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是秦国的鹤,你道是怎样的一只鹤?它是我大秦锐士饮血的秦剑铸成的,内仗金器,外依火精。五行之中霸占金与火,便注定,我大秦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想必看过富大龙《国家宝藏》的朋友都会被富大龙的精湛演技所折服,那舍我其谁的霸气,那气吞万里的豪情,将中国历史上开万世基业的第一位皇帝的形象演绎的无比生动。在节目中,富大龙面对燕太子丹的质问,富大龙饰演的秦王嬴政只说了一句“母亲,她只要情人,不要我”,就让人心生痛楚,瞬间就理解了一代帝王的无奈和孤独。
的确,遍览史料,我们会发现秦始皇无比孤独,是真正意义的孤家寡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其生平和事迹在史料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但关于他是否立有皇后的问题,却完全是个空白,也就是说秦始皇根据本没有立过皇后。
根据现有的史料分析,秦始皇在位期间并没有立过皇后。尽管秦始皇有三十多个子女,但关于他们的母亲,即秦始皇的妻妾,在史料中的记载非常有限,甚至没有留下关于皇后的具体信息。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的皇帝。他13岁登基,22 岁亲政,之后平定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第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大帝国--秦朝。但是,这样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在他一生长达37年的统治中却没有立过一位皇后。
在封建时代,王后不仅是皇帝的正室,更是国家的象征和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她代表着皇族的脸面,肩负着传承皇嗣的重任,同时在政治上,皇后也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的存在具有平衡朝政、维系皇室和贵族间关系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出于传统的礼制,还是出于政治的需要,皇帝立后通常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秦始皇却迥然不同,他的个人选择和政治权衡,似乎在这个层面上表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思想和行动。
秦始皇终身未立皇后的事实,在中国古代帝王制度和宫廷生活记载中极为少见,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猜想和诠释。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始皇帝的一生经历,我们会发现其终生不立后的决定并非偶然。
首先秦始皇身上原生家庭的影响非常之重,其母赵姬放荡生活和不端行为,在秦始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据《史记》记载,赵姬在秦始皇即位后仍不收敛,甚至与大臣私通,生下私生子,这些行为让秦始皇感到极度羞耻和愤怒,最终导致他发配吕不韦,杀死嫪毐,以及将母亲驱逐出咸阳。如此动荡的家庭背景,不仅严重打击了秦始皇的自尊心,也可能导致了他对女性,尤其是后宫女性的不信任和反感。这种情感创伤可能使他难以与任何女性建立起亲密关系,更不用说在政治和家庭层面上给予她们高度的地位和权力,即立后。
从本人的性格来说,始皇帝应该是个眼高于顶的人,实际上他所创对于皇后的要求可能极高。秦始皇自视为“始皇帝”,他的个人抱负和对权力的掌控欲望都超越了常人,可谓是前无来者。因此,他希望皇后的地位不仅是皇室的象征,更应该是道德与智慧并重的典范。但秦始皇后宫多为征服六国后所获佳丽,在他的眼中,这些妃嫔都是亡国之人,未能展现出应有的节操和尊严,无法达到他心目中“母仪天下”的标准,这些观点使得他无法从后宫中选择出一个合适的“始”皇后人选。
始皇称帝之后的功之心更盛了,为了能够让他创下的基业万世长存,他萌生了追求长生不老的心思。并这一追求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思想和行动。他派遣徐福前往东海寻药,对炼丹术和方士的深信不疑,表明他对宫廷生活和后宫事务的关注相比长生不老的追求来说,显得相对次要。秦始皇一生之中,对于权力和政务的追求似乎远远超过了对个人情感和家庭的重视,这可能是他未立皇后的又一重要原因。
秦始皇对于统一六国后的治国策略和政治理念也有极高的要求。他不仅立志要巩固国家的统一,还推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深远的治国策略和政治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秦始皇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朝廷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
秦始皇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以加强对新统一地区的控制和融合 。
秦朝承认百姓土地私有,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规范市场,重农抑商,扶持农业发展 。
实行了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的策略,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统一 。
秦朝制定了严密的法律,以保证政治制度的实行,加强统治全国 。
秦始皇时期,对外进行了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的军事行动,并修建了长城等防御工程 。
秦朝的政治理念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法家思想、封建制度和整齐勤劳的政治风气等方面 。
在此背景下,立后之事自然不被视作优先事项。秦始皇似乎更愿意把精力用在国家大事上,而非后宫的个人情感和家庭构造上。
因此,秦始皇终生未立皇后似乎并非不可理解,做为千古第一帝,不管是由于他的心理创伤、对于皇后的高标准、对长生不老的迫切追求,似乎都远不及他对实现治国理念的不懈追求这一崇高理想。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揭开这些谜团,但通过对他生平和时代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贴近地理解这位千古一帝的复杂个性和他所统治的帝国之独特性。对其个人选择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秦始皇本人,而且对了解秦朝历史、甚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