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行业分析师开始公开质疑对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巨额投资是否会带来回报,对GenAI讨论也开始出现怀疑。在高盛研究公司的一份报告中,批评人士表示,除了编写数字助理(Copilot)和聊天机器人之外,缺乏“杀手级应用”是最紧迫的问题,而数据可用性、芯片短缺和电力问题也构成了阻力。当然,许多人仍然看好GenAI对商业和社会的长期前景。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对GenAI的大肆炒作无疑吸引了大众注意,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世纪之交的互联网繁荣和随后的泡沫破裂的人,包括随后云计算和智能手机的兴起,这是由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和苹果iPhone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推出。
2010年代初的大数据热潮是又一个对科技的热捧,用1999年Michael Lewis那本颇有启发性的书中的话说,硅谷对持续不断的技术革新的执着,最终以Hadoop作为“新事物”的加冕而告终。在Hadoop崩溃之后(一开始是缓慢的,然后在2019年突然崩溃),大数据微妙地改变了方向,人工智能成为了热门的新事物。其他几个新事物也在这一过程中勇敢地赢得了关注和风险投资——区块链将改变世界!5G将加速边缘计算!自动驾驶汽车即将到来!但似乎没有什么能真正获得关注,大数据世界在传统机器学习方面取得了渐进式的进展,同时也在思考这些新奇的神经网络到底有什么用。
GenAI是最新的新事物。也就是说,直到OpenAI在2022年底推出了一种名为ChatGPT的新型大型语言模型(LLM)。从那以后,神经网络驱动的人工智能,尤其是基于Transformer网络的GenAI的炒作程度,让人想起了之前的科技重大时刻。值得指出的是,其中一些重大时刻被证明是真正的拐点,比如移动和云,但其他技术突破的失败教训花了好几年才变得明显。
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五年后,我们将把GenAI应用于哪些领域?其中一个声音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走上5G和区块链的道路,正是高盛(Goldman Sachs)。高盛研究通讯(Goldman Sachs Research Newsletter) 6月号的一篇广为阅读的报告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花费太多,收益太少?》,编辑艾莉森·内森思考人工智能是否会成功。
她写道:“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公司、行业和社会的前景继续受到吹捧。未来几年,领先的科技巨头、其他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将在资本支出上投入约1万亿美元,包括对数据中心、芯片、其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电网的重大投资。”但迄今为止,这笔支出没有什么辉煌战绩可显示的。
内森采访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ron Acemoglu,Acemoglu表示,人工智能能够自动化的任务中,只有四分之一会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自动化。总的来说,Acemoglu估计,在10年内,只有5%的任务将实现自动化,在此期间,美国的整体生产率将提高不到1%。
Acemoglu告诉内森:“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科学发现、研发、创新、新产品和材料测试等过程,并创造新的产品和平台。”“但考虑到当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重点和架构,这些真正的变革不会很快发生,而且在未来10年内可能很少(如果有的话)。”
Acemoglu说,通过提高数据和GPU这两个核心成分的产量来加速GenAI的发展可能行不通,因为数据质量是等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说:“在下一代GPT中加入两倍数据,可能会提高它在进行非正式对话时预测下一个单词的能力,但这并不一定会提高客服代表帮助客户解决视频服务问题的能力。”
适合训练GenAI模型的芯片短缺是高盛对GenAI持悲观态度的另一个因素。这让英伟达受益匪浅,在截至4月28日的季度中,该公司的收入增长了260%以上,达到260亿美元。这帮助它的市值超过了3万亿美元,加入微软和苹果,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高盛全球股票研究主管Jim Covello在简报中写道:“如今,英伟达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够生产驱动人工智能的GPU的公司。”“有些人认为,来自半导体行业或超大规模企业(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的英伟达竞争对手将会出现,这是可能的。考虑到芯片公司在过去10年里一直试图推翻英伟达在GPU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与我们今天的处境相比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Covello说,训练和使用GenAI的巨大成本阻碍了GenAI最终可能带来的生产力或效率的提高。
他写道:“目前,人工智能在提高现有流程(如编码)效率方面显示出了最大的希望,尽管对这些效率改进的期望已经下降,而且利用这项技术解决任务的成本远高于现有方法。”
Covello在智能手机刚问世时是半导体分析师,他从技术创新中获得了一些赚钱的经验。例如,他说,智能手机制造商承诺将全球定位系统(GPS)集成到手机中,他们的路线图被证明是有先见之明的。
他说,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可比的路线图”。“看好人工智能的人似乎只是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用例会激增。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问世18个月后,还没有发现一个真正具有变革性的应用,更不用说成本效益了。”
最后,训练LLM和其他GenAI模型所需的功率必须考虑到投入产出等式中。据估计,人工智能目前消耗了全球约0.5%的能源,预计这一数字在未来还会增加。
“随着每个人都在追逐人工智能浪潮,公用事业公司正在应对数百个对大量电力的需求,但最终只有一小部分需求会得到实现,”三叶草基础设施(Cloverleaf Infrastructure)联合创始人、前微软能源副总裁Brian Janous说。
Janous说,去年等待并网的电力项目的总容量增长了近30%,目前等待时间从40到70个月不等。由于有如此多的项目等待供电,寻找更多电力来推动人工智能培训的数据中心将成为“不容易的目标”。他说,美国需要扩大电网规模,以应对预期的电力需求增长,但这不太可能以低成本或高效率的方式实现。“不幸的是,美国已经失去了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能力——这项任务更适合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而不是21世纪30年代的美国,”Janous说。“所以,这让我有点悲观。”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感到悲观。高盛资深全球经济学家Joseph Briggs是对GenAI技术持乐观态度的人之一。Briggs在反驳Acemoglu的文章中估计,GenAI最终将使25%的工作任务实现自动化,并在未来十年内累计提高美国9%的生产率和6.1%的GDP增长率。更重要的是,GenAI不仅会自动化一些目前由人类完成的现有任务,还会刺激新任务的创造。
他写道:“人工智能探索任务的完全自动化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发生,这可能会为每位工人每年节省数千美元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的成本也往往会迅速下降。鉴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成本节约应用可能会遵循类似的模式,而且一旦应用程序开发出来,部署的边际成本可能会非常小,我们预计人工智能的采用率和自动化率最终将远远超过Acemoglu估计的4.6%。”
Kash Rangan是GenAI的另一位信徒。在接受高盛编辑内森的采访时,这位资深股票研究分析师表示,他对GenAI的创新速度感到惊讶,并对云计算巨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印象深刻。他承认,GenAI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杀手级应用,就像ERP主导了上世纪90年代、搜索和电子商务主导了本世纪头十年、云应用主导了2010年那样。
“但考虑到每个计算周期都遵循所谓的IPA进程——首先是基础设施,其次是平台,最后是应用程序,这并不奇怪,”Rangan说。“人工智能周期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因此找到杀手级应用需要更多时间,但我相信我们会到达那里。”
他的同事Eric Sheridan也持乐观态度。“因此,这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仍在发展中。但在公司活动或开发者大会上观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展示,而不为其长期潜力感到兴奋,这是不可能的。”Sheridan表示:“虽然我永远不会说我不担心没有回报的可能性,但我现在并不特别担心,尽管如果在未来6-18个月内没有大规模的消费应用出现,我可能会更加担心。”
GenAI的期望仍然很高,目前最大的问题是GenAI的回报率是否会在大多数人失去耐心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