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石是对封狼居胥的再复制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2-25 16:41:28

文 / 子玉

欲保秦拢,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河西和西域对于弱化草原势力、保卫中原的战略是同等重要,这是汉武帝通过开拓性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得出的最佳战略,东汉只是复制粘贴而已。

永平十五年(72),耿秉上书汉明帝,请求重启西域战略,建议汉明帝出兵天山,歼灭北匈奴在西域的有生力量,然后再以外交方式整合西域资源,最终达到断匈奴右臂的目的。

此时的东汉王朝经过多年的休养,已经基本修复了战争造成的创伤,经济水平得以恢复,有向匈奴亮剑进而经营西域的资本。

次年(73),东汉朝廷派出四路大军对草原匈奴本部和西域同时进行用兵,此次出兵,窦固部是主力,目的是消灭北匈奴在西域的南呼衍王兵团,其他更多是牵制草原上的匈奴主力助力窦固的行动。

窦固与南呼衍王军队在天山遭遇,两军大战一场,匈奴大败,扔下千余具尸体。窦固乘胜追击,一直追到蒲类海,占领了南呼衍王的老巢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

接着就是,窦固派假司马班超出使西域各国,以军事胜利促进外交的开展,以达到整合西域资源换取西域诸国归附的目的。

永平十七年(74),汉军再一次用兵西域,不仅清除了南呼衍王在天山一带的残兵,更是一举打败了车师后国,达到了车师后国和车师前国同时向汉军投降的战略目标。

战后,东汉朝廷重新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以陈睦为西域都护,以耿恭和关宠分别为戊、己校尉,分别驻扎于车师后国的金蒲城和车师前国的柳中城。

可见,东汉在这一阶段的战略重心是整合西域资源,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从侧面牵制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势力。

但匈奴肯定明白西域对于自己的战略意义,于是在公元75年,窦固的主力部队刚撤出西域之后,匈奴左鹿蠡王就率领两万匈奴铁骑,直逼车师后国。由于汉军主力已经撤出,车师国在匈奴重兵压境的情况下只能投降匈奴。

在匈奴持续用兵西域以及西域多数国家被匈奴裹挟进战争的情况下,西域都护陈睦、己校尉关宠战死,戊校尉耿恭虽然被及时赶来的汉军成功救出并安全回到洛阳,但帝国在西域构建的管理体系也一朝崩溃。

在遭遇重创的情况下,汉章帝最终决定,撤销西域都护府,放弃对西域的经营。公元77年,东汉撤回了驻扎于伊吾卢城的屯垦部队,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彻底流产。

但班超却被南疆诸国强行留了下来。此后,班超就以外交手段在西域诸国中合纵连横,继续构建东汉帝国在西域的朋友圈。

班超的路注定很难走 图源/剧照

在没有军事作为辅助的情况下,班超这条路注定走的是无比艰难,步步惊叹,因为,只要北匈奴依然强大,北疆诸国就很难被整合进东汉势力圈层。所以,班超在西域的外交动作还得需要朝廷军事上的配合,只有在军事上打垮了北匈奴,班超在西域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也就是说,外交西域和用兵匈奴其实是相互配合互相影响的,必须得同步进行。

由于常年用兵以及草原生存环境的恶化,北匈奴内部投降汉朝的现象就成为了常态化,比如,建初八年(83),北匈奴大人稽留斯就率三万余人到五原郡向汉朝投降。据统计,在公元83年到85年这个时间区间内,投降汉朝的北匈奴人就高达七十三批。

章和元年(87),北匈奴又遭到了鲜卑人的致命性打击,优留单于也在此役中被杀死。在遭遇重创的情况下,屈兰储等五十八个部落共计二十八万人投降了汉朝。

次年(88),北匈奴更是遭遇了大面积的饥荒,许多人都逃到了南匈奴。在北匈奴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南匈奴敏锐嗅到了落井下石的机会,于是,南匈奴的休兰单于果断向朝廷上书,请求对北匈奴采取军事行动。窦太后力排众议,同意了休兰单于的请求。

接着,朝廷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将、班固为中护军,于永元元年(89)六月,率领包括北军五校和黎阳、雍营、边郡十二郡在内的八千精锐骑兵,三万名南匈奴骑兵,八千名羌族和乌桓的骑兵,共计四万六千人,正式对北匈奴亮剑。此外,北伐军还配备了一万三千两的辎重车。

此战,汉军兵分三路——

窦宪和耿秉率领八千汉骑兵和南匈奴左谷蠡王的一万骑兵,从朔方郡的鸡鹿要塞出发;

南匈奴休兰单于率领一万南匈奴骑兵从满夷谷出发;

度辽将军邓鸿率领八千名羌兵和乌桓兵以及南匈奴左贤王的一万骑兵从九原郡的稒阳塞出发;

三路大军约定在涿邪山会师,一举荡平北匈奴。

在侦查得知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之后,窦宪派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南匈奴左谷蠡王、右呼衍王率领一万骑兵前往稽落山和北匈奴决战。

此役,汉军大破北匈奴军,斩首一万三千余级,俘虏多人,并俘获牲畜百万头。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北匈奴小王裨将等纷纷向汉军投降,包括温犊须、日逐、温吾等八十一部共计二十多万人。

战后,窦宪和耿秉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写了《封燕然山铭》一文。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熙帝载兮振万世。”

满满的都是豪情壮志。当年的霍去病在狼居胥山有多英雄,如今的窦宪和耿秉就有多激动。

这是汉军出塞三千里,横绝大漠,穿越盐碱地带,与北匈奴多次交战才取得的战绩。

当然,窦宪和耿秉的军功也是建立在北匈奴衰落、遭遇自然灾害,且没有雄主坐镇的情况下的,属于顺势作为。

战后,窦宪不仅被赦免了刺杀窦太后情夫刘畅的死罪,更是被提拔为大将军,位列三公,一时风头无两。

窦宪以军功升任大将军 图源/剧照

次年(90)七月,窦宪坐镇凉州,继续指挥汉军对北匈奴进行打击。南匈奴的左谷蠡王率领八千南匈奴骑兵出鸡鹿塞突袭北匈奴。此战,北匈奴被斩杀八千余人,数千人被俘虏,其中就包括北匈奴单于的阏氏。

无奈,北匈奴单于只能远遁今微山(阿尔泰山)残喘,在对剩余力量进行整合之后,也只剩下了不足两万人。

为了彻底解决北匈奴问题,窦宪于永元三年(91),继续对北匈奴用兵,任命右校尉耿夔为主将,司马任尚、赵博为副将,出居延要塞,向金微山挺进。汉军出塞五千里,在金微山对北匈奴发起强攻。此战,北匈奴被斩杀五千多人,就连他们的太后也被汉军所俘虏。

此后,北匈奴彻底消失于历史,东汉帝国成功解决了北匈奴问题。

接着,班超在西域的行动也就比较顺利了,他先是挫败了贵霜帝国的远征,接着又接受了北疆龟兹、温宿、姑墨的投降,并于公元94年,率领龟兹、鄯善等八个西域国家的联军打败了焉耆国并斩杀了焉耆王。

以打败焉耆国为拐点,西域五十余国正式归附了东汉王朝,帝国的影响力甚至一度延伸至波斯湾、黑海和地中海一线。

是的,班超的功业是被窦宪的军功间接成就的,但如果没有班超在西域的外交努力,窦宪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打败北匈奴。

本质来说,外交和战争本就是政治的两种表现形式,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

外交适用于西域;军事适用于匈奴本部。

当东汉王朝用胜利证明了帝国的实力并重创匈奴势力之后,西域诸国就只剩下了站队汉朝。

因为,他们本就是中间势力,谁强跟谁混。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4

子玉的史无边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