科普桥梁,指引患者前行
王碧芸教授:在编写《抗癌必修课》这本书的过程中,作为主编之一,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意识到肩负的责任重大。这本书是众多专家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不仅是对医学知识、临床治疗的深入探索和总结,更是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巨大的帮助和科普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汇集了癌症患者以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并且邀请了20多位青委会的专家,结合了临床实践的经验,共同参与编写、审校,并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良医汇编辑出版,兼顾了专业度和通俗性,能够使患者和家属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找到指导的方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得力助手,为癌症患者和家属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薛俊丽教授: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抗癌必修课》这本书的组织编写和审校,以及整个出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作为一个医生也深刻地了解到,从一个系统的角度做科普,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去组织、去编写。
深入临床,洞察患者需求
全面解答,点亮就医之路
薛俊丽教授:我觉得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抗癌必修课》这本书非常、全面,回答了大多数病人在我们临床工作当中,对于肿瘤主要的一些顾虑以及常见的疑问,比如说我最常碰到的就是肿瘤患者一般在手术之后、化疗之后问要吃啥喝啥。这本书系统地从饮食、运动、心理、家属的陪伴、支持等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病人这些问题。
第二个方面,其实对于医生来讲,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因为每天我们在门诊也好,或者在病房也好,面对的病人群体大差不差,提出来的问题也是比较类似的。所以有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很多时候我可以跟病人讲,您可以深度阅读一下《抗癌必修课》这本书。“如果说常规的问题您能在我这找得到答案,那么这本书的答案比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要专业全面;如果您找不到答案,那您可以继续跟我们去深入做一些更多的探讨。”所以这本书对于临床常规患者的患教和科普常见问题的解答,都填补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个空白,所以这是这本书出版和我们这部分工作的一个最主要的意义。
王碧芸教授:在医疗实践当中,我们经常目睹患者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在治疗过程中遭遇曲折,甚至因此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非常令人痛心。因此,面对大众尤其是患者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我觉得越多越好。
目前网络上关于患者教育的信息参差不齐,而那些能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全面覆盖了医院的选择、就医的流程、心理调试以及治疗前准备的方方面面的科普读物更是稀缺,《抗癌必修课》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汇集了众多知名三甲医院肿瘤学家的丰富经验和智慧,以科学、权威、易懂的方式呈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这本书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肿瘤知识,更以其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肿瘤,从而在抗癌的征途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通过阅读这本书,患者和家属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支持,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弥合信息鸿沟,确保患者理解
强化院外关怀,提升健康管理
邢锐教授:这本书确实给我们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因为这本书包括了众多的肿瘤学科,是肿瘤学界众多的专家亲力打造的一本书。医患之间对于肿瘤的整个发生和发展,包括治疗是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的,所以说进行书籍汇总的这种科普,实际上对于我们广大的患者,对于认识肿瘤,然后包括对于肿瘤治疗的选择是非常有帮助的。
石燕教师:《抗癌必修课》我觉得不仅是肿瘤患者,包括患者的家属,应该是人手一本的必修课。因为其实我们也都知道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但是实际上我们患者在医院的时间可能只占到整个生活时间的1/ 10,甚至不到1/ 10。我们现在对肿瘤的治疗也是希望把肿瘤变成一个慢性病,除了在医院接受一些抗肿瘤治疗之外,患者面临的更多的时间都是独自和家人在家里的一个时间,或者在工作岗位的时间,那他们其实无疑会面对很多很具体、很琐碎而且很细致的问题,那这些问题其实患者没有更好的一个途径,他们不可能天天去门诊,也不可能天天打医生电话去问。这些问题我们相信患者和家属都可以从《抗癌必修课》中得到一定的指引。
在面对癌症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最需要的是希望和信心,他们的每个选择和决定也都充满挑战。《抗癌必修课——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实用宝典》就是这样一本伴患者前行的书,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答患者关心的问题,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癌症的相关知识,从而能更有信心地面对治疗和康复之路,将实用的知识和温暖的关怀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让我们携手同行,直面癌症,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