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清代作为古代社会最后一个历史阶段,无论其经济、文化,还是具体管理的微观层面,都在吸取前代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和成熟,清代的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最高峰。
在清代的历史中处于巅峰位置的而是“康、雍、乾”三朝,而乾隆时期又是最繁荣的时期,因此乾隆时期的制度蕴藏着中国古代制度结构中的基本因素,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而乾隆时期最大的贪官,莫过于和珅了。
和珅本身是极具智慧的并且深得皇帝的赏识,起初甚至还作为反贪的官员,但是后来随着价值观的崩塌,最终还是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一、反贪行动,一直在路上从乾隆治理堕落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明君,对反腐工作高度重视,“主政功过分清,是非分明,奖惩严格。”
乾隆对堕落的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常说“国家设官分职,均宜洁己奉公,廉隅自励。”而贪官“态饱欲壑,置民虞不问,此而不办,何以肃吏治而做官方。”
同时乾隆帝在打击贪官方面是不遗余力的,仅处死二品以上的贪赃大员即达三十人之多,甘肃捐监冒贩案中一次处死勒尔靳、王挺赞等名贪官,其他处死的低级官员不可胜数,可见其惩治贪官的力度之大。
然而乾隆时期贪赃堕落现象屡屡发生,“贪官数目日多,官员日大,赃额日巨,手段日高,范围日广”,特别是在中后期,官吏们争相侵吞国家财产,贪赃成风。
如乾隆年间,湖北省“地方大吏于盐务厘费任意染指,滥筋已极。”福建省“吏治亦复废弛,营伍毫无整伤。”尤其出现了和珅这个“贪赃之王”。
这种鲜明的对比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分析在一个严厉约束的机制下的堕落行为的实质,从而有效地理解古代社会堕落的根源。
从和珅的角度来看,和珅本人对权力的效用主要集中在敛财方面,很少染指皇权,其贪赃的钱财数量之巨深刻表现了贪官的真实角色。
作为一名职业的官僚,追求和巩固自身的权力是其职业的本质要求,而堕落是权力的一种变形,因此将堕落与权力扩张区分开了是很难的。然而在适当范围内,贪权与贪赃界限与后果是不同的。
中国古代的许多官员很多以堕落的罪名而获罪,然而其本质不是堕落而是过分贪权威胁到统治者的基础。和珅虽然贪权,但是都是在维护乾隆皇权的前提下来巩固扩大自身利益。因此和珅的贪赃是纯粹的权力堕落行为。
从和珅与乾隆的关系来看,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当然也是能臣,如和珅的理财能力和外交能力很强,但最根本的是他对乾隆还是很忠诚,他们的君臣关系还是很融洽的。
和珅的贪赃行为大多数是在为乾隆处理事务的条件下发生的,即和珅的堕落行为是他们共利的必然结果,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行为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乾隆作为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执政还是比较清明。
他们的合作行为是在维护统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自身利益的有限扩大。这样合作的堕落产生行为才最能说明堕落存在的长期性和实质性。
因此,和珅案为例可以有效地说明古代社会堕落的实质问题,这是在权力相对严厉约束的条件下发生的,是堕落产生条件的下限权力完全的私利性,权力完全的严格约束是权力掠夺性的体现即堕落是最高统治者对其官僚的掠夺,它凝聚了古代社会堕落产生的基本因素。
二、和大人的特长,为他的仕途扬帆起航和珅出身于满族正红旗钮祜禄家族,父亲常保时任福建副都统,也不算是小官了。
虽然出身并不算卑微,但是和珅的童年生活并不美好,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双亲,只能和他的弟弟一起生活。兄弟二人在之前的家仆以及小娘的养育下才得以茁壮成长。
后来,勤奋的和珅进入了咸安宫学习进修。在这里,和珅通过他的努力学习,精通满汉等四个民族的语言。他的这项技能,在之后的处理一些平叛民族叛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和珅还精通《论语》等四书五经。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的“虎兕出于柙”来给大臣发布诏令。当时在场的王公贵族都不解其意,只有和珅道出了这句话的本意,由是得到了皇帝的欣赏。
还有一次,乾隆在看《孟子》,因为灯光昏暗,皇帝视线不好,因此让和珅来打灯。并且和珅可以与皇帝一起探讨其中的句子以及注解,此举足以说明其知识之渊博。
而且和珅还是一位诗人,因为他的诗深受皇帝的欣赏,所以皇帝偶尔会让和大人给他写诗。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诸多是听从乾隆的建议来写的。
鲜为人知的是,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在当时有段时间禁止被传播,幸亏和大人对其的珍惜保护,才使得这本名著能够被我们在现在阅读到。
乾隆在位期间有不少的功绩,但是他也会有自己的缺点。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以及大搞基建等项目,使得国库到了后期已经明显没有那么充盈了。
因此,乾隆就把大清的经济方面交给专人来管理,而他选中的人,正是鄙视只有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和珅。
而和珅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在乾隆去江南游玩之时,和珅绞尽脑子,最终通过自己的手段不利用国库的财富而让乾隆高高兴兴的游玩了一番。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不仅长相俊俏,而且他的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他先后担任过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等多个官职,还兼任过内务府总管、《四库全书》总纂官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可以说,清王朝的很多要职,和珅都担任过。
和珅之所以可以拥有如此之多的职位,不仅仅是因为让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与他过人的个人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和珅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是谁说的话,他总能牢牢地记住,而对于每日的各种文件,他也可以处理的得心应手,可以说是在仕途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
乾隆在位期间,经历了多次的重要的战争,而每次打了胜仗,他都会命人为有功的将士描摹画像,挂在紫光阁以显示他们的荣光。
乾隆年间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也对和珅有着很高的赞美之情,足以说明历史上的和珅个人能力是非常出色的。
三、富可敌国,也终不过是黄粱一梦嘉庆四年,做了60年皇帝的乾隆帝去世了。第二天嘉庆皇帝褫夺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
同月和珅与亲信户部尚书福长安双双下狱,被查抄家产。并且嘉庆皇帝向天下宣布和珅的二十项大罪,公布查抄的财产。一时之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闻在京城家喻户晓,并传遍全国。
传闻和珅贪赃数额巨大,财富累计高达 8亿两白银,约合 244 吨黄金。
但有一点是我们已经明白的,那就是在乾嘉时期,黄金生产全仗手工操作,而那个时期我国的矿藏勘探、机械设备、生产技术都是十分落后的,要年产 10 吨黄金只怕是天方夜谭。
根据新闻报道,直到 1955 年时全国黄金的生产量才 100 吨,因此这项数据可能和现实有些出入,但他的财富肯定也是价值不菲的。
除和珅外,其奴仆刘全父子、呼什图、马瑞麟等,同党福长安都同时先后被抄没家产,其金银珠宝、当铺、房屋、田亩总值少则数十万两,高则上千万两之巨。
独裁专制政体下有个社会现象,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谓宰相家人七品官即是,那怕只是一个轿夫。主子倒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倒一大片。
和珅被抄家,奴仆被抄家,奴仆的奴仆也是同样命运。和珅得势时,和府奴仆享受到权力的庇荫,横行霸道,欺行霸市,聚敛财富。
如和珅的两个家奴刘全和马瑞麟各占田 600顷,几可与和珅所占田亩相比肩。刘全家中抄出白银 20 万两,呼什图家中抄出白银 10万两。而奴仆的奴仆亦是如此。
抄家时,奴仆的奴仆家中也能抄出千两白银。千两白银在那时也是巨富了。
例如乾隆年间,德沛嗣简仪亲王,得知家中有银数万两,惶恐至极,对王府中的长史说,邸库中存贮银数万两,“此祸根也,不可不急消耗之,无贻祸于后人也”,让长史将存银分给府中所有人。
嘉庆皇帝的十一兄成亲王永瑆是乾隆嘉庆两朝最富有的,家中存银也不过 80 万两。
在那个时期,一个贵如亲王的勋贵家中有银数万两、几十万两就已经是超级富豪了。以此可见,和珅府中那些家奴不是超级富豪也是富人。
抄了和珅的家后,有个叫萨彬图的官员认为和珅还有隐瞒,要求继续查抄。而这时外面已经盛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意思很明白:和珅“辛勤”地从四面八方搜刮拢来的钱财,最后都进了嘉庆皇帝的腰包。
然而这位嘉庆爷却不满这民谚,他愤怒地说,他之所以要惩办和珅,全是为了整饬吏治,惩办堕落分子,绝不是为了贪图和珅的家,他要显示皇帝抄臣子之家绝非“好货”,因此拒绝了萨彬图的继续查抄,并且将其交刑部议处。
但其实和珅与福长安府中抄没的家产中,仅有很少部分流入嘉庆皇帝的腰包,也就说不上“嘉庆吃饱”。因为皇帝的私产与国库是分开的。
但实际上他被充公的家产大部分都被当时的皇族以及位高权重之人侵占了,平民百姓并没有分一杯羹的机会。而他的一些字画一部分流向王公贵族,一部分进入大内成为皇帝日后嘉奖官员的赏赐物。
抄没的和珅财富,占据大头的金银硬通货大多成为帑银,用作抵御人民起义的经费,少部分用于招抚流离失所的流民。抄出来的粮食全部发放给灾民成为救灾物资。
总而言之,嘉庆帝此次抄没的和珅家产,肥了手握大权之人,除救灾的粮食外,百姓并未获得直接利益。间接的是解决了军费,一时不会对百姓加征赋税。
再说在专制政体下,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抓了大贪赃犯只不过是“前门灭虎,后门进狼”而已。
结语
纵观这位“中国第一贪官”的人生,实在是令人惊叹。
也曾是天才少年,也曾风度翩翩,深受皇帝的赏识,最终却葬送在自己无休无止贪欲之下。
因此,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更要克制住这种贪念,转而代之的努力奋斗,共建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乾隆朝贪腐之官为何多?》
《大贪官和珅被杀之谜》
《初探中国古代社会的反腐倡廉》
《贪赃之王一和砷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