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炸掉”?被陕西人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教训?

如有娱乐 2024-09-19 19:34:38

三门峡大坝,这个听起来就很霸气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你知道吗,这座雄伟的大坝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庞然大物"。

话说回到上世纪50年代,那会儿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年代。为了治理黄河水患,造福沿岸百姓,国家决定在三门峡修建一座大坝。当时,这个决定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这可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啊!

1957年,三门峡大坝正式开工。那场面,啧啧,简直是热火朝天。全国上下都在关注这个项目,仿佛修好了这座大坝,黄河就能彻底安分下来似的。可谁曾想,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大坝是建起来了,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正如当年的黄万里教授所预言的那样,三门峡大坝的位置着实有点尴尬。它坐落在黄河上游的中段,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从上游冲刷而下。这些泥沙本该顺流而下,进入大海。可全都被大坝给拦住了,堆积在两岸,甚至漫延到了渭河的河道里。

你们可能不知道,渭河可是关中平原的母亲河啊!结果好家伙,三门峡大坝一建好,渭河的河床就像吃了催长素似的,几年时间就抬高了好几米。河床比周围的农田和房子都高了,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悬河"。

一条河悬在半空中,这画面是不是有点惊悚?陕西省的水利部门可愁坏了。为了防止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他们只能不停地加固、加高渭河的河床。可这种方法就跟给漏水的桶贴创可贴一样,治标不治本啊!泥沙还在不停地堆积,渭河的河床也跟着水涨船高。

结果水患开始频繁发生,陕西人民的日子可不好过。你们可能会问,那河南和山东的情况是不是好多了?没错,三门峡大坝确实解决了这两个省的水患问题。但这就好比把一块烫手的山芋扔给了陕西,用关中地区的安全来换取其他地方的平安,这笔买卖划不划算,你们自己掂量掂量。

陕西人民对三门峡大坝的怨气可不是一般的大。有些人甚至扬言要把大坝炸掉!虽然这话听着有点过激,但也能理解他们的心情。陕西省的政府也没闲着,他们把调查报告提交给了中央,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面对如此严重的泥沙堆积和河床升高问题,三门峡大坝的管理人员一开始采取的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打开水闸排沙。但这种方法就像是用小勺子舀大海,效果可想而知。

后来,他们终于意识到,最有效的办法是修建排沙孔。可问题来了,大坝都建好了,再想动工可不是件容易事。你想在一座巨大的水坝上打洞,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整座大坝出现安全隐患。这活儿可不比挖鼻孔那么简单!

他们小心翼翼地挖出了两个排沙口,希望能把淤积的泥沙排到下游去。但你们猜怎么着?直到现在三门峡大坝里还是堆积着大量无法排出的泥沙。这些泥沙就像是大坝的顽固牙结石,怎么也清理不干净。

渭河的情况也没有好转,泥沙堆积的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水利部门可是愁白了头,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三门峡大坝下方增加排沙孔的数量,然后在下游又修建了一座小浪底大坝。这两座大坝就像是一对搭档,一个负责控水,一个负责排沙,这才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上游的水患问题。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教训。三门峡大坝的经历,就像是给后来的水利工程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在之后修建大坝的过程中,他们都格外关注排沙的问题。就拿后来的三峡大坝来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了泥沙堆积的问题,在下方修建了大量的排沙孔,有效减少了这种问题的发生。

回顾三门峡大坝的历史,不得不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工程。它既解决了一些问题,又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对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它就像是一个"先行者",为后来的水利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现在每当我们看到三门峡大坝巍峨的身影,都应该想到它背后的故事。它不止是一座大坝,更是我国水利工程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在面对自然时,我们既要有改造自然的勇气,也要有尊重自然规律的智慧。

让我们用一句俗话来三门峡大坝的故事吧"吃一堑,长一智。"希望我们能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在未来的水利工程中做得更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经验,我们才能真正驾驭大自然,造福人民。

0 阅读:23

如有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