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上证指数报收于2998.14点,这也是继今年3月27日之后,上证指数再次收于3000点之下。本周一,沪深股市低开低走,其中上证指数下跌35.04点,幅度1.17%,收于2963.10点;深成指下跌1.55%,报收于8924.17点。个人以为,多年来沪深股市表现持续低迷,从侧面说明资本市场需要刮骨疗毒。
近些年来,欧美市场持续高歌猛进,道指、标普500、纳指不断刷新历史性高点;欧洲的主要市场如英、德、法市场同样表现不俗。亚洲市场方面,印度股市、日本股市、韩国股市等表现同样抢眼。而唯独A股市场一片萧条。
都说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可我国GDP无论是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增速回落阶段,股市的表现都不尽人意。而且,即使是在GDP增速处于全球前列的阶段,股市同样上演着“牛”短“熊”长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个人以为,是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存在问题。
以美国安然财务造假案为例,该案被称为21世纪美国企业的最大丑闻。该案的最终结果为,安然公司被罚5亿美元且破产,高管合计被罚1亿美元左右。公司CE0被判24年,提供审计服务的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安达信破产。负责上市发行的三大投行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43亿美元的赔偿罚款。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71亿美元的赔偿金。从中可见,美国公司实施财务造假背后的代价有多大。
而A股市场的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董事长获刑12年罚款120万元,其他11名责任人员也被判处不等的有期徒刑与罚金。上市公司赔偿投资者损失24.59亿元,审计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美国安然公司早已不见了踪影,而康美药业的股票仍然在交易。
这就是美国市场与A股市场对于财务造假处罚的区别。两案都是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都影响巨大。一个市场让你“消失”,一个市场却仍在挂牌交易。我们常说的让违法者牢底坐穿呢?让违规者倾家荡产呢?即使在康美药业这样的大案面前,我们仍然没有看到。
康美药业案中,赔偿投资者的损失是应该的,但即使金额高达24亿元之巨,仍然不值得“炫耀”。相反,如此影响恶劣的财务造假案,上市公司竟然没有退市,确实匪夷所思。表面上看是保护了某些投资者的利益,但实际上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利益。
康美药业案之所以有如此结果,显然是制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然如此恶劣的造假公司都不会退市,只需一“赔”了之,那么其他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也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已成资本市场一道“刺眼”的风险。
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道理虽然简单,但要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A股市场多年来持续低迷,显然是制度存在短板,且多年来累积的必然结果。上市公司主动实施财务造假居然能不退市,损害的是投资者的利益,破坏的是资本市场的诚信,并最终会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却也会让更多上市公司陷入财务造假的泥潭。
资本市场持续低迷,3000点屡次被击穿。如果不进行刮骨疗毒,即使是持续出台利好消息刺激,今后再次上演3000点保卫战也不会意外。
个人以为,对于当前的资本市场,刮骨疗毒可从多个方面进行。一是树立造假即退市的监管理念。将造假退市与造假金额等数据挂钩是非常可笑的。财务造假都是上市公司主动实施的行为,与造假金额大小没有关系,而与其造假的性质密切相关。只要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无论金额大小,时间长短,一经发现,应立即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二是严厉约束大小非的减持行为。大小非的减持,必须与融资金额和历史分红挂钩;也必须与业绩挂钩。一方面,历史分红累计金额不到累计融资金额50%的,大小非持股一直锁定,且严禁减持。一家企业上市,不回报投资者,大小非凭什么减持股份?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禁止大小非减持。业绩亏损的,盈利下滑的,都禁止减持。把好大小非的减持关,对于减缓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对于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方面,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三是,消除市场上不公平的举措。资本市场某些举措是值得商榷的。比如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比如转融通等,这些制度的背后,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呢?显然不会是中小投资者,而是某些“利益集团”。当“利益集团”把股市当“提款机”,当“利益集团”一直鱼肉中小投资者时,这样的市场能够走好吗?