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喜欢许世友?因为许世友有三大优点,让人很放心

历史详说员 2024-05-15 08:34:4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到1955年9月底,在这整整6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建设和调整,从最开始单一的步兵兵种,已经逐渐成长壮大为包括8大总部、4大军种、4大兵种、12大军区、志愿军以及若干军事院校等多元化的革命化、正规化军队。

此时的我军,不仅具备在陆地上抵御一切来犯之敌的能力,还可以从海上和空中全方位地保卫我国的领海和领空,使其免受外敌的侵犯。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都能看到我军英勇的身影,真正做到了全方位、立体式地将敌人阻挡在国门之外,确保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按照规定,将官这一等级可以分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这四个级别,其中上将处于将官的第二个级别。可以说,如果大将是将军群体中的领军者,那么上将就是将军中的核心骨干,中将是将军中的中坚力量,少将则是将军中的基础力量。

在1955年首批被授予上将的55人中,主要是3年前评定的兵团级干部,正兵团级干部如张宗逊、宋任穷、萧克、许世友等共有35人,副兵团级干部包括张爱萍、韩先楚、洪学智、吕正操等19人,此外还有贺炳炎这一位准兵团级上将。

在新中国所有的开国将帅中,毛主席并不偏爱,因为各有各的优秀之处,但是在上将中,毛主席却稍微地偏爱几人,其中就有许世友。

那么许世友为什么会得到毛主席的爱护呢? 

1.勇敢

许世友将军以其非凡的英勇表现而闻名。他自幼在少林寺练就高强武艺,展现出卓越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能。

在红四军时期,他对大刀情有独钟,且多次加入敢死队,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出色完成任务。在四川万源抵御刘湘川军的“六路围攻”时,他身先士卒,挥舞特制大刀与敌人近身肉搏,即使刀都卷刃也毫不退缩,最终以三个团之力击败数量占优的敌军,其英勇事迹令人赞叹。

在香城固诱伏战中,他临危受命指挥作战,精心部署并果断决策,自己更是勇猛地冲入敌阵,以出色的指挥和无畏的战斗精神取得辉煌战果。被派往山东后,许世友在“皖南事变”背景下积极行动,向蔡晋康出击并指挥合围牙山,迅速取得胜利,随后连续作战歼灭赵保原主力,为胶东抗日局面作出重大贡献,毛主席高度赞誉他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在抗日战争中,他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参谋长和胶东军区司令员,领导胶东军民与日伪军展开艰苦斗争。他带领军民自制多种土地雷,创造多样埋设方法,还发动大量群众参与破袭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蚕食”企图,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解放后,以他和胶东军民为原型的《地雷战》广为人知。抗日战争胜利后,许世友领导的部队拆分,他亲自率领的部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色。他指挥的济南战役采用“牛刀子”战术,经过8天激战攻克济南,歼敌十余万并活捉王耀武,此役意义重大,揭开了战略决战序幕,他在其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许世友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2.孝顺

许世友对母亲的孝顺体现在多个方面。尽管他自幼丧父,却对母亲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母亲是他人生中最了不起的人,自己的许多优秀品质都源自母亲。在战争时期,许世友常常因思念母亲而泪流满面,因为离家多年,他深感愧疚未能亲自侍奉母亲。

当许世友将母亲接到身边后,他亲自为母亲生火盆、端洗脸洗脚水,尽显孝顺之情。然而,母亲不习惯城市生活,坚持要回老家。许世友尊重母亲的意愿送她回去,但心中始终惦记着母亲。

后来,他想到大儿子许光与奶奶感情深厚,便劝说许光回老家工作以代替自己尽孝,这才感到安心。母亲去世时,许世友因军务繁忙无法回到家乡,只能朝着家乡的方向双膝跪倒送别。

许世友的孝顺展现了他铁汉柔情的一面,他虽然不能时刻陪伴在母亲身边,但心中始终牵挂着母亲,想尽办法弥补自己未能陪伴的遗憾。许世友的这份孝顺不仅令人动容,也为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彰显了一位革命将帅的优良家风和高尚品德。

许世友有7个子女,他作为“将军爸爸”,既有慈父的柔肠,更展现出严父一面。他教儿子游泳时方式独特,让孩子在水中折腾自行学会。他鼓励孩子锻炼体质,不许恃强凌弱。许世友对部队感情特殊,将所有孩子送去参军,让他们接受部队的教育锻炼。

他从不为子女升迁调动说话,也不许子女借他名义谋私。华山上军校临行前,许世友郑重交代要服从命令、完成学业当好士兵。

华山在军校遇到困难想退学时,收到父亲回信让她坚持到底,甚至说准备死争取活,话语看似冰冷,实则包含着对女儿最真挚温暖的爱与力量。

许世友的家风体现出严格要求,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和坚韧品质,让他们在部队中成长。他以身作则,不利用职权为子女谋利,教育他们靠自己努力奋斗。这种家风既体现了他对子女的关爱,更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各自人生道路上坚守原则、勇敢前行。

他的家风不仅影响着子女,也为世人树立了榜样,展现了一位革命将帅的高尚品格和对家庭、对社会的担当,其家风的价值和意义深远而持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忠诚

大家都知道,在对待张国焘的问题上,许世友曾冲动行事,打算带部分红四方面军干部离开中央去四川游击,后被发现。审讯时他大骂,被判了刑,好在毛主席力排众议否决了,这体现出毛主席对许世友的关爱与呵护。

毛主席的意思是,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是党的宝贝,况且张国焘是张国焘,许世友是许世友,不能混为一谈。

经过党中央的教育和毛主席的爱护,许世友对毛主席思想深信不疑,对毛主席也更加敬佩了,在思想上,彻底团结在毛主席的旗帜下。

许世友的忠诚憨厚,让毛主席十分喜欢,有一次干部开会,毛主席问许世友,我让你读《红楼梦》读了没。许世友说读了,毛主席又问他,读了几遍,他说一遍,毛主席说,一遍不够要读三遍。随后,毛主席竟然随口背了《红楼》中的一大段,让许世友敬佩不已。

背完红楼梦,毛主席还要许世友学习周勃,周勃是西汉初年刘邦手下的名将,许世友深深地记在心中。

来源:人民网:毛泽东为何要许世友读《红楼梦》:一遍不够读三遍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许世友他跟随毛主席征战多年,对其崇敬至极,听闻噩耗时悲痛欲绝,急切想进京瞻仰遗容。登机后因指示不准带枪,飞机迟迟不飞,许世友大怒后强令起飞,他带着美式五星左轮手枪进京,此枪是缴获所得,他爱不释手,常别腰间。

这次带枪除习惯外更有重要原因,当时形势危急,他从叶剑英处得知情况后气得两眼冒火,称:我带了枪,他们敢抓我,我就开枪……这体现了许世友对毛主席的绝对忠诚。

他对主席的感情深厚,面对局势变化,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主席的维护和忠诚,展现出他坚定的立场和深厚的情感,也反映出他与毛主席之间长久而特殊的情谊,以及他在关键时刻为维护主席和国家利益挺身而出的决心和勇气。

结语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去世。许世友生前对母亲很孝顺,希望去世后可以回到故乡。最后邓小平考虑再三,批准了许世友的请求。(因为1956年所有干部在毛主席倡导的火化倡议书上签了字)

们应该铭记许世友将军的贡献,传承他的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许世友将军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被铭记。他对母亲的孝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他的简朴生活方式,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世友的墓前,只有一个普通的石碑,碑上只有简单的七个字:许世友同志之墓。比起来西子湖畔的岳飞将军墓,这位新中国的名将之墓,显得朴素了很多。

0 阅读:27

历史详说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