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进贾府一回,有很多细节值得好好咂摸,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人物切入,似乎都有话说,尤其像贾母这样的贾府老祖宗,整个黛玉进贾府,以她为首的贾府中人,单是情绪的变化,就值得琢磨。
黛玉进贾府这一节,虽然只是单纯的文字,没有图画,更不是如今打开手机就能看的短视频,但曹公如椽巨笔,几乎把每个人都写活了,每读之,如在眼前一般。如黛玉第一次见到外祖母,按照礼节,自然应该先行拜见之礼,然后才能上前携手入怀,续亲情天伦之情。这就像元春省亲一样,自然要先论国礼,然后才能行家礼。但如果曹公真这么写,就很死板,更显得贾母无情,他是这么写的,黛玉还没来得及拜见,“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个动作特别传神,也非常有画面感,这是一位满头银发刚刚失去唯一的女儿的老太太,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夜夜盼着的外孙女时的真情流露。
一旦看到那个一路风尘仆仆,满眼含泪,满身病容,忽然出现在她眼前的六七岁的小女孩,她怎能不心疼不难过不悲伤呢?
毕竟,古代不像现在,有高铁动车飞机,想去哪里,几乎都是当日达。就是黛玉从姑苏去京都,现在从苏州到北京,只要四五个小时,当天都可以往返了!
但是在古代,在红楼梦里,黛玉去外祖母家,走的是水路,这一路行来,没有半个月,也得十来天吧?这十来天里,也许贾母并没有做别的事,从黛玉启程就开始盼着外孙女了。从女儿去世到见到黛玉,贾母可是隐忍了许久的悲痛与泪水啊。对贾母来说,她最疼爱的女儿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了,只留下这么一个自幼体弱多病的女儿,她见了黛玉,怎能不心生怜悯?而且见到黛玉就会想起刚过世的女儿,这让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如何不伤心落泪?
贾母心肝儿肉的叫着,哭着,与其说是心疼黛玉,不如说是心疼自己的女儿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吧?况且,贾母生了两儿一女,她就这么一个女儿呀,当日也是娇生惯养,疼的不得了,可如今一旦人去了,作为母亲,见到长得很像母亲的外孙女,她怎能不痛啊。
祖孙的这场真情流露,也惹得在场之人,“无不掩面涕泣”,脂砚斋也说,此一段文字是天性中流出,我读时不觉泪盈双袖。估计在场的很多人都会感同身受吧?要说世上最能让人感同身受的,大概也就是亲情了吧?就是黛玉先后与贾府之人厮见之后,贾母的悲戚之情依然没有完全消解,说到黛玉之母从得病到发丧的过程时,贾母听后又忍不住搂了黛玉在怀,只管呜咽起来。是啊,作为母亲,听到外孙女诉说着自己女儿生病到去世的短短时间,母女却未能见最后一面,她怎能不心痛啊。也许,母女俩上次见面,还是贾母送女儿出嫁时,不过五六年时间,就阴阳两隔,不由得读书人也要跟着哭起来。
然而这一切,在一个人物出场后,凝重悲伤的气氛立马烟消云散。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刻转悲为喜,就是凤姐演戏式的以手帕拭泪时,贾母也没有跟着伤心落泪,而一直是笑着说,以此写出阿凤其人对于贾母的重要性。脂砚斋也说,阿凤一至,贾母方笑,与后文多少笑字作偶。哭是真情,笑也是真情,悲喜转换过度自然,曹公真神人也。
就是后文贾府中秋,也是如此,王熙凤生病缺席,贾母的这个中秋就过的十分悲凉。如贾母所言,有她一人在,顶十个人。也得亏王熙凤及时出现,才打破了现场的沉重气氛,而也只有王熙凤,有这样的胆子和本事,换个人都是不行的。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