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刘汉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连坛有北派、海派两大系,海派人多势众,可排出一百零八将。北派则以人美社的刘继卣、徐燕孙、王叔晖等人最为杰出,在这几位的光芒之下,刘汉宗就容易被忽视。
当时的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发行过超多品类的连环画,而刘汉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今天小歪尽可能详细整理了他的作品,当做他的艺术年谱。
刘汉宗的早年经历1912年,刘汉宗出生于河北丰南县农民家庭。那个时代大多数连环画家都有个特点,就是从小喜欢画画,有天赋,出身贫苦,刘汉宗也不例外。
1928年,年少的他独自到唐山谋生,师从董云亭学画,这位董云亭就是董辰生的父亲,在当地画佛教人物像、玻璃画很出名。
刘汉宗后又在唐山缸窑瓷厂工作,跟着著名画工孙海峰学瓷画技术,1931年,他跟师傅孙海峰等人一起创办“同德画社”,从此走上绘画道路。
刘汉宗欣赏任伯年、徐燕孙、吴友如等大师,勤学巧思,在博采众长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今天我们看他的连环画,线条的辨识度非常高。
刘汉宗年复一年画玻璃画、围屏、隔扇、年画等,逐渐在冀东一带有了名气。他先有名师带领,积累了丰富的民间工艺技法,自己善于学习揣摩,工笔画功底越发深厚,而且多年服务民间市场,当然也很清楚百姓喜欢怎样的画儿。
初涉连坛1952年 《丁宝兰 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河北人民出版社)
从50年代起,刘汉宗陆续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连环画、年画、插图等作品。由于他坐标唐山,所以大都是给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供稿(该社名称几经变更,为方便理解,下简称河北社,不再特别赘述)。
1952年,他入职唐山劳动日报,担任美编。同年他的处女作连环画《丁宝兰 志愿军的未婚妻》出版。人到中年,开启了连环画之路。
1955年《搜孤救孤》(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搜孤救孤》内页
1955年《搜孤救孤》,说的是春秋时代赵氏孤儿的故事,线条已经很有韵味了,只是感觉人物体态还不能从容驾驭,普通士兵经常是外张着大腿,景物也略显潦草,这书在当时并不出彩。
《搜孤救孤》内页
冀美《波月洞》《齐天大圣》点睛河北社出品的大型西游记套书,俗称冀美西游,以其古意森森妖气腾腾的画风、较为完整的故事线红极一时。全套书共27册,首次大规模联动南北众名家参与,成为连坛不朽的一流名作,刘汉宗承担了其中的《波月洞》《齐天大圣》两册,表现非常出彩。
1956年先有《波月洞》问世,1961年才出的《齐天大圣》。有多处资料显示刘汉宗画了《真假美猴王》,我并未查到该作,很可能是误传或报刊小短篇。
1956年《波月洞》(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波月洞封面,正是黄袍怪掳走百花羞场面,妖怪青面獠牙,公主一身传统戏服,端地是飞沙走石日月无光。我感觉从这一部开始,刘汉宗的连环画技法已经走向成熟。
《波月洞》内页
50年代的连环画常常着力刻画中式恐怖,《波月洞》尤其有代表性,不仅仅是黄袍怪可怕,白骨夫人都懒得变身,直接以骷髅原形向黄袍怪献计。
《波月洞》内页
唐僧走进宝塔,受到了成吨的惊吓,寺院里本该有祥瑞,却猛然有个魔头大大咧咧躺着,我作为读者都吓得一激灵。
1961年《齐天大圣》(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到了1961年《齐天大圣》,刘汉宗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场景、人物细致程度更高了,大闹天宫的剧本有很多人画过,刘继卣、陈光镒画得都很优秀,近年的李云中、李翔也直追前辈,刘汉宗的版本是我最喜欢的,可惜篇幅有点短,不过瘾。
《齐天大圣》内页欣赏
《齐天大圣》内页欣赏
《齐天大圣》内页欣赏
以悟空打盹和战哪吒为例,一静一动:静要营造幽深的丛林背景,需要深厚的中国画功底,动要把漫画动画一套的理念融入,打出剑、棍的虚影,同时保持人物的精气神,单线白描运用精湛流畅,充满劲气。
1957-1958《赠绨袍》《十一郎》《林则徐》1957年《赠绨袍》(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原稿
1957年的《赠绨袍》是著名戏曲故事:范睢在魏国受尽欺负,在秦国实现地位翻身,爽气地逆袭,他假扮贫寒状态来考验当年仇家的心性,仇家须贾不明就里,一时恻隐之心赠范睢绨袍,救了自己小命。
刘汉宗早年画了大量玻璃画、瓷画、年画,所以连环画封面他可以轻松完成,他又饱读古代典籍,人物、道具、景物都细致考究,任率英曾这样评价他:“汉宗老是文物古籍、风土人情、环境道具、人物造型的活字典,下笔时随叫随到,呼之即出。”
《赠绨袍》内页欣赏
《赠绨袍》内页欣赏
《赠绨袍》塑造的朝臣形象,包括服饰、衣冠,站姿,宫廷雅苑的陈设,无不生动细致,有人说刘汉宗的笔法圆润,我觉得不妥,他的笔触明显接近铁线描,刚劲有力,回顿方折,衣纹褶皱线偏长。
《赠绨袍》原稿欣赏
这套原稿如今还在,可是没有人将之再版大精,各位出版人可以留意一下。
1957年《十一郎》(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十一郎》,古代民间传说,与上美《钟义和小白龙》内容一样,上演穷小子进洞救公主的戏码。
《十一郎》内页欣赏
《十一郎》内页欣赏
《十一郎》延续了《波月洞》的恐怖感,男主角探洞时遇到妖魔,有很多限制级镜头,读来触目惊心,义海社再版时删减了这些内容。这书属于缺本,很少有人能一窥原书全貌。
1958年《林则徐》(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原稿
林则徐是热门题材,刘汉宗画的很少再版,知名度不高。
《林则徐》内页
1958-1961年参绘冀美《水浒后传》1958年,冀美看到人美社搞《水浒》,觉得群众基础雄厚,于是也策划了一套《水浒后传》,陆续出版7册,刘汉宗就承担了其中4册任务,挑起这套书的大梁。分别是1958年《双峰庙》、1959年《破沧州》、1960年《闹太湖》、1961年《巧救关胜》。
刘汉宗绘画的4本水浒后传(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有部分封面是请刘旦宅画的,虽然是后传,但是内页主要情景和水浒相仿,刘汉宗充分发挥了他人物画的优势:独特的古风神韵,生动灵活,俯仰躬倚,情态自然。人物造型比例也很到位,都是标准的七头身。
他曾谈到自己绘画过程:不查资料,内容了然于胸,铅笔点点画画草稿,然后毛笔勾勒,一气呵成,痛快淋漓。还说人物画要考虑周密,让读者看了有余味和嚼劲。
闹太湖内页欣赏
扑天雕李应潇洒枪挑敌将,动作干脆利落,很有张力。
根据刘汉宗的同事老曹说:“刘汉宗画人,从脚开始,往上画到脸,他画亭台楼阁尤其厉害,刘继卣、刘旦宅画背景都要向他请教。”每次需要插图,他就吼一声,刘汉宗提笔立就,合作愉快。
有一次老曹给他任务:画戚继光出生的插图。刘汉宗有些为难,这女人生孩子怎么画?但还是顺利交了稿:床上帷幔,挂一张弓。意示戚继光继承祖上武德,男孩出生时就挂张弓。典故来自《礼记》:“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这种巧妙的物象指代,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是想不到的。
刘汉宗也善于经营构图,结构严谨而巧妙,各个战斗场景不带重样。
1959-1965年作品刘汉宗年轻时就在民间画瓷画、玻璃画等,彩色连环画封面、年画这种工笔重彩也是他拿手好戏。此前在周处篇我就给大家晒了一下他的《除三害》条屏年画。
《除三害》四条屏年画(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原稿
中心人物周处,一直是重线勾勒,绿色袍服分外亮眼,一身傲侠之气尽显。这16幅原稿尚存,上美曾出过大精装。
1960年《椰子的故事》(天津美术出版社)
除了河北社,刘汉宗偶尔也给天津美术出版社供稿,《椰子的故事》就是一例。
1961年《双枪陆文龙》四条屏年画 (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原稿
双枪陆文龙这组年画,用色有点像任率英,偏红偏紫,小兵的大腿依然张得太开,和《搜孤救孤》时一样。
1961年《辞郎洲》(天津美术出版社)
《辞郎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人物近景偏多,所以袍服盔甲刻画非常细腻流畅,之前有些作品线条稍有顿挫,此书则毫无凝滞,到达了工笔白描方圆融通的境界。
《辞郎洲》内页欣赏
《辞郎洲》内页欣赏
辞郎洲说的是南宋末年一对英雄夫妻的故事,注意这里陈碧娘的披风包裹下快速下滑的窄肩,后来的杨门女将画法和它一脉相承。
1962年《赵氏孤儿》(天津美术出版社)
1963年《杨门女将》(天津美术出版社)有原稿
到了1963年的《杨门女将》,封面又看到熟悉的服饰特征,这次是穿到了穆桂英身上。其他女将都沦为背景板,穆桂英一枝独秀。这本书是公认的刘汉宗代表作。
《杨门女将》原稿
《杨门女将》原稿
王叔晖也画过《杨门女将》,同属北派画家,王走的是一丝不苟的精细路线,线条细致柔美,而刘汉宗则更着力塑造穆桂英等人铁骨铮铮的巾帼英雄气概。从原稿看,刘汉宗画面布局得当,人景俱细,层次丰富,人物形象魅力无穷。
《杨门女将》原稿
九轩再版过《杨门女将》皮绒小精以及原稿大精,都值得收藏。
1964年 《刘二虎火烧洋教士》(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
刘汉宗擅长古典题材,但是时代使命有新要求,于是他也画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刘二虎火烧洋教士》。
1965年《燎原》(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原稿
《燎原》内页
《燎原》有大量群像画面,刘汉宗已经能熟练把握近代题材的场景,生活气息浓厚,水平不赖。
《燎原》内页
1967年,刘汉宗画了一套近200幅的《武则天》连环画,并引此为平生得意之作,正要交付出版,遇到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中断。后来这套原稿再也找不到,原稿丢失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每每想起都郁闷无比。
70年代《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怒捣大成殿》1974年,被迫停笔的刘汉宗接到了新任务,画《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次年又画《怒捣大成殿》,看名字又捣又打的,都是一些斗争题材。多年以后他感慨当时实在是不得以为之,批判圣人这种事令他内心很不安。
1974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河北人民出版社)
1975年《怒捣大成殿》()河北人民
1976年,刘汉宗到北京人美社讨论组稿《方腊起义》的事情,可就在那一夜,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他的四位亲人都在灾难中不幸去世,只有他自己因为在外地出差躲过一劫,这次灾难对刘老打击非常大,消沉了一段时期。后来,他还是重新振作,组建新家庭,在简陋透风的席棚内三条腿的小饭桌上,创作出《唐山陶瓷史画卷》,长卷上有200多人,气势宏大,充分展现了制瓷工艺过程,为北方瓷都唐山书写了亮丽的名片。
70年代后期,刘老从唐山劳动日报退休,他精力旺盛,继续创作连环画。
1979-1982年的作品1979年《节振国》(河北人民出版社)
刘汉宗近代题材不多,主要取材于家乡的人和事,有全国劳模邢燕子,抗日英雄节振国,创作时多用自己所见所闻的唐山实景,人物也摆脱了套路程式化,非常写实还原。
1979年《鲁智深》四条屏年画(河北人民出版社)
鲁智深年画条屏,只有4幅,但是比《除三害》时用线更细密精致,画面充满着故事感。每一幅人物都存在主宾关系,上下前后形成了呼应。
《鲁智深》四条屏年画
1980年三国故事之《火烧博望》(人民美术出版社)
刘汉宗还和任率英、于学俭合作《火烧博望》,收录于人美三国故事系列。合作的图已经没有很强的个人辨识度,不多评价。
1981年《牛郎织女》(河北人民出版社)
《牛郎织女》内页
我们看刘汉宗的人物脸部,鼻梁不太用墨,而是只在鼻尖鼻孔附近塑形,也就出现了平坦开阔的独特脸蛋。
《牛郎织女》内页
《牛郎织女》内页
《牛郎织女》一书中,刘汉宗已经可以从心所欲地变幻视角,构图非常多变耐看,前后景形成纵深,俯仰角等娴熟应用,在同题材中算得上乘。
1982年《闹华山》(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民美术80年代启动水浒传连环画重绘,刘汉宗也贡献一册《闹华山》,小歪儿时曾有过一本,印象很深。尽管年近七旬,刘老还是认真对待毫不敷衍,他知道沈从文是古代服饰研究专家,特地登门求教,极尽所能画出让读者满意的作品。这份热忱令人感动,为后辈树立了好榜样。
《闹华山》内页欣赏
《闹华山》内页欣赏
谢幕前的巨献——冀美杨家将1982年河北社组织大型套书杨家将故事,共21册,刘汉宗画了足足7册,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绘制的有《杨七郎打擂》《真假杨六郎》《金殿保本》《两狼山》等,集中在1982-1983年出版。
刘汉宗绘画的杨家将故事分册,共有7本
《杨七郎打擂》内页
《幽州解围》内页
《两狼山》内页
《金殿保本》内页
《兵困遂州》
浓眉大眼、机智勇敢的七郎;正义凛然、霸气侧漏的佘太君;白面英姿的六郎,都塑造地很成功,这批稿子保存较完好,近年河北社反复拿出来再版。大家可以充分领略刘汉宗这部凝聚大量心血的谢幕巨作。看勾线力度,和巅峰时期会略衰退,但也绝对算得上精品。
《血战金沙滩》内页
《真假杨六郎》
刘汉宗还是比较喜欢运用纯黑底作为氛围背板,未必是写实需要,比如《真假杨六郎》就有屋内昏厥的场面,脑中昏天黑地,画面也变得昏黑。
从此之后,刘汉宗年事已高,只创作了少数短篇和1991年的单行本《孤岛野人》。
2001年,为艺术奉献一生的刘汉宗大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9岁。
除了连环画,他还为很多民间故事书籍配插图,比如《金指先生》《幸福宝篮》《柴郎与皇姑》《说三国讲哲学》《廉颇请罪》,还有一些瓷画。
刘汉宗创作的瓷画原稿
写在最后刘汉宗一生创作连环画60多部,其中为河北社西游、水浒后传、杨家将三部套书立下大功,另有大量年画、国画、瓷画、插图。他从年少学画,到晚年笔耕不辍,80岁还在坚持创作《孤岛野人》,为全国读者贡献了大量精神食粮艺术享受,可敬可赞。
刘汉宗先生的照片
刘老整体画风是以写实单线白描为主,笔法气劲十足,人物生动而充满力量,偶尔在背景处用到一些意笔。我最喜欢他的连环画《杨门女将》《齐天大圣》《辞郎洲》《闹华山》。他的创作态度始终如一,作品的质量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赢得了连坛极高的口碑。所以他的书大都值得收藏品赏,只是很多有原稿尚存却未发行大精版本,期待有更多读者和出版人关注他。
小歪受刘老家属所托,将刘老大部分连环画单行本作品整理出来,也是表达一种敬意和纪念吧。
资料整理、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本文还可以,请您帮忙点赞和转发~
连坛大师!画得好!!
把连环画绘成了艺术品。
当年那些图书都去了哪里?
🙏🙏🙏🙏🙏🙏🙏🙏
这些我都没看过。
我们唐山人,刘老的家离我家不远
值得收藏,值得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