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这组诗,写得潇洒豁达,景色壮丽灵秀,读来神清气爽

见血文化 2024-03-17 06:34:42

黄庭坚,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得意门生之一。和他的老师苏轼一样,黄庭坚在朝中屡遭攻击,仕途坎坷。

公元1094年末,黄庭坚在京修编国史,遭到了政敌的攻击,进而以“修史失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黔州在哪里?位于难于上青天的蜀地,在现在的四川彭水一带。

次年正月,黄庭坚离开了京城,一路跋山涉水,到农历四月底才到达黔州。他在这里生活了3年多,之后迁到了戎州(今四川宜宾)。这里比黔州更偏远,环境更恶劣。

6年过去了,宋徽宗即位,黄庭坚终于迎来了放还。当时,他已57岁了,经历了艰难险阻,得以放还是幸运的。

那年,他离开了四川重返江南,因为多年没回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了,便沿江东下回家乡去看看。

那日,途经岳阳城,有“天下第一楼”之称的岳阳楼就在眼前。黄庭坚登上岳阳楼,饱览了湖光山色,心情大好,即兴写下一组七言绝句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宋·黄庭坚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城西门城墙上,紧靠洞庭湖畔,向前望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的一座小岛。从诗题可知,诗人黄庭坚是冒雨登上岳阳楼的。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写的是诗人遇赦归来的心情,写得洒脱乐观。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这两句,诗人发自内心,道出了自己劫后余生的庆幸、喜悦,也饱含了苦涩,可谓是百感交集。

那年,他被贬谪,流放到偏远荒芜的地区,经历了“万死”,不知道濒临死亡多少次了,可谓是历尽艰辛,九死一生,两鬓早已斑白,如今总算是活着走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

“瞿塘滟滪关”不仅地势险峻,更意味着生涯的艰难。他不曾想过能活着走出这里,从“万死”到“生入”的转折中,诗人欣喜的心情可想而知。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他感到欣喜,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先欣然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眺望风景。

诗人“先一笑”,可见他内心的喜悦难以抑制。这不仅源自于眼前壮阔的洞庭湖风光,还有是经历过磨难后的真情流露。

这两句写得自信坦荡,诗人经历了磨难后,面对壮阔的湖光山色,欣然一笑,足见他乐观豁达的豪情。一句“岳阳楼上对君山”写得太好了,大气磅礴,内心的喜悦、庆幸、对过往的感受,一切的一切都集合在这句中了,表现出淡定,不动声色。

组诗的第二首承接第一首诗,着重写了诗人在岳阳楼上凭栏而望的景色。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满川风雨,诗人独自倚靠着岳阳楼的栏杆,远望洞庭湖的风光。风雨之中,他放眼望去,君山就像是湘夫人盘结的十二个发髻。

这两句从高处远望下笔,叙事写景,写得大气,既流露出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又写出了风雨中的君山俊美灵秀。

诗句中,“满川风雨”呈现出一片朦胧烟雨景象,充满了沧桑朦胧感,让人感觉气象万千。这里表面上是写天正下着狂风骤雨,实际是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政治形势。

在“满川风雨”形势下,诗人还能兴致地“独”赏洞庭湖的景色。可见,他不畏风雨,豁达乐观的胸怀。

远望君山众峰,高低起伏,就像湘夫人的十二个发髻,这样的比喻贴切、形象,写出了君山的俊美灵秀,充满了仙气。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此时,他并不满足于远眺,感叹道:可惜不能在湖水的浪尖上观赏君山的美景,那应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末句“银山堆里看青山”,有一种湖山美景尽收眼底的感觉,虽然这只是诗人的一种设想,但简洁地写出了湖山的壮丽,读来韵味无穷,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诗人的设想之中,我们可知,他并不满足于远眺君山,更向往在波心浪峰上欣赏洞庭湖的壮丽风光,这充分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

纵观这组诗,写得自然、潇洒、乐观、欢快雄奇,写出了湖山的壮丽盛景,蕴含着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之情,读来令人神清气爽。

诗人面对着恶劣的政治形势,能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实在是令人敬佩。他在逆境中不畏磨难、豁达乐观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遇到挫折,我们不妨读读这组诗,会有所鼓舞,然后笑着往前走。

0 阅读:6

见血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