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韵”普惠」“链”上村居,看这家村镇银行如何发挥党建共建的“链接力”

城市经济 2024-05-29 17:03:17

文/许庆鹏

铝城枣乡,春秋茌平。何为「春秋」?一年四季,万业峥嵘;日居月诸,叠翠流金。

茌平,是一本底蕴厚重、情感鲜活的「乡村振兴」之书。贾寨的棚菜,肖庄的大枣,菜屯的樱桃,乐平的香瓜,冯屯的蒜薹, 胡屯的金针菇,振兴的葡萄,温陈的马铃薯,形成了「一镇一特」「一乡一产」「一村一品」三足鼎立、产强民富的繁华盛景。这片土地的每一章、每一页、每一寸、每一字,都持久汇聚着、澎湃着、沐浴着、闪耀着党的温暖。

党建「强」,则乡村「强」;党建「活」,则产业「兴」;党建「实」,则农民「富」。

聚焦「农」,强党建;围绕「农」,强创新;紧扣「农」,强发展。作为一支扎根、服务、发展于乡村的基层党组织,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在服务当地经济和乡村产业发展中,全面提升和充分展现党建共建工作的「六个链接力」,既走出去、沉下去、接地气、乡情浓、服务实、暖民心,让党建的欣荣沃土滋养出更多乡村振兴的硕果。

图注: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张晋学

党建共建「走出去」,和美乡村「产业强」

村镇银行的核心优势、禀赋优势、先天优势,到底体现在哪个方面?是什么力量将这些优势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成为用之不竭、取之不完的可循环的再生能源?答案就是,党建工作是一切发展工作的最核心。村镇银行正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党的政治属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才在广袤无垠的“三农“天地之间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作为一支党的红色队伍、金融队伍、基层队伍,如何让党建工作更好地引领、推动和服务乡村的全面振兴?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通过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到各项发展和环节之中的同时,并主题多样、举措灵活、战略清晰地开展各项党建共建工作,不断激发自身的内在潜力和活力,在发展之中破解困难、突破瓶颈,时刻保持踔厉奋发的姿态,向农而行。

“通过开展党建工作自身发展变强的同时,还要坚定不移推动党建工作走出去,只有将党建工作服务乡村产业的发展,让党建工作在乡村找到用武之地,才能让党与老百姓时刻保持最紧密、最亲密的关系。党只有在人民心中久久生根,才能永远健康、茁壮、蓬勃的发展下去,成为人民最大的依靠。”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晋学介绍说道。

为了更好地推动金融党建在乡村生根,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与冯官屯镇业官屯村建立了党建共建关系。自建立共建关系以来,双方不仅在党建工作上加强各项活动的开展,更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加强互动和联动,为该村的产业发展增添党建的「根」、普惠的「叶」、人才的「茎」,服务的「水」,让每一笔信贷资金带着党的温暖,流向每一寸土地,送到广大农户的心中和手中。

再次来到业官屯村,这个420多户、1400多人的小村庄,现已发展成为占地600亩、80个智慧化蔬菜大棚的「产业强村」。该村在棚菜发展上持续走生态化种植之路,开展工蜂授粉、有机培育等,种出的蔬菜更为保留了原始口感,营养更丰富,食用更健康。

截至目前,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已在该村累计开展「产业授信」15笔、金额280万元。在金融党建的助力下,这个古时屯兵御马的「小村庄」,不仅成为了拥有更多党建底蕴和活力的「和美乡村」,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富裕村」。

党建共建「沉下去」,产业新村「幸福来」

党建工作,离不开一个“勤”字。作为村镇银行,如何推动党建工作「沉下去」,沉到老百姓最急迫、最急需、最期盼的地方去?

也许,勤劳朴实的清洁工,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就是一个很好地启发和示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沉稳的身姿、以及滚烫的汗水,将一条条道路清扫的铮明瓦亮,扫出了一种「汗水为民、甘心为民、清洁为民」的博大情怀。

哪里最需要金融党建?村镇银行的干部员工应该也要怀有清洁工一样的热枕和质朴,时常深入到所在的街道、村庄尤其是地域偏远、产业落后等类型的村庄,睁大眼睛、俯下身子、张开嘴巴,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记一记、想一想,找到一些能够因地制宜助力乡村发展的金点子、好办法和新举措,为乡村的产业发展扫除一切障碍和困难。

金融党建「沉下去」,乡村发展「加速度」。乡村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党建帮其「扶上马」,还需要「送一程」,以及给予长久的后盾支持和持久呵护。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在与当地三楼村建立了党建共建关系后,如何帮助三楼村更稳、更快、更良性、更多元的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更成为了该行党建的首要工作。不仅在棚菜种植上,向该村提供建设规划的「好建议」,还为大棚的功能化建造提供「好主意」,真真切切,扎扎实实,将党建工作落在乡村、想在乡村、干在乡村。

通过开展一系列党建工作,截至目前,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在三楼村累计开展「产业授信」27笔、金额450万元,助力该村形成了占地300亩、30个智慧化大棚的建设和发展规模。一个个蔬菜大棚成为了「摇钱树」,村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美」、生态「香」、产业「甜」。

党建共建「接地气」,棚菜种植「稳致富」

乡村发展产业,就像原来的「要致富、先修路」一样,必须首先为产业的发展「修好路、架好桥」。

金融党建的最大优势,就是为乡村的产业发展「修路、架桥」,更善于把广大农民的办法转化为自身的办法,让党建工作开展起来更为「接地气」。

三楼村棚菜产业种植带头人李兴隆,靠着在北京工地上开铲车,以及回到家乡贩运鸭粪多年辛苦积攒的积蓄,于2016年至2018年间先后建起了6个智慧化蔬菜大棚,陆续投入资金140多万元。由于资金的短缺,李兴隆在产业发展上一直磕磕绊绊、困难重重。

2020年5月,得知李兴隆在产业发展上遇到的困境后,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微小一队团队长刘洋,第一时间对他的经营情况展开贷前走访,并根据蔬菜的种植期、采摘期等季节性用款情况,为他量身定制了多套信贷服务方案,不仅额度充足,还款方式灵活,授信期限更符合他当前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缓释和解决了他在资金短缺上的困难。有了充足的信贷资金,李兴隆的产业发展迅速进入上升期,棚菜收入更是大幅增加。

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为李兴隆量身定制信贷服务方案的消息,迅速在三楼村传开,很多农户在李兴隆这个关键人的带动效应下,纷纷贷到了自己心满意足的「订制贷」。这种「接地气式」的金融服务,更为深受种植户们的乐见和喜爱。

据了解,一个智慧化蔬菜大棚,年净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在李兴隆这位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三楼村的生态蔬菜成为了北京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放心采购的「菜篮子」。

党建共建「乡情浓」,特色发展「路子广」

贾寨镇耿店村,享有「鲁西小寿光」之美誉。走进该村,一排排、一个个、一座座统筹划一、琳琅满目、构造优美的蔬菜大棚,不仅建设标准高、技术含量高、种植产量高,更为经济效益高,为茌平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在蔬菜产业的带动下,贾寨镇的传统农业,也走出了一条「小田」变「大田」、「低产」变「高产」、「基本农田」变「高标准良田」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从事十多年小麦、玉米等粮食收购的农户李振军,更是全程见证了小麦、玉米等粮食的连年增产、增收与增效。

“因为我们这里都是沙土地,土质结构比较松散,农作物灌溉用水不太便利,农作物的产量一直难有很大的提升。早些年,每亩农田,小麦产量最高达到过900多斤,最低产过500多斤。”农户李振军介绍说道。

乡村巨变,重在农业。贾寨镇历届政府以及各部门均把农业发展放在心坎上,一心「改变农、提高产、增加效」,致力让广大农民在「农」字上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充分用好每一寸耕地,种好、管好、打好、收好每一粒粮食,让贾寨镇成为茌平区打造农业现代化生态品牌的「金袋子」「面袋子」和「粮袋子」。

在「农」字上一直深耕细作的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更把金融服务的战略重心放在了农田增产、发展特色产业的各个方面和层面,为贾寨镇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助力,更与贾寨镇以及各新村建立了紧密牢固的党建共建关系,不断为产业的发展「融智、融情、融链」。

得知李振军粮食收储资金不足时,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客户经理林敏迅速为其办理了一笔「乡情贷」,帮其解决了实际困难。

据了解,该行还在农田流转、产业化种植等方面,持续加大信贷资金投放,为贾寨镇的农业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新动能。“现在,镇政府在田边打了深水井,农田灌溉更方便。镇政府把关的种子,农民种起来更安心。这些年,小麦、玉米等主产粮,连年增产,最高的亩产可以达到1200多斤。”农户李振军介绍说道。

在党建工作的引领和驱动下,贾寨镇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探索出更多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截至目前,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已在贾寨镇投放各项贷款51笔、金额达1100多万元。一粒粒普惠的「小种子」,种出了农民增收的「金融粮」。

党建共建「服务实」,产业插上「新翅膀」

菜屯镇,是茌平区的「国有林场」,这里更是国内最大的木皮集散基地。一张张原生态的木皮,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家具以及木制品,装扮着、陪伴着、温馨着广大百姓的家。

正是木皮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该镇樱桃、西瓜等农产品的生态化发展。由于菜屯镇独特的沙土地,以及干旱的气候,种植出的樱桃、西瓜等「果盘子」农产品,甜度特别高,口感特别甜,市场销售以及占有率特别高。

打造「绿色菜屯」,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致力于将菜屯镇打造成为绿色产业、绿色普惠、绿色服务、绿色金融的特色镇,并与菜屯镇以及各新村建立了以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产业」为桥梁的党建共建关系。

为绿色木皮,插上生态的翅膀、金融的羽翼。一张张木皮,背后连接着广大农户的幸福生活,更创造着巨大的就业用量和空间。很多家庭困难、劳动力下降、年龄偏大,以及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都能不出村、不出镇就能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信贷政策的支持下,大黄村书记黄训昆的木宵加工场,年贩运量达到了6万多吨,成为了菜屯镇木宵贩运量最大的加工场之一。

菜屯镇距离茌平县城约为40公里,驱车大概需要用时70分钟。鉴于菜屯镇广大农户用款急、用款频次高、用款较为集中等特点,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向该镇派遣了一支5人的微小专营团队,长期驻扎在该镇,只要农户一个电话,就能在15分钟以内提供上门服务。

也正是在党建共建的深度融合之下,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在菜屯镇的各项贷款投放做到了产业支持更精准、信息掌握更全面、目标客群更明确、信贷资金投放更快速,各项金融服务更为做到了「务实+连续+管用」。截至目前,已在该镇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超150笔、金额达4000多万元。该镇各村庄在党建共建的助力下,各项产业更为实现「腾飞发展」。

党建共建「暖民心」,勤劳致富「底气足」

“原来的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往往会停产很长时间。资金回笼后,才会接着干。生产上的短短续续,在很多时候生产出的木皮,赶不上一个好行情。辛辛苦苦忙一年,多是赔得多、挣得少。”木皮加工农户刘为章道出了压在心口多年的「恼心事」。

憨厚老实的刘为章,曾经长期以收木头、树疙瘩为生。常年风里来、雨里去,让他吃尽了苦头。2008年,他看到木皮加工的利润比较大,便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投入到木皮加工之中。虽说木皮加工轻松一些,面子上风光一些,即便大账记清楚、小账算明白、资金盘算好,但稍有不谨慎,或者木头收购的价格过高,就会导致镟出的木皮卖出时赔钱。

2023年3月,得知刘为章的木皮厂因资金短缺,在生产加工上时常断断续续后,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客户经理路百惠主动向其展开「送贷上门」,为其讲解党建共建服务乡村振兴的信贷政策,把每一项政策向他讲清楚、讲明白、讲全面,细致贴心的金融服务,令他十分感动。

有了充足的信贷资金,刘为章开着陪伴他多年的三轮车,整日向周边省份或地域跑,不仅能够收到优质的木头,还能镟出质量上等的木皮。木皮卖的越好,他的干劲就越大。“挣钱的生意谁会撂挑子啊!有了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支持,我们这些加工户们在勤劳致富上更加有了底气。”农户刘为章介绍说道。

暖是「党建的暖」,暖是「普惠的暖」,暖是「暖心的暖」,暖出了乡村「大产业」,更暖出了剪不断、扯不断、更深厚的「金融情」「乡村情」和「农民情」。

截至目前,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在全区范围内累计投放各项贷款34.1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占比达到90%以上,先后获评全国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优秀村镇银行、金融创新优秀单位等殊荣。

党建「铺路」,普惠「架桥」;村居写发展,金融传真情。茌平沪农商村镇银行将在各乡镇和村居扎实做好党建共建工作,为乡村的发展创造「新活力」,为产业的创新注入「新思想」,为广大百姓的美好生活增添更多的果香、花香和粮香。让党建共建不仅牢固「链接好」乡村产业,更牢固「链接好」党与广大百姓的心,心手相牵,共筑伟大的强农梦、复兴梦和中国梦。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城市经济”所有,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文末附上“城市经济”二维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