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于光伏来说,是天雷滚滚的一天,有利空,也有利好。
先说利空。
今天,隆基、通威、爱旭、弘元等多家光伏企业集中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预告,结果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光伏企业的公告,印证了判断,但这只代表过去。现在虽然仍是左侧,这个左侧的底部,究竟在哪里呢?赶碳号相信,否及泰来。
再说利好。这是今天要谈的重点。
时隔四年,工信部再次出台规范性文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虽然,“本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但是,由于工信部的主要职责和管理职能定位,谁又能怀疑这份“征求意见稿”的权威性和落地执行结果呢?
赶碳号认为,那些没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的光伏企业,特别是那些靠忽悠招商单位、忽悠投资人的跨界玩家们,这次真的要被挡在门外了。
在赶碳号看来,“征求意见稿”的颁布,于整个光伏行业而言,是一件结结实实的利好:明确并提高了行业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越是一个有着大好前程的行业,越是参与者众——这可以理解,但往往也越容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也可以理解。
光伏,发展这么多年其实从来就不惧竞争,只要公开、透明、合规,只要大家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事实上,这个行业参与的高手越多、水平越高,就越能实现良性竞争,构建良性的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后,光伏扩产可以,但要自己先掏30%的钱出来,还要满足不断提升的技术指标和能耗等要求。
01资金门槛:自有资金比例不低于30%《征求意见稿》对光伏制造行业的资金做了明确的要求:“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2021年出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仅要求新建和改扩建的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而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此次,《征求意见稿》对所有光伏制造行业资金准入门槛统一定在了30%。
一边是光伏行业的狂卷、光伏企业的破产,一边则是各地仍然大干快上的扩产。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像钟宝申说的那样,“花钱的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
现在,所有“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这就是一个紧箍咒。愿意投光伏?没问题,在地方政府下场前,你先要自掏腰包30%。
以前那种地方政府帮助企业代建厂房、企业拿土地、厂房和设备向银行抵押贷款、地方国资来担保的套路,恐怕会越来越少。
招商很卷,有时候各地的光伏产业招商是有点不要命的。赶碳号最近关注的一个案例,就是创办不足两年的光伏企业——旭合科技。这家小公司去年从滁州拿到了1个亿补贴,今年又拿1个亿。公司一分钱还没赚到,今年已经到手的政府补贴,已经占到旭合科技母公司、上市公司蓝丰生化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25.52%!
来源:黑鹰光伏
旭合科技这样的小公司,在2024年的光伏扩产项目中甚至排不上号。典型的大项目,当属青海丽豪。
这家公司将在内蒙投资250亿,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配套25万吨工业硅项目。用《征求意见稿》的标准来卡一卡,青海丽豪这家硅料新贵,正式投资前能拿出75亿的真金白钱吗?
由于丽豪非上市公司,赶碳号有点怀疑,莫说是75亿的自有资金,这家公司的净资产有没有75亿都很难说。硅料已经跌破4万,全行业都在亏损。这样的大项目仍然没有叫停,如果说丽豪拿不出这么多钱,那么,这个大项目背后的冤大头,又是谁呢?
02技术门槛:电池量产效率不低于26%《征求意见稿》对现有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产品、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产品进行了明确要求。新建产能的技术、能耗等标准,比2021年的标准和现行标准,都提高了不少,赶碳号在此挑几条重点标准说一下:
(1)多晶硅要满足《电子级多晶硅》(GB/T 12963)3级品以上要求或《流化床法颗粒硅》(GB/T 35307)特级品的要求。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还原电耗小于44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57千瓦时/千克。
(2)N型单晶硅片少子寿命不低于1000μs,碳、氧含量分别小于1ppma和12ppma,其中异质结电池用N型单晶硅片少子寿命不低于700μs,碳、氧含量分别小于1ppma和14ppma。
(3)N型单晶硅电池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26%。
(4)N型单晶硅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23.1%。
客观来说,以上要求虽然不算苛刻,但真要严格执行,其实也不算低。目前,无论是老玩家还是新玩家,所有企业的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在宣传口径上,都已经高于26%了。当然,有不少企业存在虚假宣传的成分。比如,虽然量产做到了26%以上,但真要按这个标准量产,A品率、良率只能做到80%多。
不管怎样,26%的光电转换效率还需要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测算方法。
针对《征求意见稿》中的硅料能耗标准,一家头部硅料企业负责人表示:“2023年多晶硅行业的平均综合电耗就已降至57千瓦时/千克了,这个能耗门槛太低了,至少要小于55千瓦时/千克才有意义。”
当然,既然是面向全行业的一个标准,自然不能按照少数头部企业的标准来执行。换句话说,作为一家硅料企业,如果量产做不到电子级三级,综合能耗干不到每公斤57度电以下,那基本就可以关门了。
03知识产权:能否成为光伏企业的壁垒值得关注的是,工信部除了从新建产能的资金门槛、技术门槛做了一些行业性规范要求以外,还首次提到了知识产权问题。
《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应用和保护,按照《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GB/T 29490),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
最近一段时间,赶碳号针对知识产权发布过一系列深度报道。我们认为,当下光伏内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行业长期漠视知识产权,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崇尚“拿来主义”。在光伏行业“三头在外”之时,有一些企业或许因此而受益,但是在当下,在光伏企业主导整个行业的发展之时,保护与尊重知识产权,就变得尤为重要。创新是光伏最大的驱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鼓励创新。
2024SENC大会期间,光伏大佬朱共山、高纪凡、钟宝申等不约而同地发起保护知识产权的倡议。其中,天合光能则是直接付诸行动,向中清光伏、阿特斯等企业发起维权。
7月5日,在隆基绿能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隆基管理层也反思专利问题,认为公司过去在整个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隆基将在BC技术专利保护方面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构建起BC技术的护城河。
后 记此次工信部进一步明确光伏制造行业的规范与标准,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行业当下的无序、同质化竞争。光伏行业想要成为新质生产力,在能源转型中成为主角,就必须提高标准。
赶碳号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