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一个秋老虎正当猖獗的时节,济南腹地逃不开这股火热的气流。邹志坚和几十个知青伙伴被裹挟着,离开城市,驶向乡野。他们乘火车驶进了小半个济南,再坐了好几个钟头的汽车,始终看不到目的地的影子。
天色渐暗时,一个丘陵小村出现在眼前。车在山脚下的水泥路上颠簸了一阵,一座座黝黑的土坯房便挤满了窗外的视野。汽车在一个小广场上停下,车厢里的知青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这就是孟家沟了,你们的插队地点!"一个高大的身影攀上了车门,"别愣着了,跟我来!"
说话的人是孟家沟大队的书记孟长安。他领着一群青年下了车,分配给他们住处。邹志坚和另外四个男生被安排住在第六生产小队的孟长虹家的一间半西屋里。
第二天一早,孟长虹就把他们领到了地里,教他们怎么扦秧、砍高粱。邹志坚因为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腿有残疾,走路有点跛脚,总是落在队伍的最后。孟长虹见状,就让他扦高粱头。
太阳落山时,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村子。邹志坚腿脚发软,在回家的路上绊了一跤,摔了个狗啃泥。孟长安见状,连忙扶起他。一股尴尬陡然笼罩了邹志坚,他的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邹志坚出身城里,从小穿着干净利落。这副文生相和瘸腿,让粗犷的孟长安有些怜惜。趁着收工回家的功夫,孟长安找到孟长虹说:"这孩子瘸了一条腿,干不了太重的活,咱们给他找个闲活儿干吧。"
孟长虹想了想,说:"书记说得对,要是他在地里干活,还不把腿儿废了?不如咱们让他到学校去教书吧!"
第二天一早,邹志坚就被叫到了大队部,接受了孟长安的委派,成为了孟家沟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
孟家沟小学是一所只有6间教室的小学校,教师们的年龄都很大了,教学经验却非常丰富。邹志坚被安排教三年级和美术课。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为人正直善良,教起书来十分投入,深得学生们的喜爱。
尤其是一个叫郭碧婷的女孩,总是把邹志坚当成了她最亲近的人。邹志坚发现,郭碧婷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很用功,成绩名列前茅。
有一次,邹志坚去郭碧婷家做家访,郭家的房子只有一间土坯房,家徒四壁,父母望着女儿既骄傲又觉得她是个累赘...
转眼到了1976年秋天,郭碧婷该上五年级了,就要去赵家峪的联办中学读书。然而,赵家峪离孟家沟大概有5里多路,山路崎岖难行,一来一回得走上几个小时。郭碧婷的父母决定,让郭碧婷这个学期就不去上学了。
邹志坚一知道这个消息,顿时觉得万分不安。他找到郭碧婷家的土坯房,对郭父郭母说:"碧婷是个好孩子,家境贫寒读不了多少书,你们千万不能让她这么年纪就辍学啊!"
郭父郭母两口子面面相觑,最终还是被邹志坚说服了。他保证,每个星期天都去赵家峪接送郭碧婷,如果天黑回不来,就在那里住一宿。除此之外,他还主动掏钱给郭碧婷买新课本和作业本。
就这样,郭碧婷重新回到了校园。每当看到她在黑板前写写画画、翻开书本时,邹志坚心里就十分欣慰。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个女孩子读完学校,长大后有一份好工作,过上好日子。
郭碧婷上五年级那年,经常是一个人穿行在赵家峪和孟家沟之间,往返于青山绿水之中。冬日的山路格外寒冷,她的双手常常被冻得通红。
邹志坚深知此路的凶险,因此每当周末都会把她从赵家峪接回孟家沟,过个周末就再送她回去。如果天黑了回不来,就暂且在那里住上一宿。
每个星期天的清晨,总能看到瘸腿的邹志坚拄着一根拐杖,背着郭碧婷的包裹,在赵家峪和孟家沟之间来回穿梭。小姑娘则在他身后小跑着,直到气喘吁吁。
有一次,天色阴沉沉的,好像马上就要下雨,郭碧婷显得有些焦虑。邹志坚安慰她说:"碧婷啊,你是个勇敢的好姑娘。
只要你有梦想,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一定要勇敢地去追求和实现它!你看,我现在腿脚不方便,也能坚持送你上学,将来你也一定可以为理想而奋斗!"
郭碧婷缓过神来,点点头,眼神坚定了许多。
1978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邹志坚清楚地记得,当年他考入济南八中时是一个多么激动和自豪的时刻,他对知识有着多么热烈的向往。
只可惜,出身小资产阶级家庭的他被视为"现行反革命"。更加悲哀的是,从小患病导致一条腿残疾。最终他未能如愿以偿,只好临时被分配到孟家沟插队。
高考恢复的消息无疑让邹志坚情绪复杂。内心深处,他还是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凭借知识改变命运。但现实残酷地让他无法参加高考。于是,他将这份期望投射到了郭碧婷身上,希望她能考上师范学校,将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邹志坚的母亲1980年底退休后,他就有机会回城了,到环卫所工作。就在他准备离开时,县教委却发来通知,让他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的招生考核......
从这个小小的插曲可以看出,这个知青大个儿对教书的事业是有着执著追求的。
1981年的一个夏日,孟家沟笼罩在茂密的树荫之下,青山环绕,清风拂面,生机盎然。
邹志坚站在这片熟悉的村庄,神情有些恍惚。两年前,他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招生考核,结果如愿以偿,被录取为正式公费师范生。现在,他已经转为公办教师,被派遣到赵家峪联办中学任教。
他在赵家峪认识了一位同事,这位同事竟然就是他当年的学生郭碧婷!两人相见,场面诚有些尴尬。郭碧婷脸上羞红一片,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邹志坚也有些拘谨,很久没有见到这个曾经朴实纯真的学生了。
不过很快,二人就打成一片,仿佛亲人团聚。邹志坚看到郭碧婷考上了县师范,当上了人民教师,为她感到无比欣慰。而郭碧婷则将她能有今天,全都归功于当年邹志坚对自己的悉心关怀和教导。
从此,二人开始了师生之外的另一段感情纠葛...
郭碧婷向邹志坚发起了强烈的爱情攻势。有一次,她故意让校长当她的说合人,替她向邹志坚讲亲事。邹志坚当时感到很为难,因为郭碧婷曾经是他的学生,如今想和他谈恋爱,这在道德上似乎有些不合适。
更重要的是,邹志坚自卑地认为自己是个瘸子,配不上郭碧婷这样漂亮能干的姑娘。他暗自下定决心,无论郭碧婷如何痴心妄想,自己都要拒绝她。
然而,郭碧婷并不死心。她对邹志坚解释说:"哪条法律规定不允许师生谈恋爱了?你虽然腿有残疾,可我不在乎,我爱你的心灵美,爱你的人品好,你在我心里是最完美的男人!这辈子我非你不嫁!"
两年后的一个秋日,在全体教师的祝福声中,31岁的邹志坚和23岁的郭碧婷领了结婚证,两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就这样结为夫妻。
从此之后,邹志坚和郭碧婷的生活一片祥和。丈夫对妻子体贴入微,妻子对丈夫敬重有加,两人从未红过脸,更没有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爱情和事业打动了所有亲朋好友,成为人人羡慕的典范。
1993年,邹志坚调到区教委工作,郭碧婷则在市郊的一所中学任教。即使退休后,他们仍亲密无间。郭碧婷管丈夫叫"老师",邹志坚也如此尊称妻子。在他们父母和孩子面前,也从未改称呼。
有一次,邹志坚回忆起往事,说:"碧婷老师是一朵美丽鲜花,竟插到我这坨牛粪上。若不是她的眷顾,我这辈子恐将孤苦伶仃。"
郭碧婷却笑而不语,握住丈夫的手说:"爱情不是怜悯,更不是施舍。是您的教诲与鼓励,让我完成学业;是您的宽容与善良,才有了今天的幸福。能与您结为连理,是我人生最大的骄傲和荣耀!"
从这对恩爱夫妻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美德的可贵。他们用平凡的人生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谱写了知青群体的离开与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