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大雪,“大雪不冻,惊蛰不开”,今冬冷不冷?看农谚咋说

农民说农 2023-12-01 23:54:17

大雪,二十四节气的第21个节气,它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每年大雪节气的时间在12月6日-8日交节,今年(2023年)是12月7日。

大雪节气到来之后,温度进一步下降,降水也有所增多。古书中记载“大雪,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降雪也比较多,但是,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大雪节气期间,多地不一定会出现降雪。

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不少朋友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时间都到了12月份了,大雪节气也快到了,可是当地的温度依然很高,别说降雪了,降雨的影子都没见,难道今年冬天不冷吗?该冷不冷,该下雪不下雪,预示着什么?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关于大雪节气,大家常听到的一句农谚就是“大雪不冻,惊蛰不开”,什么意思呢?

“大雪不冻”指的是到了大雪节气,土壤还没有上冻,或者河流还没有结冰。说明大雪节气温度相对较高,没有那么寒冷。

“惊蛰不开”指的是到了惊蛰节气,上冻的土壤、河流,还没有化冻,或者该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植物还没有开花。说明惊蛰期间温度较低,没有回暖。

从农业种植的角度详细分析,以小麦来举例,大雪节气的时间在12月上旬,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多地温度还处于0度以上,没有进入0度以下,土壤没有上冻。

不过,也有一些地区,会出现降雪天气,夜晚温度低于0度以下,土壤上冻,到了白天后,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化冻。

此时小麦处于苗期,已准备进入越冬期,对于小麦来说,如何预防冻害,让其安全越冬是管理重点。

如果当地12月份温度较高,一方面,会导致小麦出现旺长,增加了发生冻害的概率。另外一方面,病虫害也会增多,让小麦形成弱苗,降低自身的抗逆能力,同样会增加冻害的概率。

如果当地12月份期间,该冷的时候冷,该降雪的时候降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小麦旺长和病虫害的危害,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提高安全越冬的能力。

老话常说“瑞雪兆丰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对于小麦以及其它冬季作物来说,冬季期间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因此,“大雪不冻”并不完全是好事。

再来说“惊蛰不开”。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3个节气,时间是每年的3月5日-6日交节,对于黄淮海多地来说,温度已回暖,小麦也将要进入返青期。

如果此时土壤还没有化冻,温度相对较低,无法达到小麦返青的条件(其它植物也是如此),延缓小麦返青的时间。一方面,增加了小麦发生冻害的概率,另外一方面,后续小麦的拔节、扬花、灌浆等都会延迟,进而影响成熟收获,或会降低产量和品质。

老话说“惊蛰始,万物生”,惊蛰节气到来之后,气温回暖、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如果出现了“惊蛰不开”的情况,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现象。

除此之外,“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大雪节气期间,如果温度过高,那么到了次年春季时,就会出现倒春寒。倒春寒属于农业灾害,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农谚“大雪不冻,惊蛰不开”有了一定的了解,单从本篇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大雪节气期间,如果温度较高,并不是好预兆。

今年冬天冷不冷?

都到了12月份了,温度还在5-15度之间,今年冬天咋回事?不冷吗?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

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形成,强度为中等(强度在1.5°C至2°C之间),预计指数峰值出现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

受此影响,预计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不过,南方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和雨雪冰冻天气。

查看小帮手所在的豫东地区天气预报,12月7日大雪节气当天,最高温度为18度,最低温度为6度,和往年相比,温度确实偏高。

据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的朋友说,近期他们当地的温度,感觉也要比往年暖和一些,田间的小麦都旺长了。

综合上述内容,“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冬天该冷的时候还是要冷,该下雪的时候还是要下雪。古人“大雪不冻,惊蛰不开”的经验,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此,你怎么看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