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3日晚上10点,法国第10军司令格朗萨尔将军在司令部里见到了一个他想要掐死的人,这个人就是法国第55步兵师的师长亨利·让·拉方丹,格拉萨尔质问为什么第55步兵师放弃了马斯河南岸的阵地,而拉方丹则口齿不清的解释道:“德国人的坦克打到南岸了,我们不是对手……德国伞兵也在后方破坏……”
对于拉方丹的回答,格朗萨尔十分乃至九分的不买账,气到七窍生烟的格拉萨尔愤怒的揪住了拉方丹的衣领并破口大骂道:“德国人的坦克还在对岸,伞兵更是没影!你TM这是活见鬼了吗?”
格朗萨尔的愤怒不能改变事实,第55步兵师已经溃败了,所有的士兵都是丢盔弃甲、望风而逃。在格朗萨尔将军战后撰写的《法兰西战役中的第10军》是这样描绘第55步兵师的:
“首先是55师的后方乱成一团……炮兵彻底瓦解了。指挥这支部队的上校在批准炮兵们撤退后也撤走了自己的指挥所,并且在下午7时45分以后不再接听电话。与指挥官失去联系的部队一个接一个败下阵来。路上到处都是向南逃跑的人员,马匹,车辆,进行任何一种通讯联络都极其困难。”
这件事堪称是法国战役中的黑天鹅事件,任谁也没想到守着南岸优势阵地的第55步兵师会崩溃,而且还是以这么一种离谱的方式自行瓦解。那么,这个第55步兵师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会差劲到如此地步呢?
事实上,这个第55步兵师并不是一支精锐部队,相反它是一支B类预备役师,说白了就是二流部队,只不过第55步兵师堪称是二流里的二流。首先是它的士兵素质低到让人不敢恭维,因为该师绝大部分士兵都是预备役士兵,不具备像样的军事素养。而相比于士兵的低劣,军官的素质更让人难以启齿,该师军官大多数都是预备役军官,真正算得上是职业军官的只有灾难性的4%。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的军官初出茅庐的萌新和连军服都忘了怎么穿的老兵油子,后者的数量远比前者要多得多。而士兵们则基本都是天选打工人,战前都忙着打灰拧螺丝,战争爆发了才被紧急招募入伍,要么完全没有军事经验的新兵蛋子,要么就是十几年没摸过枪的中年大叔。指望这么一支部队去守卫至关重要的马斯河防线,不能是毫无希望吧,只能说是胜算渺茫。
格朗萨尔将军曾对第55步兵师的情况做过这样的描述:“这是一个组织不完整的防区,部队兵员不足,反坦克和防空武器非常的低劣,士兵和军官只接受过基本训练,因此它处于一种难以预料的状态(只可能吃败仗)。”
从格朗萨尔将军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一种非常简短而形象的描述,但第55步兵师的真实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糟糕——因为他的第55步兵师压根也没有什么训练,准确的说就是自打组建以来士兵们就没放过哪怕一枪!
是的,你完全没有听错,从组建到德军开始渡河前,第55步兵师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像样的训练。尽管按照军事常识来看,第55步兵师应该在组建后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训练,尤其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弹训练来磨炼士兵。可实际情况却是第55步兵师每周仅进行半天的训练,就这还是在拉方丹的督促下完成的,且仅仅是做些门面功夫而已。原因是第2集团军司令查尔斯·亨茨格认为这是浪费弹药,所以严禁任何实弹训练,士兵们只能靠做体操混日子了。
当然了,就算亨茨格下令严加操练,第55步兵师也没可能认真操练,因为每周半天的训练还有相当多的人缺席了。原因说来也很可笑,因为法国在一战后的出生率持续走低,战争爆发时处于服役适龄期的人口仅有400万。法国在战前动员了200万人口参战,但这些人也是法国经济的顶梁柱,所以法国预备役部队的士兵们还时常告假回家工作,根本没人把训练当回事。
至于让军官们严加管理,强行用军法约束士兵……理论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问题是第55步兵师内部大部分军官都是预备役军官,他们实际也要回家打灰拧螺丝。就算暂时不需要回去打灰,那部队里的士兵保不齐就有他们的老板或是上司,如果在军队里得罪了工作中的上司,那回去之后保不齐丢掉工作了。最终军官们在唯薪主义的驱使下,自然也就没有可能对士兵们采取严格措施,谁还不是个打工人呢?打工人何必为难打工人呢?
如此一来,这个第55步兵师也就成了彻底的水货部队,纵然该师拥有13个炮兵营和两个独立炮兵连,各型火炮总数可达174门,相当于普通法军步兵师的两倍数。可考虑到该师低下的军事素养。以及其官兵的不拟人程度,那么指望他们能用好自己手头的炮兵去打击德军,那属实是有点大可不必了。与其指望他们能挡住德军,还不如指望德国人都被天雷毙命更现实些。
毫无疑问,这个第55步兵师是一支彻头彻尾的二流部队,士兵、军官都是低素质存在,根本不具备和德国人硬碰硬的能力。奈何第55步兵师自己感觉良好不说,上级系统也觉得第95步兵,甚至觉得可以依靠手头的炮兵狠狠教训德国人。而事实我们也和都知道了,正如前文所述那样,第55步兵师短时间内就作鸟兽散,全师官兵也在极短时间内就不见了踪影,可怜的马斯河防线也自然无人把守,最终只能成了曹军砧板上的一块肉罢了。至于这些士兵未来的命运嘛,除了对德军举起法式军礼之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