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偶像其实也是与时俱进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偶像,没有哪个人一生一世就崇拜一个偶像,只是我的偶像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我们那个时代的偶像形象十分斑驳,有些是时势造出的英雄,有些是学校布置的任务,有些是影视剧里的明星,有些则是开一时风化之先的人物一一总的说起来,他们对造就我们的理想主义功不可没。
科学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中点击率是最高的,陈景润占了头功。
一篇名为《歌德巴赫的猜想》令他声名鹊起,也给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找到了最好的注脚。
陈景润身上所表现出的对于科学的投入、执着、严谨以及爱国主义的激情,使百业凋敝的中国看到了科学的价值和魅力。
在偶像的感召下,知识分子重新成了一个值得尊敬的词。
那时,学校给每个班级都布置过给老山猫耳洞的战斗英雄写信的任务,谁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是为我们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解放军战士!
一曲《血染的风采》让人热血沸腾,也给我们种下了英雄主义的情怀。
女排五连冠的直播我们是陪着父母一起看的,女排姑娘们自强不息、艰苦卓越的战斗精神让我们拍红了双手!
女排精神,是那个时代最令人激动的兴奋剂!以至于没有球赛直播时,我们还追看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
我们还崇拜过汪国真、学习过赖宁、偷偷迷恋过邓丽君、写过《张海迪的事迹》、把靖哥哥和蓉儿的贴画贴满课本、把霍元甲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挂在嘴边……
我们有过那么多偶像,每一个都投射入了我们对于完美的理解,对于未来“那个我”的期许,对知识的崇拜,对英雄的崇拜,对公平求胜的体育精神的崇尚一一交织出我们的理想主义世界。
再看看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的偶像是什么?
孩子们需要怎样的偶像?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